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起承转合论文范文资料 与诗歌押韵和起承转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起承转合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6

《诗歌押韵和起承转合》:本文关于起承转合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起承转合,关于诗文的意蕴结构或曰章法的这一术语,也可以用来概括诗歌的押韵规律.在诗歌的各种韵式中,起承转合这一韵式有着独特的优势,至今葆有顽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起承转合;诗歌;押韵;韵法;韵式

中图分类号:L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4)01008003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简介:毛翰(1955- ),男,湖北广水人,教授,主要从事诗歌研究.

①吴颂今《歌词写作十八讲》,2012年4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Rhyme and transition in poetry

MAO Han

(School of Literature,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21, China)

Abstract:Transition, the term about poetry"s implication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can also be used to generalize the rhyming rules of poetry. In a variety of rhyming styles of poetry, the rhyming style of transition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therefore retains strong vitality.

Key words: transition; poetry; being in rhyme; rhyme; rhyming style

吴颂今先生大著《歌词写作十八讲》①交付出版之前,命我作一序言.于是,我作为此书的第一个读者,认真地拜读了全稿.我发现,此书在歌词的审美特征和创作技巧的多个方面的论述,都不乏创见和个性.譬如,关于中国歌词的押韵规律,就独出心裁地提出,其中有一个“起承转合”.

书中说,首句起韵,就是歌词的第一句先要选定一个韵脚,接下去,后面每逢双句押相同的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押韵.第一句就入韵,即押‘起韵’,定下一个基调,以提示后面的诗句所采用的韵辙,满足中国听众特定的心理期待.书中接着写道,如果是四句歌词,通常是一、二、四句必须押韵,第三句不押.为什么这样呢?

这种押韵跟起承转合的道理是一样的:第一句是起句,你就确定了一个韵.第二句就是承,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承接上一句,既然第一句规定了一个韵,那么,你第二句就要继承,所以,还要押韵.第三句是转,转是变化,这个时候就可以不押韵了.第四句是合,就是回到了开头,又押上第一句开头相同的韵,圆满地结束一个段落.

众所周知,“起承转合”从来就是关于诗文的意蕴结构或曰章法的术语.这一术语甚至可以借用于音乐,概括音乐的曲式结构:起即呈示,作为主题的最初陈述;承即巩固,通过有变化的复述来加强主题;转即转变,展开新的主题;合即结束,回归最初的音乐主题.但“起承转合”这一术语一直与诗歌的押韵无关.歌词的押韵规律居然也可以用“起承转合”来概括,这是颂今先生的一个独到的发现.

关于押韵,在诗、歌词尤其是在民歌民谣里往往是四句一段,构成一个韵律单元,如“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其中,第一句就要押韵,第二句也要押韵,第三句不要押韵,第四句又要押韵.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第一、二、四句入韵,第三句出韵,这种规则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吗?它有什么审美的理据吗?我们可能从来都没有深究过,只当是古来如此,习惯使然.但颂今先生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了,他关于歌词押韵的起承转合之说乃独家创见,就笔者阅历所及,从古至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论述.

依据现存文献,诗家所谓起承转合,最早见于元代.杨载(1271~1323)在其《诗法家数》论述律诗的创作方法时,拈出“起承转合”四字,并以破题、颔联、颈联、结句与之对应.傅若金(1304~1343)《诗法正论》转述范梈(1272~1330)之言,说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以绝句言之,首句为起,次句为承,三句为转,结句为合;以律诗言之,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起承转合的运用则要求“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范梈宣称,以这一原则来衡量古今诗歌,莫不皆然.

将关于诗歌的意蕴结构或曰章法的“起承转合”转用于诗歌的韵法,让人耳目一新.而以“起承转合”的韵式去考察中国诗歌,不难发现,这一韵式早已客观地存在着.中国古代诗人早已在娴熟自如地运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韵脚早已在那里起承转合着,它的历史是那样地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以及《诗经》首篇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七言绝句一经问世,也即见韵脚的起承转合,如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南朝宋汤惠休《愁思引》:“秋寒依依风过河,白露萧萧洞庭波.思君末光光已灭,眇眇悲望如思何.”唐人张若虚一首长歌《春江花月夜》,每四句一转韵,分明在进行着韵脚的一轮又一轮的起承转合.先是庚青韵的起承转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再是先天韵的起承转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三是人文韵的起承转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节,不断换韵,先后用了九个不同的韵脚.每节四句,皆为第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出韵.

然而,这样的用韵规范,用得久了,便不免有老套之感.于是,人们就想突破这起承转合的套路,另辟蹊径.但套路之外,可行的路径并不多.对于四句诗歌,四个可能的韵脚,跳出起承转合(AAXA)的韵式后,可能的选择大概只有几种:要么首句不押韵(XAXA),要么句句押韵(AAAA),要么后两句换韵(AABB),要么交韵(ABAB),要么抱韵(ABBA).此外,就只能句句不押韵(XXXX)了.

起承转合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诗歌押韵和起承转合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起承转合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起承转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