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住房制度改革论文范文资料 与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进展、问题和建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住房制度改革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4

《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进展、问题和建议》:这篇住房制度改革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在住房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然而,中国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上热情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日益强烈.此外,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困难和建设监管薄弱等问题突出,保障性住房的社区管理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应该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在加大社会资本对公租房、各类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等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强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安全管理,促进保障性住房现代化管理服务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改革进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7-0066-06

近年来,和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也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逐步放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门槛,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到保障房的生产分配和管理服务当中.中国的保障性住房是在住房改革全面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1998年,中国完全废除福利分房制度,转而通过市场来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也给城市普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提出严峻挑战.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基本确定了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基本框架,即在完善公租房等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的同时,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供应体系,来实现各类保障性住房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全覆盖.然而,中国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供应上热情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强,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中国人的安居梦.

一、保障性住房的种类及其制度沿革

1998年传统的福利分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房地产进入全面市场化的发展阶段,此后,房地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然而,老百姓的收入增速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城镇低收入群体和无房困难家庭面临的住房问题日益严峻.2008年起,政府明确指出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并开始大规模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以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问题,并将此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1.保障性住房分类

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租赁型保障房和购置型保障房.其中,租赁型保障房主要指的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2013年年底,中国的廉租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实现并轨,统一称为公租房.公租房面向的是城镇低收入群体和住房困难家

收稿日期:2015-06-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重点难点和有效路径研究”(13&ZD014);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城乡劳动力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新型城镇化”(IPLE1406).

作者简介:向晶,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28).

张玉华,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北京100028).

高文书,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28).

庭.无论是成套还是宿舍类型,此类住房的单套面积均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以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同时,政府还会为部分贫困家庭提供住房租赁补贴,来弥补与市场租金之间的差异.

购置型保障房是针对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向他们提供具有共有产权性质的商品住房,个人拥有部分或全部产权.购置型保障房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各类改造性住房等.其中,经适房和限价房均由企业投资建设,然后通过市场进行配售.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支持地产商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则通过获取房屋增值收益的方式,来满足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需求.棚户区改造住房大多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危房旧房重新规划和改造,并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除了上述国家层面确定的各类保障性住房之外,还有各地政府自行命名的保障性住房.比如,北京的两限房、自住型商品房,上海的旧房改造、动迁安置房和共有产权商品房等,这些保障性住房基本上都属于政策性商品房.

2.保障性住房的制度沿革

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福利房和保障性住房初步划分阶段;1998—2008年,保障性住房制度探索阶段;2008年至今,保障性住房全面改革的阶段.

1978—1998年中国的住房改革以取消福利住房为重点展开,完整意义上的保障房制度其实还没有建立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住房中74.8%为公有住房.当时,无偿分配和低租金的福利体制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城镇住房投资严重不足,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提升非常缓慢.1978年中国城镇住宅面积仅为14亿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方米,比1954年的4.5平方米还要低.为解决日益紧张的住房供需矛盾,决定逐步实现商品住宅市场化.然而伴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政府乐观地估计了市场的功效而忽视了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使得住房的公共服务属性被弱化.作为基本消费品的住房开始兼具投资商品的属性,大量低收入家庭的需求被挤压.

1998—2008年,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其中,经济适用房成为中国保障性住房的重点发展对象.在这一时期,随着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低收入和无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各级政府在财政的支持下,开始不断扩大廉租房的建设规模和租金补贴的覆盖范围.除经适房以外,很多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建立起多元的政策性住房以及公共租赁房供应体系.比如北京的“两限房”,吉林的“暖房子”工程,江苏仪征的“解困定销房”等.但是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很多政策性商品房不仅没有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还成为贪污腐败和政商利益输送的福利重灾区.

住房制度改革论文参考资料:

改革论文

政府会计改革论文

改革和开放杂志

教育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结论: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进展、问题和建议为关于本文可作为住房制度改革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住房制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