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传统文化范文 科目:文献综述 2024-04-22

《关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此文是一篇传统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 文章认为高等教育肩负着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教育的使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着重处理好两重关系,即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抓好三个关键: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新媒体支撑体系;广泛开展大学生的文化实践.

【关键词】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取向;路径选择

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强调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总书记的担忧缘于之前某些省市的教材改革中,古诗词已经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消失了,《雷雨》、《孔雀东南飞》等经典名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被悄然删除了.而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普遍性地存在缺乏课程体系设计和有效全面推进的现状.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传统文化?这些承载着中国人集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在多元文化时代真的无法避免 “去中国化”的悲哀吗?

一、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坚持一个立场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寄托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大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当代大学教育实践之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并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方向,2014年4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高校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应该成为一个文化机构,一方面,高校作为引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高地,责无旁贷的担当着传承我国文化优势、开发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是青年和知识分子两个文化群体的交集,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选择与实践最容易形成对社会青年群体的精神引领和行为示范.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高校必须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中优良传统,砥砺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高校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立场的确立开始,这是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旨归.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这样的立场,即立足中国特色、立足当代社会,旨在塑造“当代”的中国人.文化自身的发展必须坚持两个立场,一是民族性,一是时代性.而作为高等教育的文化实践,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以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是以促进学生本身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的,而不是为了维护传统为出发点的.也就是说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为了复古而复古,而是为了培养、塑造“当代”的中国人.这一点,我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上就可以得以证明.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没有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回应最需要回应的时代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的要求,就是想塑造现代公民,“当代”的中国人.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着重处理两重关系

高校民族文化教育在价值层面的取向应该是:从历时态考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范畴,价值起点在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从共时态考察,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范畴,价值起点在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多元文化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前所未有的面临与世界其他传统文化的交流、交融与交锋.尽管中国文化一直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历史最悠久、形态最完整的文化体系,但是近代以来民族传统文化曾遭遇的极端否定的特殊经历,使得民族文化的价值在民众的广泛意义上没有被真正确立.因此,保持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国家安全战略层面的深远意义.因此,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民族性原则,准确阐释“中国特色”.

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中,要讲清楚中国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渊源、文化精神,一定要避免唯西是从,奉西方文化价值观为圭臬.但也需要客观地通过与世界文化的比较来认识和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2.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传统文化反映和记载了人们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和内在逻辑,换句话说,传统文化本身是指一种联系——“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联系.传统反映和记载了人们某一方面生活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和内在逻辑,因此是走到“现在”的“过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历史时态中的“过去”.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3]我们现阶段最伟大的奋斗和最需要回应的时代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是与一定的社会存在和制度形态相关联的,不能够简单地移植到其他的时空条件之中.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也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理念.历史来到了新的起点——新的起点意味着,必须凝聚新的共识.因此,在对待当代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一定要明确:我们不是以过去为导向,提倡复古主义;而是以未来为方向,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结论:关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传统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