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信息检索论文范文资料 与信息检索相关性综述趋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信息检索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6

《信息检索相关性综述趋势》: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信息检索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文章从相关性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用户认知、影响因素以及当前基于Web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该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检索 相关性 理论模型 用户认知

中图分类号: G250.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1-0088-0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Review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levan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give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levance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basic concepts, theoretical models, user awarenes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relevance of Web-based, and rai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words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levance; Theoretical Model; User Awareness

1 引言

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检索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其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早期图书馆用户认识到查找相关信息的问题,但由于客观原因,相关性只是作为一种朦胧意识停留在人们头脑中,直到20世纪20年代少数学者(Lotka(1926),Zipf(1949),Urquhart(1959),Price(1965))才陆续从各个领域开始了相关性的研究工作.在信息科学界,Saracevic[1]认为Bradford[2]是最先使用相关性一词的学者,其在20世纪30年 表的“文献的混沌状态”一文中首次提出“主题相关”的概念.而此后关于“相关性”的探讨并未引起学界更大范围的关注,直到1958年国际科学信息会议(ICSI)的召开,“相关性”(Relevance)才作为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学术界认可[3],至此“相关性”逐渐成为信息科学尤其是信息检索领域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甚至知识交流学派的代表人物Saracevic认为信息科学之所以成为独立学科,而不再隶属于图书馆学或文献学的原因就在于它开展了相关性的研究,也在于相关性能够解释科学交流中的诸多问题,足见“相关性”在信息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各国学者已对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就其主题领域来看,主要包括相关性的基本概念研究、理论模型研究、用户认知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当前基于Web的相关性研究新发展等[4].各个领域在相关性研究的不同时期都有所侧重,本文即就上述五个方面对相关性研究的现有成果进行分析并指出该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2 信息检索相关性基本概念研究

对信息检索相关性基本概念方面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各国学者借助数学工具及各种概念提取方法从各个角度对“相关性”的含义及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5].而相关性的基本概念研究以1976年为边界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9-1976)的主要成果有:Maron和Kuhns(1960)利用概率论定义相关性的概念,提出相关性并非只是简单的是/非选择问题;Rees(1966)认为相关性受文档所包含的信息概念的影响,认为相关信息是对用户原来所具备的知识而言有用的信息;Goffman(1970)和Newill(1967)把相关性当成连接有效性的一种测度,并试图用数学方法证明相关性(Relevance)和关联性(Relation)之间具有等价关系[6];Saracevic(1970,1975,1976)则建议从文档、词和文献引用等各种文献特征上来定义检索的相关性;Cooper(1971)利用数理逻辑给相关性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Wilson(1973)则在Cooper研究的基础上对数理逻辑相关性描述做了进一步扩充,并将“情境相关性”的概念首次引入到相关性的研究中,这些成果成为第二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7].

在第二阶段(1977至今),由于相关性各领域研究成果的相继出现,使相关性的概念描述也呈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征.首先是从面向用户及认知方法的观点重新审视相关性,认为相关性是个多维的认知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个人对信息的理解以及信息需求的情境;相关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依赖于信息和用户某一特定时间所需信息之间关系质量的评价;以用户的观点来看,相关性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可测度的概念[8].其次是一些学者试图给信息检索定义一个逻辑模型来理解相关性概念,这项工作由Rijsbergen(1986,1989)开创,之后又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参和.

3 信息检索相关性理论模型研究

从20世纪70年*始,信息科学界开始尝试建立相关性的理论框架,在诸多理论框架研究的学者当中Saracevic和Mizzaro的研究成果较全面系统.Saracevic(1970,1975,1996)[9][10][11]从直觉、哲学、交流科学以及基本属性等方面阐述了相关性的广义框架,阐述了信息科学框架中的涉及相关性本质四种模型,即系统、通信、情境以及心理模型,在基于信息检索交互的分层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五种模型即交互式模型,并列举出相关性的所有可能的层次,该模型借用了人机交互研究中阐释理论以及语言学中的分层理论;Mizzaro[12]提出了四维框架以描述相关性,即:①信息资源,包括文献(document)、文献的替代品(surrogate)以及信息(information);②用户信息需求的描述,包括信息问题、信息需求、查询请求以及查询表达式;③时间,时间维非常典型地体现了相关性判断的动态性;④构件,信息资源和用户信息需求的描述以及二者结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可以分解为主题(topic)、任务(task)和背景(context)等三个组件[12];在近期的研究结果中,Borlund(2003)[13]通过重新引入情境相关性构建了整体的相关性框架;由Bo-Y.Kang,Dae-Won Kim,Sang-Jo Lee(2005)[14]研究的模糊集相关性模型试图利用模糊集理论实现了一种基于文档内容语义理解的检索系统从而提高网络检索的有效性.

Saracevic将这些成果划分成为系统相关、通信相关、情境相关、心理相关和交互式相关这五种类型的相关模型.这些不同种类的相关模型在信息检索相关性问题的描述方法及解决思路上各有优劣.

3.1 系统相关模型

系统模型是出现得最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型,自上世纪50年代系统模型出现以来,已被广泛认同并逐渐演化为我们所熟知的“传统信息检索模型”.系统模型将信息检索描述成对应的两极元素:系统和用户.系统端将给定的数据信息按一定的数据结构组织起来以便于和用户的信息提问进行匹配,匹配的过程遵照系统预先定义的算法进行;用户端则将信息用户的问题和信息需求转化成系统所能理解的检索提问式;信息检索的过程就是文档和信息需求提问式相互匹配的过程.系统模型对相关性的描述和评价主要依托文档和信息需求提问间的匹配来实现,而系统的相关反馈机制则对于用户信息需求提问式的修正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信息检索论文参考资料:

文献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论文

论文检索报告

文献检索网站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移动信息期刊

结论:信息检索相关性综述趋势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信息检索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信息检索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