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蜻蛉日记论文范文资料 与蜻蛉日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蜻蛉日记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2-08

《蜻蛉日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本论文可用于蜻蛉日记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蜻蛉日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蜻蛉日记》作为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的嚆矢,采用了同故事叙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历史现实中存在的真实作者及其写作叙述行为,以及展示在文中经历事件的“我”的行为,是同一个主体在不同次元上的表现.《蜻蛉日记》虽然是回顾性叙事,但主要以经历故事时的经验自我的有限视角进行“即时”叙事,并融入大量内心独白与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生动的临场感与真实感.同时又在不经意间偶尔穿插故事讲述时叙述自我对事件以及“经验自我”的解释或者评论,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双重聚焦,或分离或重合,使第一人称叙述者—人物“我”的形象逐渐丰满.

关键词:蜻蛉日记 一人称叙述 经验自我 叙述自我

中图分类号:I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16)05-0072-09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605010

《蜻蛉日记》作为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的嚆矢,成为物语文学向散文文学发展的转折点,对后世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为止日本学者围绕《蜻蛉日记》的成立论、主题论、文体论、构造论、作者论、读者论等取得了诸多优秀成果.实际上对古代日记文学作品的解读非常困难,在现存资料缺乏的情况下,要考察作者论、作品论、叙事特征主要通过文本的分析,提到文本的解读通常需要运用注重叙事文本细读的叙事学理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结构主义文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叙事学,通过对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接受等的考察,从文本内部来发掘自身的魅力,成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体系,被称为“经典叙事学”.西方叙事学自80年代以后,又陆续出现了认知叙事学、修辞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跨学科流派,克服传统叙事学只关注文本分析、忽视文本外部因素的理论缺陷,将文本与性别、意识形态、文化语境等联系起来,被称为“后经典叙事学”.

尽管西方叙事学走入从“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过渡的新阶段,但是“日记文学作者们的创造行为和实际人生的关联问题十分复杂.比如说蜻蛉日记,日记世界中道纲母与兼家的关系,如何与日记创作的作者道纲母以及现实体验者道纲母进行区别,非常困难等现实体验与日记创造者的行为无法完全分开等略”[1]183184.从文本本身很难分析出真实存在的作者自我确认的执笔意识,所以在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真实作者被排除在叙述过程之外,叙述者被视作作品的叙述主体.文章也将极力避免作者主体的意识与内面心理如何虚构化为叙述者道纲母,以及文化语境,也就是作品的形成论问题,而是借鉴结构主义的经典叙事学理论,限定在作品内部构造中表现主体的“作者”与体验主体的“作者”关系,将《蜻蛉日记》的研究置于叙事的表现构造上,解析作者、叙述者、人物的位相,捕捉作品的内部构造.而且目前叙事学所研究的对象通常是虚构意义上的叙事作品,对于诸如日记文学、自传这种兼具事实纪实性与一定艺术虚构性的文学样式的叙事特征理论研究,尚且缺乏.《蜻蛉日记》作为“典型的女流日记文学”[2],对其叙事学的研究,可以从文本内部,更好地了解日记文学这一日本古代独特的文学体裁的叙事特征,拓宽叙事学研究视野.

一、作者与叙述者的同一

“日记文学”作为文学史用语,自上世纪20年代在日本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是日本近代研究者对适合于此称呼的一类作品的命名,主要指平安时期的《土佐日记》、《蜻蛉日记》、《紫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蜻蛉日记》作者原名不详,与藤原兼家成婚后,生子名为道纲,遂称藤原道纲母.作品由上中下三卷构成,上卷记录了天历八年(954年)至安和元年(968年)的15年间,中卷记录安和二年至天禄二年(971年)的3年时间,下卷记录了天禄三年至天延二年(974年)的3年间,“我”与丈夫21年间的婚姻生活.关于作品的成立时间,因为目前尚无确切史料证实,只能从文本内部分析.整理可见主要有几大类:池田龟鑑、柿本奖、岡一男等的上·中·下三卷皆为天延二年(974年)以后追忆执笔说;藤岡作太郎、藤本俊枝等的上卷追忆执笔(具体时期有争议)、中卷与下卷于事情发生间隔不久执笔的三卷分别成立说;以及喜多義勇、上村悦子等的上卷与中卷同时期追忆执笔,下卷则是事情发生不久执笔说.尽管具体成立日期存在争议,但文本不是事件发生当日或隔日的日次记,而是事后回忆叙事一点并无异议.

《蜻蛉日记》是以现实存在的藤原道纲母与丈夫藤原兼家的婚姻生活为素材,作品中的人与事都是真实世界中实际发生的,这也是日记文学不同于虚构文学的最大不同.但是日本已有学者指出要注意区分历史存在的真实作者藤原道纲母、安排组织作品结构的叙述者道纲母、以及叙事文本中勾画出的人物“藤原道纲母”.比如秋山虔在《王朝女流文学的世界》“日记文学论——作家与作品”部分指出,应该注意“是作为‘人’的也就是传记研究对象的道纲母,还是‘作为创造者’的‘作家’道纲母.很明显,由“创造者”道纲母构建的世界,离不开之前‘人’的道纲母的实际生活经验”[1]171.实际作者藤原道纲母有“本朝三大美人”之称,又在和歌领域有很高造诣,但是“序”中的叙述者却自称相貌平平,才思疏浅,既可以看作是作者谦虚的表述方式,但也显示了作者与叙述者的不同.叙事文本中的主体分化是叙述行为所不可避免的,但是程度不同.《蜻蛉日记》这样的日记文学,真实作者将叙述者作为自己的分身与代言人,主体分化几乎消失,叙述者与作者价值观一致,可视作重合.不同于小说等虚构文学中叙述者是真实作者创造出的虚构世界的产物,是虚构的生命体,与作者的相异明显.“作品的叙述者被视为言语行为的表达者,而非一个人格化的个人,无论他或她与真实作者在经历、思想、信念、规范等方面有多大程度的近似性,都必须将之与作者区分开来,除非该文本被明确地标明为非虚构作品,属于作者个人的‘自传’”[3].《蜻蛉日记》在“序”中便点明示要对抗虚构不实的传统物语,“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身世作为日记如实写下来”,其非虚构性早已是共识,所以可认为作者与叙述者具有同一性.不止这种注重个人经验的同故事写实作品,无论中外,“传统小说中尽管也有少许例外,但其基调是文字主体与叙述主体的合一,即作者与叙述者的合一”[4].《蜻蛉日记》之所以让读者感受到被叙述世界的真实性以及人生告白的真切性,除了素材的真实,更在于形成作品世界的表现方法与叙述方式.

蜻蛉日记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蜻蛉日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蜻蛉日记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蜻蛉日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