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认证机构论文范文资料 与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和标准检测认证机构的前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认证机构范文 科目:论文提纲 2024-01-19

《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和标准检测认证机构的前景》:这篇认证机构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一、国家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改了什么?

国务院在2015年3月公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后,又于2017年3月印发了贯彻实施的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其核心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新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和模式正式确立.

中国的标准化体系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与国际通行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有较大的差异: 前者为政府主导,实行条块结合以政策为导向的行政式管理;后者属于民间自主,根据法律规范相关各方的行为准则,以市场模式运行.不难看出,深化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在保留小部分经过精简的强制性标准的同时,大力推进向国际通行的标准化工作体系转化.而且,保留下来的强制性标准(相信清单会很短并越来越短,而且最终将与欧美日等国家趋同)发布和管理的权限也集中到了国务院. 除此之外的各种各级标准和体系,将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框架下,放开由各市场相关主体自主运作运行.简而言之,中国国家标准化工作已经确定要与国际接轨了.

这个转变是巨大而深刻的,其核心是开放过去对民间标准化组织机构的各种限制,鼓励和引导国内标准化组织和机构依法自主按市场规则从事活动. 除鼓励培育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的人才以外,还特别提及鼓励团体标准体系的建立.许多人在研究琢磨“团体标准”的含义范围,其实只要看看现在国际上的几个大名字就清楚了:UL、AE、LR等等,这些就是所谓团体标准模式的方向所指.

二、标准化工作改革对第三方检测认证市场有何影响?

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方向是趋向现代国家的通行模式. 由政府主导的条块结合行政管理转为开放民间自主依法运作,意味着很多约束没有了,同时各种源自各级政府的资源、补贴也会渐渐减少甚至取消,许多现存机构组织的赖以生存的由行政归口管理安排附带的市场影响力也会慢慢失效. 因此要猜测中国未来的标准检测认证市场生态,可以直接参考美欧日等国的现状就大致清楚了:经过近200年的市场竞争,形成了围绕几个信誉卓著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团体标准体系,少数提供各种认证服务的品牌巨头,以及与这些认证品牌相配套的或关联或独立的检测机构.

这样的市场体系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相信也会是一二十年后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市场的基本生態.那么从现在开始,变化会如何在中国发生和演化呢?可以预见的是:强制性标准的符合性认证市场会进一步开放;优质产品的自愿性认证会逐步向少数的优质团体标准体系聚集;而检测认证机构的竞争将会聚焦于质量、效率和服务.集中的速度可能快过一般人的想象.不可预知的则是那些剩下的少数优质团体标准体系和认证巨头中,会不会有中国的品牌.

有一个可供参照的变化过程样板是中国的日化行业,如牙膏行业.当年有很多大名鼎鼎的国内牙膏品牌在市场开放后迅速被国际巨头兼并收购然后消失.差不多10多年后,才有新的民营的本土牙膏品牌在学习了巨头的经营管理技术后,借助中药配方等特色抢到部分份额.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会不会完全重演这个过程?希望不会吧.毕竟在这个行当里我们并没有祖传秘方可资翻身.

三、标准联盟是形成团体标准认证体系的有效路径吗?

自国务院公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围绕国家质量提升战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确立了国家层面的相关管理模式回归到国际通行的法律框架.其中团体标准体系是新模式的最重要的要件,也是质量提升战略的核心部分,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明确的安排.

而在国内现在的标准化体系中,团体标准又正好是水桶的最短板.针对这个现状,近两年,在一些部门的推动下,以龙头电商为核心、国内主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联合组成了各种标准联盟.这个思路似乎成了构建本土团体标准体系的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如“阿里巴巴苏宁新兴产品标准检测认证联盟”“京东小家电准入门槛”和“优品标准检测认证联盟”等等,不约而同相继于2016年底启动.这些联盟能够最终形成本土有市场认受性的团体标准体系和第三方认证品牌吗?恐怕不能.

因为,第一,团体标准的制定和维护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专业,不是靠复制剪贴调整参数加上相关方合议就能获得认受的.它必须在一个一贯的理念指导下,体现出先进性、合理性和延续性,并且以此获得市场和公众的认可和信赖.因此它如果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而是以联盟合议制形式来制定的标准,几乎不可能保持一贯性;其次,团体标准的制定和维护成本高昂,不但要准确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还要持续体现生产制造技术、检测技术的进步,联盟形式难以有效分配负担、分享成果.

因此,我们并不看好这些标准联盟的前景.对于中国这个约2000亿的第三方检测认证市场,希望通过建立本土团体标准体系分享更多份额,真正有效的路径是以金融资本为纽带,结合龙头电商的平台赋能,建立独立专业的团体标准体系,改造融合优秀检测认证机构,形成有竞争力的本土第三方认证品牌.希望有眼光的投资人和大电商可以看到这个巨大的投资机会.

四、综合性检测认证机构的方向、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各地出现各种标准热和与标准有关的创新热,其实恐怕是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被改革者的集体应激反应占大部分,如各种标准联盟、地方政府补贴等等.正如100户农民合在一起并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农场一样,很难期待这样的联盟产生持续的效果或者出现什么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未来是否会出现中国的团体标准化组织,成为少数优质团体标准体系中的一个?这是不可预知的.不可预知的意思是:虽然有出现中国本土“UL”的基本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必然会出现,当然也不是绝无可能.对于有志于成为中国“UL”的综合性标准检测认证机构来说,必须在窗口期内做对最重要的事情,还要加上运气好再加上对手犯错或迟缓,才有可能成功.

合理的方向就是瞄准UL,以市场化的方式,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和网络时代的大平台来重新构建自己的体系,提高完善基本能力和迅速扩大品牌信誉.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型态和体量,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大资本、大平台和大流量,足以支持培育一两个本土的标准检测认证机构与国际大品牌分庭抗礼.这是机遇和信心的所在, 也是出现本土“UL”的基本条件.

对综合性机构而言,要想成为本土大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改变,争取在窗口期内转型完成基本构建.外部,必须结合大资本、大渠道、大流量来快速构筑一个高的平台和规模护城河.依靠自我积累式的发展恐怕难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内,需要结合股改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各种能力建设,包括标准制定维护、检测技术设备人才以及各种认证服务能力.必须在质量、效率和成本等各方面尽快达到与国际标杆相当的水平.这些改变需要主动地规划和积极地实施,被动地应对则前景堪忧.

而其他的标准检测认证业者,也应该是在国际范围内找好自己的标杆,积极推动自身转型,争取成为相关领域的合格竞争者.

五、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转型VS不转

转型是艰难的、痛苦的,不转则是危险的.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框架下,过去与政策指导和条块归口管理相配套的能力和影响力,将会或快或慢地变成无源之水,逐渐枯萎.而最具市场价值的检测能力部分,在组织结构和技术、设备、管理等各方面都会面临巨大的竞争. 即使将来希望成为国际巨头的外包实验室,恐怕也会被迫进行结构调整.

所以主动转型是最佳选择.主动转型的最优结果是成为中国本土的“UL”,建立一个新的团体标准生态,包括标准制定及检测认证业务. 如果按照资本市场来估值,达到500亿~1000亿+市值不是不可能的;次优的结果是成为优质高效率的检测认证机构,成为检测认证市场的本土“SGS”,争取市值300亿~600亿;差强人意的结果也是有机会有准备地成为检测承包商里的小型“富士康”,可能还有100亿左右市值.犹豫、裹足不前,说不定会像那个高大上的巨人“中国一汽技术中心”那样,一夜摘牌,什么都没有了.

《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年鉴》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质检出版社主办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自2002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16卷.经过16年的发展,《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年鉴》已发展成为对外宣传质检工作的重要窗口;决策质检工作和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展示质检工作的百科全书;各单位各部门采信用史、资政存史的资料宝库.《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年鉴2017》已出版,欢迎订阅.

认证机构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和标准检测认证机构的前景为关于认证机构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认证机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