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徐则臣论文范文资料 与徐则臣京漂小人文精神和身份意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徐则臣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4

《徐则臣京漂小人文精神和身份意识》:此文是一篇徐则臣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对大陆当代小说的阅读仅止于先锋、新写实之前,对于90年代后逐渐崭露头角的70后作家知之甚少.这也相对说明当代作家笼罩在新时期文学的光环底下,70后作家出道之艰难.这次受中国作协的邀稿,随机地选了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花了两天,一口气读完,说明他的小说可读性很高,我猜在大陆应该也有很多读者.

《跑步穿过中关村》中篇小说集里漂浪的小人物,颇符合我对北京街头小人物的印象,无论是情节发展、人物对话、性格和命运,都以非常直白的口语化风格,描写从土崩瓦解的农村、小城镇来到北京,连暂住证都没有的黑户,即所谓的“京漂”.就这个题材而言,我认为这是徐则臣作为70后作家非常务实的选择,在大陆评论界也颇受好评.在这篇小文里,我想谈谈徐则臣“京漂”系列小说中对人文精神的一点坚持;以及作为一个对于城乡发展相当敏感的作家,他自认为是这些“京漂”的一分子,写“京漂”就像是在写自己一样,这样的身份意识蕴含了令人玩味的一种务实的处世哲学.

仔细阅读收录在《跑步穿过中关村》三篇小说中的“京漂”,并不仅仅是写从城镇来到北京碰机遇的、一般世俗化的服务员或出租车师傅.他们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至少是中等教育的有文化的“京漂”.他们在北京谋生的方式也得凭借着一点现代知识或文化素养,如《西夏》中开书店的王一丁,《啊,北京》中还在苦熬等待出头的小说家“我”、攻读法律博士的孟一明,《跑步穿过中关村》中也有一些考研、攻读博士学位的配角.除此之外,小说中借以表现“京漂”的象征人物,主要是那些为了留在北京,不得不铤而走险地卖盗版光碟者,如夏小蓉,或是兜售 的流动人口,如边红旗、敦煌等.其中又以最常被提到《啊,北京》中的边红旗最具代表性,可以涵盖徐则臣这一系列北京小说的社会意义.

人长得帅气的边红旗,原本在苏北小镇算是块招牌,是个颇具口碑的杰出中学教师.他有个贤惠的妻子在小学教美术,生活本来可以恬静美好地过下去.直到地方财政拮据,拿学校教师开刀,每月工资减半,边红旗在小镇上仅有一点的成就感被取消了,偶尔诗兴大发写写诗的乐趣也消逝得无影无踪.小镇上脑筋活络点的年轻人都到外面的大好世界去闯荡了,继续留在镇上是毫无出路的.边红旗也在2001年带着一本诗集和老婆坚持让带的一套中学语文课本进了北京城.边红旗一到北京就爱上了北京,觉得自己站在北京的天桥上就像站在世界的屋脊.但是他想找工作糊口,却因为没有暂住证屡屡碰壁,不得已只好放下身段,和投靠的亲戚一起蹬三轮车,但是亲戚却受不了这样出卖劳力的低贱生活,返乡了.边红旗对此却丝毫不以为意.有一次,因大意闯了红灯,没有牌照的三轮车也被 没收了.熟悉现代文学的读者,大概都会联想到老舍的《骆驼祥子》.但是接受过现代文化知识洗礼的边红旗比骆驼祥子更幸运的是,他生活在北京成为大国崛起的中国首都,他也比祥子更机灵、更懂得人情世道.只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也只好下海兜售 的非法生涯.蹬三轮车出卖劳力,得要克服贬低自己的心理障碍,边红旗当时为能够自食其力地留在北京感到惬意,三不五时还跑去北大听听久闻其名的学术大师的讲座.但是,兜售*的非法暴利,则必须突破道德防线,边红旗原本还矜持着“犯法的事,我不会”,在小唐一句“吹牛又不犯罪”的怂恿下,好像感觉不到在犯法地上了小唐的贼船了.

在徐则臣的笔下,显然无意苛责这些“非法的”城市边缘者的道德感低下,甚至还赋予他们在人格上的胜出,他们关于这世界的公平正义自有一套准则,对于人情道义有时还挺坚持.叙述者“我”,为了节省房租,让边红旗搬进小楼时,也认同边红旗在诗人朗诵大会义正词严地朗诵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反战诗,“人的确不错,没事还写诗”,并藉此说服了在攻读法律博士的室友孟一明、沙袖小两口接纳了边红旗.边红旗只要大发利市,就会请室友们吃吃水煮鱼、打打牙祭,因为他的钱来得容易.在这种情义相挺的互惠原则下,这些小知识分子连带地也很快地接受了边红旗婚外恋的对象沈丹.在大国崛起的北京城,人情道义已经不是传统社会的封建道德,而是一套和时俱进的、非常务实、精打细算的人情道义.

小说的情节也非常简单,围绕着交代边红旗怎么和原来房东的女儿沈丹发生恋情,以及沈丹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逼着边红旗离婚而进行的.边红旗找不到理由和贤淑得没话说的边嫂离婚,采取拖延战术.在北京SARS疫情蔓延的期间,迫于沈丹的施压,边红旗由小唐陪着,两人骑着单车横过千里就为了返乡离婚.但一见贤淑的边嫂,边红旗始终开不了口.但是边红旗却目睹小唐和边嫂亲热而爆发冲突,砍断了小唐的两根指头.小唐的理由是因为边嫂打听沈丹的事情,为了安慰边嫂而情不自禁,并希望藉此能帮边红旗达成离婚的目的.我在看这一段情节的时候,总觉得像是闹剧.并且纳闷着徐则臣在处理边红旗的情爱纠葛时,完全缺乏人物内心意识的描写,而纯粹以事件或是和叙述者“我”的对话,来交代他的心理发展.这自然是因为小说采取的是第三人称的有限叙事观点,由旁观的叙述者“我”根据事后的发展来叙述这整件事的.

但是刻意不写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几乎是徐则臣北京系列小说共通的特点.譬如《西夏》中叙事观点采取的是主人公王一丁的第一人称叙事,他在面对自己和哑巴西夏日久生情,却又对来路不明的西夏感到恐惧时,徐则臣也很少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处理情感的纠葛.有一次两人出游时,王一丁临时起意将西夏留在开往南京的列车上,在火车开动前跳下车,此一情节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显然,这是作者绕开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盛行的意识叙述,刻意采取的一种叙述策略.但这对于很习惯在小说中清晰明朗的接受作者交代人物内心意识的读者来说,这自然也包括我,总是有点不太习惯.于是我花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徐则臣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叙事策略.我刻意到网上去看他的乡土小说《花街》,发现徐则臣描写乡土风俗时,一样是个说故事的能手,但同样刻意以事件和对话来呈现人物内心的冲突.后来我终于想通,这样的叙事策略显然和作者的世界观是相应的.

徐则臣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徐则臣京漂小人文精神和身份意识为关于徐则臣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徐则臣大学毕业哪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