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艾黎论文范文资料 与邀请路易.艾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艾黎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2

《邀请路易.艾黎》:这是一篇与艾黎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新西兰诗人、作家路易·艾黎(1897-1987)是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位最著名的国际友人之一.他由澳大利亚乘船于1927年4月21日抵达中国上海.1934年加入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协助掩护 的地下工作者.后和埃德加·斯诺、海伦·福斯特·斯诺一起,共同为战时的中国“工合”(即“工业合作社”简称)运动蓬勃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四十年代中期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培黎工艺学校.1953年定居北京.“ ” 中,艾黎面临冲击迫害时,宋庆龄曾挺身而出,亲笔撰写证明信,出面予以保护.艾黎热爱生活和写作.一生著译达六十多部,如《艾黎诗选》、《艾黎自传》、《在中国的六个美国人》、《唐宋诗选》等.

共同愿望,为圆满开好雪峰纪念会而尽心竭力

1986年1月31日是冯雪峰逝世十周年纪念日.3月间,中国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鲁迅博物馆等十六个单位联合召开了雪峰学术讨论会;此前约400人出席了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召开的人气甚旺的纪念座谈会:胡乔木到会致辞,韦君宜、莫文骅、唐弢、黄源、赖少其、姜椿芳等各界知名人士先后讲话,因身体不适未能和会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作书面发言,受到和会者瞩目.

当初邀请艾黎出席雪峰逝世十周年的纪念会,是由我主动提出,经领导同意,而后前往台基厂二号中国对外友协院内其住处,当面将请柬递交给他的.我之所以萌发这一想法,还得从我对雪峰的认识及前后两次不同时段参加有着天壤之别的雪峰追悼会时内心深刻感受和强烈震撼谈起.

从杭州西子湖畔登上诗坛的冯雪峰,其跌宕起伏颇具传奇而又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人生履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革命斗争的曲折复杂和艰辛残酷.二十年代初期,其洋溢青春气息和清新风格的诗作,不仅为他赢得“湖畔”诗人的美誉,还曾被青年 欣赏和关注.其后,曾到北京大学一边旁听鲁迅讲课,一边刻苦自修日语;并在北伐大革命失败后的严重白色恐怖中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中国 .三十年代,他和 “左联”主帅鲁迅以及瞿秋白一起,三人于共同对敌的反文化围剿斗争中结下感人至深的战斗情谊.随后,在 苏区瑞金任党校副校长时和受王明路线排挤的 经常往来,倾心交谈,向其生动描述鲁迅的方方面面则是 最感兴趣的主要话题之一.不久,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当 意外获悉瞿秋白被反动派杀害的噩耗时,曾特意告知雪峰并沉痛地说:“不仅仅是你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也失去了一个好朋友.”①还曾多次将很难弄到的纸烟特意送些给雪峰.抗战胜利后, 赴重庆谈判期间,曾会见雪峰并称赞说:“好几年来还没看到过像《乡风和市风》、《真实之歌》这样好的作品”.②

新中国成立后,他不仅是国家级专业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首任社长,还是党在文艺界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威望很高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但在惊心动魄的1957年席卷全国的“反右”斗争政治风浪中,却被当时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周扬等权势者,出于个人恩怨和企图改写三十年代中期一桩涉及鲁迅的“文坛公案”的历史,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后,以一次所谓“爆炸性的发言”③和几次揭发批判会,便用莫须有罪名,将鲁迅的学生和战友冯雪峰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 ,开除党籍;以至最高领导将其视为 的典型,并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得出结论说:“有的人进了 ,他还反共,丁玲、冯雪峰不就是 员反共吗?”“还有冯雪峰,他在那里放火,目的是要烧 ,就下不得台.那是少数人,是 .”④六十年代中期,史无前例的“ ”运动以排山倒海之势迅猛席卷神州大地,瞿秋白等一些党的著名领导人都纷纷被打成“叛徒”;这时虽早已摘帽但当年毕竟是曾被《人民日报》以通栏醒目标题点名的“大 ”冯雪峰,再次遭受林彪、“ ”的迫害,不足为怪.1976年初,在“ ”浩劫中曾力挽狂澜苦撑危局而鞠躬尽瘁的周总理和世长辞,使冯雪峰悲愤欲绝,肺癌病情陡然加重,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并多次要求恢复党籍的他,不久便含冤去世.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晚年的雪峰有过一些接触,特别是“ ”后期,我有幸亲耳聆听了他和胡愈之一起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两次重要谈话,还和有关同志认真整理了讲话记录稿,以后又请他们亲自过目审核订正.⑤当时看到胡愈老对身处逆境的雪峰是那么信任、关切、真诚相待,使我非常感动,对生平坎坷的雪峰更加充满了敬佩和同情.1976年2月16日,我争取到机会参加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的受到和会人数、规格等严格限制的雪峰追悼会.当仪式开始庄严的哀乐声响起时,我急切盼望亲耳听到来自高层有关方面审定的“悼词”,能对雪峰的一生是非功过做出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所谓“盖棺论定”嘛!岂料,默哀后并无官方代表上台致悼词;约片刻却看到站在前排的几位德高望重的文坛前辈叶圣陶、茅盾、胡愈之,还有曾任 编译局领导的张仲实等,或由人搀着,或自扶手杖,缓步向主席台旁走去,对雪峰家属慰问握手,然后一一离开会场.很快追悼会便在非常低沉、令人难以诉说的异常压抑悲戚的氛围中结束.从未参加过这种样式场面追悼会的我,自然惊诧莫名!事后方知,原来当时“ ”对追悼会事先曾下达指令:不得见报、不准致悼词、亲属不准讲话,并限制参加人数,至多为200人.连追悼会竟也开成“史无前例”,这真是又一种法西斯式 !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1979年4月, 组织部决定为雪峰彻底平反,恢复政治名誉和党籍.经过一番筹备和意想不到的曲折,11月17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大礼堂终于隆重举行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愈之主持的雪峰追悼会. 、王震和巴金、冰心、叶圣陶、艾青等千余人参加, 副部长朱穆之致悼词,对雪峰革命的一生作了很高评价.特别是当我看到叶剑英、 、宋庆龄、茅盾送的花圈以及众多知名作家、学者、文化人敬送的挽联、挽诗和1976年的追悼仪式场面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真令人扬眉吐气,感慨万千.而丁玲等人题写的众多挽联,如“生为人杰捍卫党的旗帜 死犹鬼雄笔扫尘世妖狐”、“一生献身以笔代枪为党义无反顾廿载沉冤抱屈受辱今朝功过分明”、“尊崇一个忠诚正直的人 鄙视所有阴险毒辣的鬼”等等,读后更是刻骨铭心、令人震撼.

正是基于这种深切的感受,我和大家一样,十分希望将难得一遇的雪峰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开得更为隆重热烈些,尽量不留下任何一点遗憾.尽管当时已邀请到和雪峰有关的在京党、政、军和文化界方方面面的知名人士出席会议;但艾黎老是我熟知并仰慕已久的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如果艾黎老能接受邀请前来,必将为会议增光添彩,形成一个亮点,受到热烈欢迎.

三十年代,鲁迅寓所一次

非同寻常的聚会和采访

从表面上看,艾黎和雪峰并无深交,但两人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极其特殊的背景环境下有过“一面之缘”,这次看似两人偶然的邂逅,其实蕴含着某种历史的必然.何况鲁迅寓所这次重要的四人秘密聚会,不仅鲜为人知,还带有某种传奇色彩.这也是我想邀请艾黎出席雪峰纪念座谈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是1936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在白色恐怖笼罩着的上海.位于施高塔路大陆新村九号的鲁迅家中正悄悄聚会着三位神秘的来客.一位是日前刚刚从陕北奉命来上海的鲁迅的学生和战友冯雪峰,临行前,总书记张闻天和 、周恩来曾分别找他谈话,分析形势,布置任务.他于4月25日抵达上海,翌日搬住到鲁迅家中的三楼准备按着党 领导的指示秘密开展工作:在上海设法建立地下电台,尽快将重要情报发给陕北;和上海各界救亡运动领袖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等.张闻天还曾再三叮嘱他:“到上海后,务必先找鲁迅、茅盾等,了解一些情况后,再找党员和地下组织.”⑥原因是, 红军长征后,和上海地下党久已失去联系;由于白色恐怖极其严重,党内出现许多叛徒,地下组织损失惨重.而在此困难时刻,陕北党 却收到鲁迅、茅盾联名的祝贺红军东渡黄河,取得东征胜利的贺信.

艾黎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邀请路易.艾黎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艾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lol艾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