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杜丽娘论文范文资料 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杜丽娘人物形象新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杜丽娘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杜丽娘人物形象新解》: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杜丽娘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 《牡丹亭》中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光輝灿烂的形象之一.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杜丽娘之人格结构、杜丽娘之死、杜丽娘之埃勒克特拉情结三个方面对杜丽娘做出新的人物形象阐释.

关键词: 杜丽娘 精神分析法 人格结构 死亡 埃勒克特拉情结

《牡丹亭》是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因其美艳姣好的面庞、起死回生的奇幻经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封建礼教的不懈反抗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偶像.我们尝试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几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杜丽娘形象做出新的阐释.

一、杜丽娘之人格结构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每个个体都有本我、自我、超我三层人格,自我由无意识支配,无意识中最强有力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性欲冲动,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不受逻辑、理性的支配;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对本我进行控制和压抑,以保全个体免遭灭亡;超我即为道德化的自我,以使个体对自我保持高度约束并引导自我在出现行为偏差时能够自我纠正[1]28.杜丽娘的复杂之处正在于面对不同的外部环境时,其人格会在本我、自我、超我之间进行相应的转换.

杜丽娘自小便在封建礼教的严厉禁锢下成长,杜丽娘稍有闲眠,其父便责其“白日睡眠,是何道理”[2]10.杜丽娘其父杜宝,《牡丹亭》第三出开篇即言其“西蜀名儒,南安太守”[2]9,杜宝作为本剧中封建礼教的最高典范,一生秉持奉儒守官,更以儒家治身之道要求其女,使其“他日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生辉”[2]10,并延师黉门腐儒陈最良,教杜丽娘“念遍孔子诗书,略识周公礼数”[2]11,这时的杜丽娘是以顺从性的、遵循现实原则的、“刚打的秋千画图,闲榻着鸳鸯绣谱”[2]11的“自我”形象出现的.

杜丽娘的“超我”形象体现在对偏差行为的自觉批判和纠正等方面.如杜丽娘初次登场,便言:“寸草春心,怎报得春光一二.”[2]9杜丽娘临死之际,泣诉:“娘,儿拜谢你了等不孝女孝顺无终.娘呵,此乃天之数也.”[2]110因不得奉养父母而进行自我谴责;杜丽娘的“超我”形象还体现在对师长的敬重,如在春香打趣陈最良时,杜丽娘教训春香“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快跪下”[2]35;杜丽娘的“超我”形象更体现在长期在封建礼教浸淫下对封建礼教的自觉遵守,如杜丽娘回魂转生之时,柳生提起冥约,杜丽娘则言:“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鬼可虚情,人须实礼.”[2]206当柳生欲和杜丽娘共成云雨时,杜丽娘婉拒道:“那是魂,这才是正身陪奉,女儿身依旧含胎.”[2]207以上表现是杜丽娘“超我”人格的展现.

杜丽娘“本我”的唤醒始于陈最良的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恰逢春风骀荡、杜丽娘年满二八,春情的撩拨唤醒了杜丽娘的“本我”,其本我意识的觉醒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到其爱好天然、要求突破封建家长的禁锢、突破束缚的自然本性,如杜丽娘游园时感叹“可知我长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2]53;二是对自我姣好容貌的欣赏和对无人欣赏、盛景不长的惋惜,如杜丽娘之感叹“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2]5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和断井残垣”[2]53;三是对爱情的呼唤,对君子之爱的渴求,如杜丽娘感慨:“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2]54

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其发现自己的天性,并进一步发现自我美好的面庞,而对自我面容的欣赏正反映其内心对于“悦己者”的渴望,由此进一步升华为对爱情的追求和呼唤,这三个层面是层层递进的,是其性欲逐渐释放、由无意识逐渐攀升至显意识的过程.梦境中的杜丽娘是大胆的,她和柳梦梅素昧平生却和他共成“花台之欢”,杜丽娘的大胆是“自我”对“本我”发起的一次猛烈冲击.从另一个层面看,梦境中的杜丽娘愈是放纵大胆,愈见其往昔受封建礼教压抑之深,这时的杜丽娘是以释放性的、突破了自我和超我束缚的“本我”形象出现的.

二、杜丽娘之死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非正常”死亡,是其追求“人性解放”的一次祭奠,对于丽娘之死,论者多将其视为“久处深闺,自悲寥落,加之游玩荒园,感梦伤情所致”[3]281,即将杜丽娘的死亡原因归结为其相思成疾、因 饥渴以致抑郁身亡,然而在精神分析视阈下,杜丽娘之死应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和杜丽娘的人格三层次及其所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杜丽娘而言,梦醒之时即理想幻灭之时,即“本我”重新被压抑回无意识之时,而对于曾经在梦境中享受过“性欲”释放的快感和“本我”释放的欢愉的杜丽娘而言,这种“本我”的收回无疑是难以忍受的,这种“难以忍受”,使其“睡起无滋味,茶饭怎生咽”[2]64,使其“只图旧梦重来,其耐新愁一段.寻思辗转,竟夜无眠”[2]65,更使其不断地回忆、品味梦中云雨之欢:“他兴心儿紧咽咽,呜着咱香肩.”[2]66杜丽娘得不到释放的性欲驱动着她重又“寻梦”,而寻梦的举动更使其触景伤情,更加剧其不满足感,因此杜丽娘发出“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2]67的感叹,这为杜丽娘随后的香消玉殒埋下伏笔.

即杜丽娘在梦醒以后依旧无法舍弃梦境中的极致欢愉,倘若原本自我和本我的冲突仅仅停留在无意识层面,那么梦醒以后的杜丽娘其自我和本我的冲突则明显提升至显意识层面,并且愈发激烈,当个体的“本我”突破了“自我”的束缚直接和社会的封建道德礼教构成挑战时,自我的毁灭就变成了必然,对于杜丽娘而言,梦醒以后的杜丽娘自我遭受着三重压迫:一是本我和自 趋尖锐的对立——杜丽娘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求日甚一日,如杜丽娘之病中哀叹“春香,我自春游一梦,卧病如今.不疼不痒,如痴如醉等你叫我怎生不想呵”[2]100;二是超我的压迫——自小所受到的封建礼教规范所引起的自我谴责,这种自我谴责主要体现在杜丽娘因春梦感疾不得奉养父母,因对父母生出一份愧疚之情,对此前文已有论述;三是外界环境的监视——父母对于杜丽娘言行的密切注视,如杜丽娘春梦方醒,便见其母寻至后园,并追问:“我儿,何不做些针线,或观玩书史,舒展情怀?因何昼寝于此?”[2]56严厉的监视加剧杜丽娘内心的冲突,此三重压迫最终导致了杜丽娘的死.

杜丽娘论文参考资料: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

结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杜丽娘人物形象新解为关于对写作杜丽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