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土族论文范文资料 与土族民间舞蹈召央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土族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06

《土族民间舞蹈召央舞》:该文是关于土族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近百年来,从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土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土族民间传统舞蹈的研究,大凡都以“安召舞”盖之,一直以来将土族传统舞蹈“召央舞”都以非土族舞蹈称谓的安召舞替代,因而在研究上混淆是非,认识上存在误区.土族传统舞蹈在土族民间称之为“召央”,它是表现土族人劳动、生活、情感、信仰的一种综合性舞蹈艺术,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和表现土族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民族心理状态,是研究土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土族民间传统舞蹈的杰出代表召央舞,自土族这个民族共同体形成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土族社会的演变,几百年来几乎贯穿于土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精神文化、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民族和谐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这一弥足珍贵的土族传统舞蹈召央舞,长期以来却被一些资料和有关研究者,甚至一些文艺作品都错误地冠以安召舞称之,且一直名正言顺地延续到今日,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不正确的提法,我们理应给予正视和纠正.

1.召央舞

“召央”,土族也称“仟交日”,亦称 “召央西日革”,“西日革”,土族意为“转”,当地汉族则称之为“圈圈舞”.土族在历史上由于长期使用藏文,深受藏文化影响较深,这里的“召央”土语没有确切的意义,按藏语“召”,意为“走”,“央”,意为“转”,连起来就是“一边跳舞,一边转圈”的意思.有土族居住的地方就有召央舞,逢年过节,婚礼节庆,丰收喜悦,宗教活动等时,土族人就会跳起召央舞.邢海珍《土族“安召”舞的艺术特征及其功能探析》中说,“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进行婚礼时,土族男女老少身穿鲜艳的土族服装,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男女排成一圆圈,没有刻意的化装更无乐器的伴奏,却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领唱领舞,后面的人随之伴歌伴舞,一唱众和,有时一问众答,有时一问一答,气氛和谐而热烈.”确切说这里邢文所说的“安召舞”就是土族“召央舞”,这正好说明了土族召央舞表演的性质、时间和形式.在土族民间,召央舞有几个重要的盛大的表演节点:一是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夜,土族人早早地给家庙、灶神、门神点灯煨桑之后,便在自家门前放上七堆火,届时男女老少跳火辟邪,以示开春交好运,家道兴盛,这是土族火神崇拜的遗痕,明显带有游牧民族的风俗.最后将零星的七堆火集中在一起,围着火堆跳召央舞,接着相邻几家的大人小孩全部集中在某一家门口,一起围着篝火跳召央舞,一直到夜深人静;二是土族婚礼中,召央舞更是将婚礼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极致,尤其是当送亲队伍到达新郎家门口时,早早等候在门口的人们,在大门口的八仙长条桌上放上锟锅、什赞巴等食品,全村妇女围着桌子跳起召央舞,迎接送亲队伍的到来;三是每遇盛大的宗教活动、庆丰收等重大喜事时,人们身着盛装围着院中的煨桑台或场院里的篝火跳召央舞蹈.

可以说在土族生机旺盛的民俗文化滋养下,召央舞依据使用场所的不同有了诸如“祭祀安召”、“节庆安召”、“婚宴安召”等类型.它是土族人民歌颂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祝愿吉祥如意的无伴奏圆圈歌舞,也是集诗、歌、舞为一体的宗教祭祀和娱乐形式,它是土族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

2.安召舞

现今有关专家、学者所谓的土族安召舞是以《安召索罗罗》这个土族地区新创的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种藏化舶来舞曲“毛尔热”,并以流行于互助土族地区的汉族社火中的唱曲《强强什则》为依据,将其移植于土族传统舞蹈中,并错误地称之“安召舞”的结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互助五十地区流行“阿瓦人民唱新歌”、“北京的金山上”等一系列民族团结的歌曲,与其同时也兴起了一股学跳“毛尔热”之风.五十乡甘滩村的藏族、柳家村的土族等,创造性地在当时流行的汉族歌曲中加入“安召索罗罗”这样一种藏语衬词(安,藏语转,“安”为歌头的呼应发语词,召,藏语走),并与其结合,形成以“安召索罗罗等”为开头的纯用汉语演唱形式的舞蹈叫“毛尔热”,在土乡大地上一时流行开来.

另外,互助五十乡的柳家村、甘滩村等,都是一个汉、藏、土杂居的村庄,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期间,这里的汉族都要举行盛大的跳社火活动,跳的社火与其他地区的社火基本一致,有官老爷、耍龙、狮子、太平鼓、罗汉、秧歌、大哑巴、胖婆娘、傻公子等等,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社火中有一对夫妻装扮的庄稼人,穿着华热藏族服饰,赶着犁牛播散羊粪蛋,他俩一边播种一边相互调情,唱着:“天上圆来什么圆?强强索呀塞拉强呀,天上圆来月亮圆那.地上圆来什么圆?强强索呀塞拉强呀,地上圆来场院圆,强强索呀塞拉强呀等”他们一问一答,唱曲全用汉语演唱,相互调情取悦,较为低俗,表现一种男欢女爱.就土族而言,传统唱曲没有用汉语演唱的,低俗化的东西土族也是排斥的.从前两句唱词来看,这也刚好说明了社火队伍在场院(大麦场)里围成圈表演的情景.又如“‘轮子秋’儿当中旋,土族儿女扎一圈”,这纯粹是后来的文人墨客创作的,并强加于这一 “强强什则”的唱曲上.土族人是绝对不跳社火的,甚至汉族社火队要经过土族村落,在距离土族村落百里之外时,绝对禁止敲锣打鼓的,要绕道而行,违背土族人的这条禁令,重者有发生武斗的可能.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土族民间舞蹈召央舞中根本没有《强强什则》和《安召索罗罗》这样的唱曲,由此可见,土族民间传统舞蹈绝非称安召,它是有研究者在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土族舞蹈渊源的基础上,错误地将此定名为安召舞,以至使这一舞蹈一错再错地延续了下来.

令人费解的是,有研究者都将土族婚礼歌中的《唐德格玛》《兴马罗》《尖尖玛什则》《拉热拉毛》《召因格阿热什则》等曲目与土族的舞蹈混淆,张冠李戴,并将其归入所谓的土族安召舞曲调中.需要说明的是,土族婚礼歌与土族传统舞蹈的曲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唱曲,土族传统舞蹈召央舞曲调单一,基本都以“召——召央——召呀赛央赛或召——召央——召呀赛赛央赛”为主要曲调,在内容上只是添加了不同的唱词而已.召央舞是土族民间舞蹈之源,是土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其曲调虽然单一,但其夸大、优美的赞词和知识性、叙事性很强并独具风格的唱词丰富着一代又一代土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邢海珍《土族“安召”舞的艺术特征及其功能探析》对土族的民间舞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民俗学、艺术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土族民间舞蹈“召央”(邢文称之为“安召”)的艺术特征做了阐释并对其功能分别从宗教、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土族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土族民间舞蹈召央舞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土族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土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