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民俗论文范文资料 与腐败民俗化其应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民俗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2

《腐败民俗化其应对》:本文是一篇关于民俗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制度建设和科学防治腐败,*工作效果显著.但值得警惕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仍存在着腐败民俗化倾向,侵蚀社会风气.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结合腐败民俗化概念,探究腐败民俗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部分儒家思想、传统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结构三大原因进行对策分析,最后提出构建廉政文化、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和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三大对策,以期对遏制腐败民俗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 腐败 民俗化 原因

作者简介:朱明月,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D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54

一、腐败民俗化

(一)腐败的界定

关于“腐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等环境下有着不尽相同的含义,但是它有一个基于“以公谋私”的共识.

基于共识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腐败”概念,主要有以下四个观点:第一,从定义的角度,有行为定义、感知定义、互动定义等.第二,从权力的角度,阿克顿曾言“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约束权力的权力制度是否合理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点.第三,从公共职责的角度,腐败就是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借助职务之便谋求私利是腐败行为的具体表现.第四,从主体的角度,通常將腐败行为的主体约定俗成为拥有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而腐败行为也相应定义为公职人员或者行使公共职能人员的失职或违法行为.

但本文所讨论的“腐败”是基于以下两点.第一,其对象从拥有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扩大到任何公民.第二,其行为从对公共权力不正当的运用和偏离公共职责扩大到以下两方面.一是给自己或私人利益集团带来一些不正当的好处,二是故意给个人、社会或者国家带来不合法利益.

(二)腐败民俗化

民俗和官场本来并不搭界,民俗有民俗的礼仪文化,官场有官场的行事规则.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领域的交叉影响和人的趋利性使“民俗”和“官场”联系起来.“腐败民俗化”是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冈纳·缪尔达尔所提出,他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研究了腐败的原因和影响,认为“腐败民俗化是由掌握权力的人将腐败形成潜规则、习惯和风俗,而人民群众默许、羡慕甚至参和腐败两方面相互促进产生.”

腐败民俗化呈现矛盾性,主要体现在观念和行为相悖两个方面.对个体来说,一方面自身在思想观念上对腐败深恶痛绝,但另一方面自己也随波逐流做出腐败行为,成为言行不一的“两面派”;对国家而言,一方面“灰色关系”暗流涌动,另一方面正式法律制度条文在不断完善.

(三)腐败和腐败民俗化的关系

关于腐败和腐败民俗化的关系,根据缪尔达尔对腐败民俗化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两者的内在联系.在两者的关系上可以描述为,腐败是形成腐败民俗化的潜在前提,而腐败民俗化以民俗为载体导致腐败进一步加深.由此,二者之间形成了“腐败、腐败民俗化、更大面积腐败”的恶性循环.其中对待腐败问题的态度是解决腐败民俗化的关键点.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在任何社会形式下一个政权孜孜追求的均是一个社会如何尽可能地减少腐败,从而维护公共利益.通过对腐败的有效预防和严厉惩处来影响人们对待腐败的态度,进而防止腐败民俗化产生.

二、腐败民俗化原因

(一)部分儒家思想

1.王权主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文化在大部分时期都是当时统治阶级所倡导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中维护封建统治的内容教化百姓,从而形成“王权支配社会”的王权主义社会.在其所倡导的王尊、臣卑、民贱等社会意识支配下,社会分成至尊至上的君主、掌握权力的官僚和唯命是从的百姓三个阶层.至今,这种“王权主义”思想的残余仍然影响着一些人,他们还将这些腐败思想从官僚体系扩散到经济、生活等领域,进而加深了腐败民俗化倾向.

2.中庸之道

中庸,出自《论语·雍也》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指人们在进行思考和做出行为时,掌握事物的“度”,是儒家的*学和方法论.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在生活及官场上对“中庸”的运用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官场官员的中庸和不作为更是和原意背道而驰.因此,在这种思维方式下,社会出项大批“乡愿之徒”,上至大小官吏下至普通百姓,深谙“中庸之道”,在腐败面前采取随势附和或明哲保身的“墙头草”态度,逢年过节随波逐流地给上级“孝敬钱”已成为一种主流现象,从而使腐败民俗化不断扩散.

(二)传统政治制度

1. 集权

我国传统政体为封建专制主义 集权制度,在 集权制度下,权力分配不合理和监督权的缺失导致君主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等大权时具有强烈地主观性和独断性.从统治阶级方面来说,有时为解决财政困难,还出现卖官鬻爵等聚敛财富的腐败行为.从被统治阶级方面来说,上行下效,低等官员以及有资产的百姓也会争相买官卖官.因此,整个社会“卖官鬻爵”盛行,在腐败面前趋之若鹜,从而为腐败民俗化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家族主义

在家族主义社会环境中,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经济互助,并且默认将拉裙带关系看作是一个人必须的、共识的责任.因此,即使是一个有志成为廉洁奉公的政府官员,由于身处在有义务供养家庭、帮助贫弱族人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其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官员们忘记初衷而成为腐败大军中的一员.在封建制度下,皇帝常常指责政府官员不能履行对自己应负的基本道德责任.事实上,并非这些官员“存心”要如此,而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得不考虑个人的利益诉求和家族的共同利益.家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为腐败解除了道德束缚,不仅成为贪得无厌官员肆无忌惮腐败的借口,也成为那些自诩两袖清风但仍收取一定灰色收入以周济亲族和应对人情来往官员的借口.因此,家族主义深化了腐败民俗化的普遍性.

民俗论文参考资料:

民俗文化论文

关于民俗文化的论文

结论:腐败民俗化其应对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民俗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民俗的论文3000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