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犯罪心理论文范文资料 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与预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犯罪心理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22

《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与预防》:这篇犯罪心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一大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逐渐增多,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由此可见,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概念、特点、成因及相应对策加以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社会问题 文化素养 家庭教育 预防犯罪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7-02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初犯平均年龄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16岁变为目前的14岁.而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预防浅谈几点看法.

1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的范畴是指年龄在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人;少年的范畴是指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人.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这个概念在我国还不是法律术语,只是一种习惯性称呼,对其内涵、外延有一些不同意见.我国刑法上所说的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2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类型

(1)好奇.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违法犯罪.

(2)盲从.在一些共同犯罪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并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随其他成员盲目干事,人云亦云,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

(3)攀比虚荣.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好逸恶劳,导致他们不择手段侵犯公民合法权利.

(4)逆反.青少年正当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甚至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

(5)报复.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由于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

(6)寻求刺激.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腐蚀和诱导,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畸形的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3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3.1 自身原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青少年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其特点是可塑性大,有一定的辩别是非、控制行为的能力,但自我控制力非常脆弱,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若无积极引导,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好奇冒险的心理极易导致犯罪行为产生.

3.2 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

3.3 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

(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但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

3.4 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1)文化市场的“污染”.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可一些游戏厅老板,利欲熏心,贪图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心灵遭受毒害,为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和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相信“权大于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这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打打杀杀,危害社会.

4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4.1 自身预防

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自尊、自强的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4.2 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3 学校预防

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处在《综合性预防犯罪措施汇编》第10条中写到:“学校能指导学生了解他们应尽的公民义务、犯罪的种种后果及预防犯罪的方式.”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否则,他就可能走上歧途.

4.4 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并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

青少年被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花朵、未来.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遏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各职能部门一项光荣职责和重要艰巨的任务,这也需要我们每位公民尽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使社会更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友渔.青少年法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2] 马杰,怀义,罗锋,然冀,仲园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概论[M].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3] 《110法律咨询》网站,青少年犯罪案例[EB/OL].

[4] 王雪梅.少年诉讼权利的保护与完善[J].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犯罪心理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生心理论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杂志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结论: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与预防为关于对写作犯罪心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犯罪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