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心潮论文范文资料 与心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心潮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5

《心潮》:本文是一篇关于心潮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巴金先生和作者(右)

十年前,中国人民痛失敬爱的巴金先生——一位著作等身、始终“把心交给读者”的伟大作家,一位从十年浩劫的炼狱中走出来的,顶天立地、悲天悯人的文化巨匠,一位被称为“世纪良心”的道德楷模和哲人.我和大家一样,为失去先生而痛彻心扉.十年,三千多个日子,我时常怀念先生.多少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和蔼可亲的先生就坐在我面前.想起他老人家,我心潮激荡,久久难以平静.

巴金先生晚年的巨著《随想录》,面世之初便盛况空前,万人争购传诵,一时洛阳纸贵.我曾是《随想录》的责任编辑,这本书自然读过很多遍.每次阅读时,内心波翻浪涌,灵魂被连续不断地震撼.什么缘故?因为先生告诉了我们那么多悲欢离合、催人泪下的故事(发生在自己家里和别人家里的),又因为先生智慧卓越,娓娓道出一连串启人心智的话语.我牢牢记住了先生的一些肺腑之言:

“我一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争取.”(《上海文艺出版社三十年》)

“我有一种愿望,想使自己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人到中年》)

“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对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称之为‘生命的开花’.”(《病中集》后记)

巴金先生的思想境界之高超乎常人,而他又常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言谈真实可信.比如,他在晚年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他不顾自己年老多病,坚持按预定计划撰写《随想录》,完成了一部影响深远的“讲真话的大书”.

第二件事,他“把最后的精力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中如是说).为了在我国创办现代文学馆,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同时献出数目不菲的稿费作为建馆基金,并愿捐出自己的全部手稿和有关资料.

第三件事,以年老多病之身,在家里不厌其烦地整理多年来珍藏的有价值的中外文图书,然后将数以万计的书捐赠给各大图书馆.

这些事说明,他在垂暮之年的唯一愿望就是奉献,他把自己满腔的爱和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我和巴金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1978年年底的一天.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文学研究所的几位朋友,一同去武康路先生的寓所登门拜访.先生亲切地接待了我们.看到不久前复出文坛的这位老作家年事虽高,但身体健康,我们都很欣慰.我代表出版社的领导向先生问安、祝福.先生很关心文学出版事业,询问了文学出版社的现状和发展计划,并表示愿意和出版社继续合作.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又多次和先生会晤,每次都像老朋友见面,随意交谈,亲切、愉快.

我担任《随想录》的责任编辑,完全是机缘巧合.那是1980年春天,巴金先生即将出国访问,路过北京.社里两位领导——韦君宜、屠岸同志去宾馆看望他,并和他商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随想录》的事.当时我也在场,事情谈成,于是《随想录》的编辑工作便交给了我.先生有个计划:花五年的工夫,写完五本《随想录》.《随想录第一集》当时已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便据港版刊印.《随想录》后面四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议定在大陆和香港同时出版.在1980年代的开头几年,我陆续收到巴金先生寄来的书稿,每一集我都聚精会神地拜读,用心学习,认真做好发稿前后的各项工作.后四集和第一集,五集共一百五十篇“随想”, 复一日地读啊、想啊,觉得全书从头至尾,篇篇是心声,句句是真话,字字珠玑,它们——真话、真情的琴键,不停地、有力地击打着我的心弦,使我随着作者的悲喜而悲喜,歌哭而歌哭.《随想录》所包含的挚爱深情和真知灼见,使头脑简单的我逐渐开窍,明白了不少事情.我反复地想: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叫“生命的开花”?巴金先生说得好:“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必须竭尽全力,多做贡献多付出.同时要自律,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向人民伸手、向国家索取.

在《随想录》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先生对出版社、对我都是很信任的.他对编辑工作一贯关心和支持,还在来信中多次说了感谢的话.有次他寄来一封信,信纸上只写了一句话:“谢谢您为我的小书花了这么多的功(工)夫.”这封信,这句话,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

先生和我通信,始于1978年,一直延续到1988年.他先后给我写了三十多封信.先生在信里主要谈近况和回答我的问题,有时也就某些问题说了自己的想法.在《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一文中,先生写道:“‘文化大革命’使我受到极其深刻的教育.”又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很大的收获”.我问他这些话要不要修改.他回答说:“不必修改了等我的确受到了教育,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吧.”1988年我选编《1986—1988散文选》,准备选录先生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写信向他征询意见.他在复信中表示同意,并且说:“几十年来我自吹自擂,说是反封建,事实上却是封建在反我,高老太爷的阴魂在改造我.我必须时时刻刻敲警钟!”“他的话如此深刻而警策,值得多少读者深长思之”(屠岸先生语).

已故老作家、巴金先生的朋友黄裳先生在《伤逝——怀念巴金老人》一文中谈到:“他(巴金先生)喜欢将新出的书送给朋友,不论是自著还是别人的作品.”是的,我就是巴金先生赠书的受惠者之一.在我为数不多的藏书中,先生赠予的他的著作签名本多达四十余册,其中包括《随想录》的多种版本,《巴金六十年文选》、《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再思录》等等.先生还曾为我珍藏的《激流三部曲》题字,在《春》和《秋》的扉页上,分别写下了意味深长的话:“春天是我们的”,“青春是美丽的东西”.翻开书,看到自己熟悉的先生的手迹,感到很亲切.想起先生,心里总是暖烘烘的,我对他老人家始终心存感恩,说不尽的感激.

晚年的巴金先生赢得了人民普遍的崇敬,不只是因为说真话的《随想录》,还由于他的人品高洁和始终不渝的奉献精神.先生一辈子为人民写作,在八十多岁完成《随想录》后,仍未辍笔,继续撰写了不少情文并茂的文章(大多收入《再思录》),直到笔在手中有千斤重,再也提不起来为止.这时他已九十多岁.先生为了在我国建立现代文学馆,从提出倡议,到草创阶段,到建成开馆,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先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病情日益加重,但是他仍然“想使自己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在我眼里,巴金先生是当代的圣贤,但是他并非高不可攀的偶像,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楷模.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巴金先生始终是引领我前行的导师,而我也始终是他的一名忠实读者和学生.对我来说,先生卷帙浩繁的著作和译作,就像一座最美的花园,永远让我着迷和流连忘返.先生的光辉思想和人格力量,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总是给我带来希望,也引发我许多遐想.在巴金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我面朝大海,低首肃立,向他老人家三鞠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敬爱的巴老,分别十年了.多少个 夜夜,我总是想念您,忘不了您的教导和永恒的风范.先生呀我的导师,我永远怀念您,永远感谢您!”

心潮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心潮为关于心潮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上海心潮心理咨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