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青少年犯罪论文范文资料 与青少年犯罪社区心理干预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青少年犯罪范文 科目:文献综述 2024-02-14

《青少年犯罪社区心理干预探究》:这是一篇与青少年犯罪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我国青少年犯罪行为作为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以共同犯罪为主要形式,呈现低龄化、智能化、暴力化的发展趋势.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比较复杂,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因素.社区是和家庭联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组织,社区干预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社区矫正也能有效地帮助“失足”青少年复归社会.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社区干预;社区矫正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4-0008-04

青少年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成长和积极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引发各方关注,这一社会问题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其家庭的稳定,更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未来.进入新世纪后,青少年犯罪行为作为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涉及的范围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宗教道德等诸多方面.科学探索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主要原因、一般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应对策略,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点.

社区心理学为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它强调要在人们的真实背景和社会系统中对青少年进行理解并提供帮助.社区是和家庭联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组织,社区干预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社区矫正方案也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失足”青少年复归社会.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

按照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和司法部门统计的年龄分类标准,十四五岁到十 岁为狭义的青少年时期,十一二岁到二十五岁为广义的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这一阶段有着各种内心矛盾冲突,情绪尚未稳定,自我控制较差,易受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稍有疏忽,他们便有可能走向犯罪道路.刑法规定,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14到25岁的人所实施的应当依法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在通常的青少年犯罪概念里,青少年包括了部分成年人,但是我们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主要针对其中的未成年人部分.

众所周知,青少年期是非常关键的过渡阶段,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却又尚未成熟.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生理迅速发育,在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对成为成人角色的渴望加剧,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均日益增强,希望可以受到重视,喜欢自己做决定,期待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等,但是社会对于他们有所限制,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易导致偏差行为[1].据统计,青少年犯罪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犯罪率.不过其中大部分青少年犯罪仅仅属于暂时现象,只有小部分青少年会继续从事犯罪行为,从而发展为成人犯罪.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将其基本特点总结为:以共同犯罪为主要形式,呈现低龄化、智能化、暴力化的发展趋势.樊颖[2]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犯罪年龄朝向低龄化方向发展,作案手段趋于凶残化和智能化,犯罪的主要形式为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近年来涉毒案件也开始增加,团伙犯罪仍是主流.路琦等[3]根据我国未成年犯2013年抽样调查状况总结了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犯罪行为类型上.低龄化特征显著,在恶性犯罪、暴力犯罪等领域表现特别突出,社会危害极大.未成年犯的主要类型中以无业为主,其中农村无业接近三分之一,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未成年犯有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其中乐观、暴躁、敢作敢为的未成年男性和暴躁、乐观、偏执的未成年女性犯罪倾向相对较大.未成年人在作案过程中极不理智,丧失判断性,通常不计后果,过程极为疯狂,主观恶性大,有着极高的社会危害性.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非常复杂,涉及甚广,Ferracuti和Newman[4]对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學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些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1)人际因素论,这一理论认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是青少年在同他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问题;(2)个体因素论,此理论认为青少年犯罪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内在特质,其中既包括无法改变的遗传基因或生理因素,也包括可改变的行为基础因素,这一部分如果得到很好的疏导和管教,则会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

“青春期危机理论”提出,人的发展是由 的生物人向理智的社会人发展的过程,在相似的环境中,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及社会化程度的差异,比成年人更容易越轨[5].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帮助青少年习得社会化的最主要场所,家长承担着教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行为规范的重要任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监控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影响.Gottfredson和Hirsch[6]的一般犯罪理论认为,不良的家庭教养会导致青少年产生低自我控制,比如缺乏父母关心的子女难以受到社会化教导,父母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子女进行监督,成为其将社会控制内化为自我控制的重要助力,甚至部分父母可能不具备辨识偏差行为的能力,更是无法提供帮助.低自我控制者具有立即满足自我倾向、缺少勤勉和毅力、自我中心、冒险、漠视他人、耐挫力低等特征.按照一般犯罪理论的观点,如果青少年属于低自我控制者,在遇到合适的犯罪时机时很可能会产生犯罪行为.

同样的,学校教育在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规范方面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家庭之外,学校承担起指导青少年社会化的部分功能,并且提供了他们早年的交往伙伴.Albert Cohen[7]曾指出,青少年犯罪基本集中于劳动阶层的孩子中,因为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足,学校也拒绝提供任何帮助,进而在学校学生的激烈竞争中沦为失败者,最终引发犯罪.部分对学校感到疏离的学生会认为学校是孤独、冷漠的地方,学习无法促进他实现个人前程并满足他的需要,他们凑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支持非主流价值的群体,一起反抗教育体系.群体文化会加强他们的偏离行为,这种松散的亚文化结构更易指引他们误入歧途.学校教育如果出现偏差,教育方法和理念不科学,均可能会间接促使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李旭[8]认为,青少年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学校考评指标单一、青少年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配套的心理法制纪律教育等问题,造成青少年不良认知.此外,学校教育必须得到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青少年犯罪论文参考资料:

青少年犯罪论文

青少年文学杂志

青少年科技大赛论文

青少年科技论文

青少年杂志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结论:青少年犯罪社区心理干预探究为适合青少年犯罪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