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视阈论文范文资料 与互联网金融视阈下金融素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阈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2-02

《互联网金融视阈下金融素养》: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视阈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既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包容发展的机会,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居民、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金融素养的提高则是化解风险、防范危机的关键所在和治本之策.通过研究现状的回顾,在明确金融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思路和构想.金融素养研究将完善和丰富金融包容、家庭金融的实证研究,从需求主体、供给主体及政府监管主体三方面寻找提升金融素养的不同途径和渠道.引入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学科工具,强调经济主体的金融满意度,以及区域差异化、城乡统筹化的金融教育策略.该专题研究对促进我国各区域的金融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素养;金融包容

文章编号:1003-4625(2014)12-0012-04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2013年及2014年分别被称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和爆发年,互联网金融在内的创新型金融不断涌现,被诸多学者推崇为普惠金融(universal Banking Services)的重要载体.对于互联网金融,学术界始终缺乏共识性的统一定义.狭义层面指互联网科技企业从事的金融行为,广义层面则是涵盖了互联网派系(互联网垄断集团TABLE,其中T是 Tencent、A是阿里巴巴Alibaba、B是百度Baidu、L是雷军系、E是周鸿神系)、银行派系、电商派系及电信信息服务派系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吴晓求(2014)认为由于缺乏“金融功能链”和“独立生存空间”这两大必备要素,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只是具备了某些互联网金融基因.可见,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低成本长尾效应、扩大企业边界)的服务创新,尚不存在国外那种纯粹的无实体网点(Branchless)的网络银行模式(Pure-play Internet Banking Model简称PPI).

互联网金融实现了满足碎片化需求的普惠金融目标,却存在诸多潜在问题:使用率低(H.Hoehle,E.Scornavacca and S.Huff,2012)、过度信息化诱发的焦虑、愤怒从而影响需求主体的金融满意度(Financial Satisfaction)以及由于信息 异化为信用 、缺乏降低风险渠道等问题而导致的风险收益的不匹配,潜在金融风险不断累积,P 的跑路、投资人高收益缺乏根基等现象难以避免.I.Arnold和S.V.Ewijk(2011)曾指出PPI模式的缺陷,即为吸引利率敏感性客户而报出的高利率会使其资金基础不稳固、为抵补高资金成本而违背审慎原则的冒险投资增加、缺乏专业化的筛选监督机制以及跨国界运营引致的存款保险制度复杂化及对监管部门提出的巨大挑战.以上风险的存在也会引发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稳定及不可持续.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居民、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金融素养(Financial Literacy)的提高则是化解这些风险的关键所在.在三种维度的“新金融”背景下(即以资本市场为主流、为导向的“新金融”体系、“新金融”业态以及以虚拟化、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金融”),探讨我国的金融素养教育更具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现状

金融素养的高低,是影响金融包容(Financial Inclusion)的关键变量之一.金融包容是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理念的拓展和深化,它不仅意指微观主体以合理的成本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并融入主流金融(Mainstream Finance)的渠道和过程,也蕴含区域金融的包容性增长.对于金融包容驱动要素的界定,包括很多层面:如经济主体的身份、年龄和社会地位、金融素养、收入水平、金融产品的各项条件、复杂繁琐的手续、心理或文化障碍、居住地点、金融意识等,这些要素的变化均会引致金融包容水平的变化,而金融素养要素则具有较大的贡献率.英国德比郡在其2009-2012年的包容策略规划中,提出了金融包容内涵的复合维度金字塔模型.金融包容的层次更像是一座四层次冰山:冰山顶端代表处于危机中的人们可及时获取相关建议以摆脱困局;冰山模型的其他层次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金融素养居于冰山最底端,也是治本之策.

金融素养的不足将导致金融包容深度(Depth)的缺失,而金融恐惧症(Financial Phobia)更多源自于缺乏金融信心和教育.从需求层面看,金融素养是一种隐性知识,且代际遗传.金融素养的薄弱成为经济主体了解及使用金融产品的重要障碍.贫困地区金融素养的缺乏往往容易导致居民的怀疑心理和反学习性,影响金融产品的推广及使用.提高金融素养,消除“信息盲点”(Information Shadow),引入先进的文化、思想、科技和信息,是一国或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完全金融素养(Full Financial Literacy)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字及读写能力.它也需要有能力读懂工资单、在不同类别的抵押中选择、决定存托养老金(stakeholder Pension)是否为长期储蓄的最佳选择、选择合适的公用事业供给商、完成税收及收益表格、权衡是否需要进行担保或非担保借贷.它需要有远见,预测未来采用远期利率存取款产品是否优于可变利率产品.有孩子的人需考虑如果父母去世将会给孩子带来的金融后果、职场新人则需进行退休筹划、退休人员需要事先规划若失去自理能力将如何应对等.金融素养的国内外实证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较具有代表性的是Bumcrot等人于2011年进行了28000份问卷调查,探讨美国50个州金融素养的地理分布,及其和贫困等变量的相关程度,尝试用人口及其他经济特征解释金融素养的区域差异.

三、研究构想

中国家庭金融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和分支,西南财经大学启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建立了2011年、2013年我国的家庭金融基础数据库.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围绕以下层面展开:家庭参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要素,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住房资产和家庭行为,保险、保障和家庭收入、支出以及家庭的健康、教育等投资行为考察(马双、谭继军、尹志超,2014).其中,家庭教育投资和微观个体金融素养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金融素养低下是造成金融排斥的原因之一.金融素养和人的性格特征、年龄结构、风险偏好、受教育年限、根植性环境等也密不可分、互相影响.H.Hoehle(2012)等人指出,年轻人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顾客比较倾向于采用互联网银行业务,他们察觉互联网金融不仅简单易用,而且较之传统银行分支机构具备独特的相对优势.Roger(1995)按照个人对创新接受程度的不同将消费者细分为五类:创新者(Innovators)、早期接受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大多数(Eady Majority)、晚期大多数(Late Majority)以及落后者(Laggards).这五类消费者面对创新的相对优势(Relative Advantage)、兼容性(Compatibility)、可试用性(Trialability)、可观察性(Observahility)、复杂性(complexity)这五大要素所表现出的接受速度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有时表现在微观个体上,有时则宏观涌现体现于地域差异上,如互联网金融创新,江浙地区是引领者,其他区域是跟进者,而一些西部省区及老少边穷区域则是落后者.深入实地调研,结合地域特征,采集微观金融数据,剖析金融素养的差异、具体体现及其影响要素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家庭金融的实证研究.

视阈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互联网金融视阈下金融素养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视阈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视域在论文中的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