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莎士比亚戏剧论文范文资料 与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述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莎士比亚戏剧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3

《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述评》:该文是关于莎士比亚戏剧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从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本·琼生起始,关于莎剧的评论和研究几乎贯穿整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从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存在主义、原型批评、接受理论、后殖义批评、生态批评、后现代主义、一直到新历史主义构成了一条解析莎剧的完整链条.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莎剧中的解读与阐释,展示莎剧的全面而深邃,从而使人们更为清晰地理解莎士比亚作为一位剧作家所具有的跨越时空、光照百代的巨匠风范.重读其经典剧作带给人们的一种在自省时听到自我、感受内在变化的冲击力.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现代文学理论;经典;述评;纪念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5006505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西方正典》中把莎士比亚与但丁置于西方经典的中心,指出莎士比亚的洞察力超群出众,思想的深刻新颖无人能比,把握语言的能力驾轻就熟,远远胜过但丁在内的所有人.莎士比亚居于西方经典的核心地位是无人撼动的[1].因此,从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本·琼生起始对莎士比亚戏剧(以下简称莎剧)的研究长久不衰.

一、现代文学理论对莎剧的解读

二十世纪是理论狂欢的世纪,各种精心打造的理论从各个侧面不停地解析这个世界.这些理论引导着人们来审视自身和观照世界.文学领域更是如此,毕竟文学本身就是在关照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诸多西方文学理论如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存在主义、原型批评、接受理论、后殖义批评、生态批评、后现代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不约而同地聚焦莎剧作品.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莎剧中的解读与阐释,旨在展示莎剧的全面而深邃.从而使人们更为清晰地理解莎士比亚作为一位剧作家所具有的跨越时空、光照百代的巨匠风范.重读其经典剧作带给人们的一种在自省时听到自我、感受内在变化的冲击力.在莎士比亚去世五百年纪念即将到来之际,再一次感受莎剧经典魅力.

(一)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而其影响远超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西方包括文学在内的人文科学各个领域均意义深远,甚至对整个20世纪西方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对文学文本的分析研究上,弗洛伊德首创采用俄狄浦斯情结对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深入分析,成为《哈姆雷特》研究新亮点.在我国,西华大学陈达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再现——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一文再一次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哈姆雷特性格的形成作了具体阐述.作者认为《哈姆雷特》戏剧中的任何偶然性的后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都是哈姆雷特这个主人翁无意识动机与意识的控制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哈姆雷特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暴露.哈姆雷特的母亲再次嫁人这个外部刺激使得俄狄浦斯情结再现,是哈姆雷特无意识的反常表现,复仇成了里比多满足的代替物.而苏州大学方汉文的《哈姆雷特之谜新解:拉康的后精神分析批评》一文对哈姆雷特的性格做了深入的研讨,文章认为莎士比亚悲剧人物哈姆雷特行动延宕,不能实施报仇行为不是偶然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处于一个心理—语言的结构之中,他没有本人行为的自由,只能遵守“他人”的规则.该文指出拉康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框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结合,用后精神分析理论为争论已久的“哈姆雷特行动之谜”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理论.

(二)女权主义理论

西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女权主义比滥觞于十九世纪中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具有更为广阔的内涵.实际上,女权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一种意识形态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实施批判.由此形成了女权主义批评,改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重新发现在男权中心主义社会体制中女性作家作品价值以及在男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刻画的分析批评.

就十六、十七世纪的莎士比亚而言,文艺复兴的功绩是把依附在基督教权威下人的价值重新定位放大,把人的理性与上帝的精神支撑并置.然而,数千年传统所导致的男权中心社会体系,人的价值的开掘很大程度上倾向于男性,女性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因此,在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很容易发现以男性价值为判断的两种终极性格的女性形象,即,要么是天真美丽、善良聪慧、贤淑温雅的天使化身,如《哈姆雷特》中的奥菲丽娅、《李尔王》中的考狄利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暴风雨》中的米兰达以及《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或者是恶毒刁钻、贪婪自私、蛮横的恶妇形象,如《李尔王》中的考狄利亚的两个姐姐贡纳利和瑞甘、《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由华泉坤、洪增流和田朝绪合著的《莎士比亚新论——新世纪,新莎士比亚》一书中指出,对莎士比亚的喜剧《驯悍妇》进行女权主义解读发现.仅从题目可以看出,在以男权为中心社会中,对于同男性抗衡的女性最终象驯服动物一样被驯服为男性的依附.书中进一步指出莎士比亚以男性为尊的性别歧视出发,对女性形象进行丑化与贬抑,体现了莎士比亚的男权中心主义思想.

(三)存在主义理论

与其说存在主义理论是一种哲学观念,不如说是一种文学理论.它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从研究人的存在为开端进一步探讨本体论.存在主义警示世人,人的存在是一种被抛状态,从本真的状态渐渐地沉沦到非本真的状态,大千世界是瞬息万变,是纯粹偶然的,是混乱不符合逻辑的.在这样的世界里,人的存在毫无意义.但若有人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终极目标,并坚持下去,那么他的人生将不是荒诞的.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使人类无法确定自己的终极目标,对生存的追问得不到答案,世界充满了不和谐与不合理,是荒诞的.

重读《李尔王》,会发现存在主义理论在该剧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悲剧开端,葛罗斯特发出预示,整个世界乾坤颠倒、不分、秩序混乱.任何人都无法确定自己的生存目的,一切都淹没于荒诞之中.此时,清醒的国王李尔是非不分,而疯癫的李尔却悟出人生真谛.他清醒时一派胡言,疯话里却充满道理.这不仅仅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个创作手法,更是戏剧大师对人生存在意义的再度追问.国内已有莎学研究者就此展开论述,如内江师范学院翁礼明的《对李尔王发疯意义的重新解读》一文,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对神(上帝)的反叛与颠覆使人性堕落,走向价值虚无.因此,在缺乏信仰的时代里,人的丑恶与卑污全都展露出来.李尔以自己的发疯承担起人类反叛上帝带来的人性灾难与价值虚无,以唤醒人类对自身的反思,希望重建信仰,启明人类.另外,湖南师范大学蒋丽霞的《生存的悖谬与虚无的拯救——〈李尔王〉的一种解读》一文通过分析指出,李尔与葛罗斯特的生存状态暗示人的存在的荒诞与虚无性,该剧通过鲜活淋漓的死亡画面,昭示着生命主体在生存的本真意义上的价值维度,而剧中所有人物的遭遇和最终的结局不再是现实意义上的影射,各自在虚无的时空中完成了对自己的生存价值的体认和拯救.

莎士比亚戏剧论文参考资料:

时尚芭莎杂志

戏剧鉴赏论文

戏剧文学杂志

结论: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述评为关于莎士比亚戏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莎士比亚戏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