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家训论文范文资料 与传统家训教育特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家训范文 科目:论文范文 2024-04-10

《传统家训教育特点》:该文是关于家训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家训是古代长辈训诫子孙的教育文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家训文献有其共同的属性和内在规律.它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实施等教育过程上都具有独自特色.借鉴和研究传统家训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明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家训 家庭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40-02

家训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家训的异称,如家法、家约、家规、家戒等.家训都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质,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文献形式.在古代,人们生产和生活知识的积累、道德品行的培养,甚至于为政处事能力的提高,都要通过家庭教育才能实现.中国古代历史悠远,在此期间出现的家训文献数量之多,成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光辉思想的重要体现.

1 家训的教育特点

每个家训侧重点和特点各不相同,但众多的家训还是有共同的属性和内在的规律的.下面将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实施等方面上分别对古代家训进行考察,分析家训中存在的特点,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家训,为现代家庭教育提高参考.

1.1家训体现教育目的的道德性,体现一种人格的教育

古代家训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功能,教育性是家训的根本属性.把道德和教育结合起来,把修身养性和道德教育纳入*纲常的范畴,以“合乎礼义”的指导思想规范言行.战国时期田稷母在《家训》中写“吾闻士修身洁己,不为苟得.”三国军事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告诫儿子恬淡寡欲,保持一颗虚静的心境.曾国藩在劝诫儿子时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2]蔡邕为女儿写的《女训》中“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人咸知饰其面而不修其心,惑矣.”告诉女儿,人的心就像人的头和脸一样,因而必须去修饰它.脸面一天不修饰,就会染上尘垢,心一天不存善念,邪恶就会侵入.人们都知道修饰脸面而不知道修饰他的心,真是糊涂阿.蔡邕通过日常生活,引导女儿要修身养心,培养美好情操.[3]“孝悌”在古代*关系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个范畴.“孝”是儒家极为推崇的*道德观念,也是为人子者对于尊长应该恪守的责任和义务;“悌”则是兄弟、手足之间的行为准则.[4]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其为人也孝悌,而好范上者鲜矣,不好范上者而也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由孔子弟子编写的《孝经》,在汉代就被列为蒙童教育的首要课程.从这些历代家训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十分重视人格的培养,将培养完整人格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1.2家训体现教育形式的感染性,体现一种“生活的教育”

人们往往更愿意接受和履行自己在情感上相近和信服之人的劝告.长辈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写下家训,用自己身边的事情去说服子孙,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或者是引用别的典故和历史故事来教育子孙后人,具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在家训中处处可见.司马光在《家范》中,更喜欢用历史故事去劝导子孙,让人折服.在说“孝”时,引用了好多例子.如“汉文帝为代王时,薄太后常病.三年,文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所尝弗进.”[5]司马光用文帝的孝顺故事去告诫后人百善孝为先.像这样充满感情的经历和故事,在说教时更能打动人,感染人,能让人在情理之中受到教育.用直观形象的故事去讲述抽象的*道德,容易让抽象思维差的儿童接受.并且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些榜样,让他们更好的去效仿.特别是许多的女训中,更是大量运用贞女的道德榜样,贤妻良母的典范来教育家中的女子追求美好的道德人格,谨守妇人之道.在家训中,字字句句体现着长者的呵护、忧患之心.它们的对象是给子孙后人看的,可以敞开心扉,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很生活化.无须虚浮套语,无须客气华丽.

1.3家训体现教育过程的强制性,从而实现一种“情感和约束”的统一

家训中除了长辈们的絮叨、教诲、嘱咐外,很多具有较强的法规性,即家训中体现的强制性.家长们为了保证他们的教导能得到实施和收到效果,就规定了很多具有强制性的要求.规范内外上下的礼仪、行为、起居等.这些操作规程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如北宋时著名清官包拯的遗训中也指明:“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些遗训规定了对违犯者的惩罚,有强制执行的性质.司马光的《居家杂仪》实际上已成为家规,并成为家法族规的一大源头.而朱熹所著的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朱子家礼》,因其中全文抄录了司马光的《居家杂仪》,因而也带有家规的成份.《郑氏规范》在郑氏家族几代人的生活实践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部比较典型的具有宪法性质的家训.《郑氏规范》对子孙的规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习惯规范.如:“子弟年十六以上,许以冠礼.须能暗记四书五经,正文讲说大义,方可行之”.这类规定具有较少的强制性,在生活中应自觉遵守.另一类以孝义为目标的强制性规范.如:“子侄虽年至六十者,亦不许和伯叔连坐”, “婚嫁必须择温良有家法者,不得更置侧室,以乱上下之分”.这些规定将维护等级秩序的目的渗透于生活每个领域,起到了具有法律效果的规范作用.《郑氏规范》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部具有法律意义的代表作,贯穿了一条“以罚辅教”的主线,达到了国法治国,家法治家的威慑作用.反映了古人对“治家”规范的重视.

2 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家训”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后代子女的基本形式.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典籍中,传统家训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批判地利用家训典籍,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家训论文参考资料:

家风家训论文

结论:传统家训教育特点为适合家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家训家风家规名言50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