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职院校促进大学生职业适应实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院校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7

《高职院校促进大学生职业适应实践》:这篇高职院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职业适应辅导网络以“三阶段三人行”为目标,制定大学三年不同阶段的学生职业适应辅导主题,通过双平台和点线结合,形成连续性、立体化网络,合力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适应;辅导网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64-04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毕业生能否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既有文化知识和技能训练,强化专业学习和规划,更需要职业意识和角色认同等适应性的能力训练.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业适应

适应性的概念最初来自生物学,是指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生物的一种基本特性之一.适应性被引入心理学界后有很多不同的定义,通常从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心理上的适应和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三个角度来解释.总的来说,适应是个体和种群为了生存或发展,在身体结构和机能上进行改变以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有机体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方式取得平衡的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在价值层面上,适应实际上是个体通过客观努力达到自我一致的过程.

职业心理学领域将适应性定义为:在职业活动中,人们对工作内容、环境、人际关系等的适应过程,是人员条件和工作特点相吻合的互动过程和结果.人们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能力、态度、价值观及人际关系进行评估,不断磨合,做出调整,以达到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从本质上来说,职业适应是一种职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任务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特征、多种能力的综合考量.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高职院校职业适应研究现状

(一)关注职业适应现状多,提出解决策略少

职业适应作为所有从业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职业细分的大背景下尤其受到关注.我国目前对职业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系统理论研究.如吴玉峰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谭明分析了职业适应性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符如春伊等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职业适应问题,并从个人、企业、高校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归因.二是对大学生群体的适应性研究.如林洁提出了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方翰青等提出了“高职生职业适应障碍现状分析及教育策略”,用“职业适应障碍量表”进行了实证研究;刘颖等从个案研究出发,提出“高职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等建议.总体来说,职业适应在我国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适应研究集中在就业阶段.近两年关于高职生的职业适应研究逐步展开,目前从心理学、生涯规划角度进行研究的增多.整体来说,以单项研究为主,且以对职业适应现状描述为主,具体提出解决策略的较少,实证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中.

(二) 职业适应辅导形式缺乏系统性

近几年,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兴起,心理测评、职业测评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有了更多的方法,对职业选择和规划提供了帮助.毕业班的就业教育也让学生对职业意识、职业期待有了更多认识.这种以大学生生涯规划课、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的形式开展相关的职业教育,让“职业适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逐步进入教育者的视线,并慢慢引起重视.和此同时,学生也开始逐渐关注自身适应能力的培养.但整体来说,包括课程辅导、课后咨询、团队活动、心理训练等,职业适应辅导形式虽然比较丰富,但辅导过程比较零散,目标不够集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职业适应辅导内容缺乏针对性

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全程化、全员化、全面化.大学的每个阶段,学生的职业适应主题均不一样.比如,大一新生注重从高中生向高职生角色转变的适应,大三学生注重进入职场后的职业人角色的适应,两者的辅导内容和方式不同.同样,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三学生的就业辅导中也有职业生涯的内容,目前两者在教材内容上大同小异,没有考虑到前后衔接,缺乏针对性.但逐年增多的职业辅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职业适应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起到了帮助,但多是泛泛而谈.

三、职业适应辅导网络的实践探索

我院从2006年开始在管理类专业中开设“职业心理训练”课程,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适应为主的训练.通过几年探索,不断创新和完善职业适应辅导的途径和方法,全院各部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各司其职、团队合作,建立了系统化、立体化的职业适应辅导网络,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一)理念层:“三阶段三人行”目标和辅导重点

目前,高职院校逐渐重视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但是重心都会放在大三阶段.在大学生毕业实习之前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包括就业环境、角色心态的转变、自我定位等内容,往往忽视大一、大二阶段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研究表明:大学生适应性有先降后升的过程,大一阶段的目标和行动一致性较高,但是在大二阶段陷入了低谷,毕业前学生的目标和一致性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所以,大学三年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重视职业适应的辅导.根据大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们对三阶段制定了不同的目标,以突出辅导的针对性,如图1所示.

大一阶段:高职人适应.高职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同样为大学生,和本科生相比,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有很多高职学生选择的不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专业,而是为读大学服从的专业调剂.并且,他们内心情感丰富,敏感且脆弱,思想上往往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同时,和技术类培训学校相比,他们有较强的优越感,但动手能力较弱,主动性不强.高职学习和高中学习相比,要求方法上更加灵活,自主性开放性更强,同时作为大一新生,面临环境、人际关系等的变化,需要综合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上岗技能证书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高职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要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明确目标,从生理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角色心理适应、学习方法适应、情感控制适应等方面进行积极转变.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高职院校促进大学生职业适应实践为关于高职院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全国高职院校排名2017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