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育公平论文范文资料 与尊重差异是实现教育公平前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公平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20

《尊重差异是实现教育公平前提》:该文是关于教育公平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几年前去新加坡学习考察,我们了解到,新加坡在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后有分流性的考试,少量的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被分流到工艺学校学习.对于这些学生,工艺学校降低了文化课的考核标准,重英语和母语的口语交流及职业特长的培养.对此,新加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也认为分流过早,他们反思到,“新加坡的教育喜欢早熟的花”,而这种被分流的学生是“迟开的花”.他们也认为,对于这些迟开的花,现实太残酷,不公平.

“花”为何会迟开?而让“花”同时开放现实吗?怎样对待这些“花”才是公平的?对比我们教育现实,我们做得怎样?

1.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从体制上保证了教育的公平

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多年,从小学到初中,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教材,按同一种课程标准进行学习,都可享受国家的免费的教材、练习簿、教育经费,不论学业成绩如何,都可以升学就读.不仅如此,当前我国许多省市,包括无锡,还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如落实取消外地学生的借读费、择校费,让优秀校长和教师流动起来等新规定,同时规划建设高标准的校园,让新市民和原有居民一道,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一切体现了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强国意识、和谐意识、公平意识.我觉得中国政府及教育人的这种举措与努力,理应赢得尊重和世人的赞誉.

由此看来,中国在教育公平的体制和理念上先行一步,走在了前面,是值得新加坡借鉴的.然而新加坡现在还在坚持的“分流”制度和对“迟开的花”的反思,也引起我对日前学校内部教育公平思想的进一步思考.

2.我们还需要在公平教育中加深对“公平”的理解

我们国家从体制和政策上确定了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的方向,然而我们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是否真正理解和实施了“公平”的教育呢?

首先,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对象之间有无差异?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学生在智商、性格、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的环境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他们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面对同一教材、教师、教法和置身同一教育环境,但发展的速度绝不会相同,有差异是必然的.我们不难了解,少数学生在漫长的九年学习过程中,由于智商、性格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而逐渐形成的差异有多么巨大.虽然这样的学生只是一部分,但当我们把他们放在统一的升学考试的压力面前时,这种差异足以让这部分学生痛苦无奈,从而产生畏学、厌学、抑郁甚至轻生等问题.

其次,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之间存在差异,那么我们的义务教育将如何正视差异,尊重差异?答案有三,其中新加坡的“分流”制度确有借鉴的必要.

第一,坚定教育态度—有教无类.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我们也都认识到:教育是“爱”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待学生,不论种族、出身、贫富、长相、愚聪,教育者总应“捧着一颗心来”,满腔热情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学得知识、增长才干、修成美德.所以,学生由于起点不同而形成的差距或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差异,都不可以成为教师对学生另眼相看的理由.以前,笔者所在学校教师针对学习基础较弱的新市民子女大量涌入校园的现象,提出“我们无法选择学生,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教法”的观点,这让校领导非常感慨.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教师积极豁达,敢于正视新市民由于学习基础差而形成的差异,并积极改变自己,努力适应新市民子女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对“无法选择学生”的一份无奈,这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对“有教无类”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彻底.所以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让每位教师真正树立“有教无类”的思想,公正、公平、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差的孩子.

第二,明确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也是孔夫子早已提出并为后世广为推行的教育方法,然而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应该如何认识和施行因材施教呢?我认为在公平对待的前提下,应承认差异,正视差异,并且尊重差异的存在.有差异就有必要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都得到尊重,得到发展,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都学得有趣,学得开心,这将是尊重差异的结果.而基于“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无疑是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的方式方法.2014年,我们学校在初一年级试行“走班制”的分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种教育公平理念的一种尝试.学生选班上课,教师分层次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学习和竞争,结果自然是学生喜欢,教师家长满意,效果显著,皆大欢喜.由此看来,新加坡的“分流”制度,也是一种正视差异的举措.在小学六年的学习及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差异,使得他们已不适合初中或高*同课程的学习;而初中三年大任务量的学习,又让我们看到一些有着其他能力但无法达到课程合格标准的学生.新加坡的做法是将这些少量的学生集中起来,降低文化课的要求标准,而注重培养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和工作技能,我认为这是尊重差异的结果.这不正是让这些学生重新得到尊严与自信,摆脱因学习能力上的不足所带来的痛苦的人道之举吗?

第三,创建多元评价机制—全面发展.我们在新加坡考察学习期间,正值学校假期,这也使我们有幸看到他们中小学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在参观学校时看到,各种文体兴趣班的培训和制服团队等活动在新加坡的校园中扎扎实实地开展,而与之相关的学生评价机制,更引起了我们研修班成员的广泛关注.我们来到新加坡的一所华文学校—宏文小学.一进校园,我们不仅立即从环境布置中体验到了学校浓郁的华夏文化氛围,更是亲眼看到了正在训练的体育特长小组的表演.一群小学生在体育馆中快活地跳跃着,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还在音乐的伴奏下,为我们表演了他们高超的绳技.来到综合楼,颇具规模的“华夏民族乐队”正在一位乐师的指挥下训练,乐器多样,学生众多,学员专注认真,乐师指导专业而富有激情.之后,我们又来到中正中学,操场上,在高温中严格军训的“制服团队”和该校校长为我们介绍的学生社团、社区和学生参加义工的情况,让我们印象深刻.据校长们介绍,新加坡现已进入到建国后教育的第三阶段—才智教育阶段,目前在分流和会考后的评价中,文化课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参加特长培训和比赛、社团活动、做义工情况计入综合考评成绩,占总成绩的30%,因此新加坡的学校和每个家庭及学生,都不敢忽视特长和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眼中,新加坡能借考试,甚至是“高考”的指挥棒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其胆量还是令人钦佩的.其实在中国,如何制定多元化考核的机制,已是多年来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我们早已意识到,应该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机制,让更多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得以发现和选拔,并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只是我国地域广大,各地情况不一,大家还处于摸索和尝试之中.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无疑是教育公平在教育“终点”处的保证.

由此看来,在教育公平这面镜子面前,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也不应该被称为“迟开的花”.能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花”,是新加坡教育同仁的良知使然,然而认为他们是“迟开的花”就不对了.中国有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一定都有不同于他人的才华,他们都是“花”,是与他人不同的“花”.既然是不同的花,就会有不同的花期,这是“天意”,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也就无所谓“迟开”.然而我们必须为这些“花”留有生存的土壤,使这些花不至于“夭折”,让他们在应该开花的季节绽放.现代教育所施行的班级授课制,以及现行的统一的教材、课程和评价标准,使得部分学生被判为“迟开的花”,这既有悖于“天道”,也是残忍的.现代教育体制是为快速培养大量的社会所需人才而制定的,时势使然,但却不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所以“走班”或“分流”制的教育形式,应该成为现代教育体制的一个必要补充,应该成为更多教育人的共识.

教育公平论文参考资料:

教育公平论文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艺术教育杂志

廉洁教育论文

国家级教育类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尊重差异是实现教育公平前提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教育公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如何理解教育公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