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马克思哲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视域转换和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马克思哲学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6

《视域转换和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这篇马克思哲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真实意蕴;实践转向;视域转换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4)06006406

近来读到孙亮同志《哲学视域的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以下简称《转型》)一文很受启发.作者认为当前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一种虚假繁荣的局面,即借“重新理解”开辟了哲学研究的种种景观和马克思哲学的“千面解读”,却导致理解论域的“整体性”悬置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遗忘.这一观点不仅十分深刻而且发人深省.

《转型》一文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 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作者分别立足于自然先在性、物质本体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给出了解答,由此构成了文章的三个部分.应该承认,就具体问题而言,作者的论证不乏真知灼见,但多次拜读整篇文章之后,笔者对其基本观点却萌发了一些疑问和不同想法,在此提出来向孙亮同志和诸位同仁请教.

一、先在性澄明与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

在《转型》一文的第一部分“马克思哲学前提:‘自然先在性’抑或‘人的世界’”中,作者提出,马克思哲学作为现代唯物主义形态,继承了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特质,即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而且相对于人类世界和人的实践而言,自然界是有着优先地位的.在马克思那里,认可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也就是指明物质是世界的本体,因此,物质一元论的世界观构成了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前提.

如果仅仅就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来看,这一观点是能够站得住脚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切中了马克思哲学之根基的.但是问题在于,这里强调和揭示的只是马克思哲学与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唯物主义所共有的根基,不仅如此,作者其实已经在有意无意间对马克思哲学作出了一种退行性或还原化的理解.首先,按照作者的观点,作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对“物”的理解,与旧唯物主义相比,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因为承认自然界(物质)对于精神(意识)的本原性,恰恰是马克思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共同点,而不是对其超越之处.事实上,对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并没有也不可能作出有别于一切唯物主义的回答,否则它就不可能是唯物主义.另一方面,对之前一切唯物主义的超越也绝不意味着马克思哲学应该放弃基本的唯物论立场,作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其相对于旧唯物主义之“新”,就新在对唯物主义之“物”赋予了新的理解.其次,按照这一理解思路,极有可能导致对马克思哲学和唯心主义的双重误读,马克思哲学作为新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根本性变革和实质性超越也将由此被弱化消解甚至变得蔽而不明.作为新唯物主义而诞生的马克思哲学,其“新”不仅是相对于旧唯物主义哲学而言,同时也是相对于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而言的.较之于一切唯心主义哲学,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变革和实质性超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归于其所继承的“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特质”的,否则,旧唯物主义哲学应该早就战胜并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才对.相反的是,“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1].事实上,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已经深刻指出,“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2]28,从感性意识来看,“自然才是第一性的东西,直接的和存在的东西” [2]25;但是从逻辑上看,“绝对Prius〔在先的〕的东西却是理念;这种绝对Prius的东西是终极的东西,真正的开端”[2]28.

《转型》一文试图论证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但不得不指出的是,首先,从对世界的理解来看,作者在作出上述划分的时候,物质世界的外延其实已经被缩小了,与人化自然相对的人类社会这一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作者忽略不计并排除在外了.因此,被作为马克思哲学视域之整体性而强调的整个世界,在《转型》一文的作者那里,其实并不是物质世界的整体,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其次,从这一观点的论证过程来看,由于作者对自然界及其本体与优先地位的强调和对人的世界及其价值与意义的低估,整个论证其实已经偏离了其想要证明的观点,马克思哲学视域的整体性的证明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片面性的验证,问题的本质就在于,作者事实上并没有论证或者至少没有效地论证马克思哲学面对的是整个世界,却把世界之局部的自然界及其先在性作为论证的重点与核心.最后,从作者实际上所论证的观点本身来看,过分强调马克思哲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自然先在性”,不仅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退行性和还原化理解,还往往导致从时间在先和经验科学的视角来看待马克思哲学,最终结果极有可能是再一次将马克思哲学强行推回并拘禁于传统西方哲学的旧有范式和基本框架之内.

这里不能不从时间上和逻辑上对先在性再次作出区分与澄明.顾名思义,时间上的先在性或者说时间在先,就是指在时间的次序或顺序上的在前性或在先性,比如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中,正像前因后果这个成语所说的那样,总是先有前因,才有后果,原因在时间顺序上总是在前的.再比如在产生与被产生的关系中,产生者在时间次序上也总是在先的.而所谓逻辑上的先在性或逻辑在先,则是指道理上和逻辑关系上的根本性和优先性,从根本性来看,它强调道理上和逻辑关系上的前提性和决定性作用.从优先性来看,它强调道理上和逻辑关系上的理由性和根据性.时间在先和逻辑在先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是有着严格的区分的.“从性质上看,时间在先是经验科学的视野,体现的是科学的解释框架;逻辑在先是哲学的视野,体现的是哲学的解释框架.”[3]

马克思哲学论文参考资料:

哲学类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哲学杂志

哲学论文范文

世界哲学杂志

马克思哲学论文

结论:视域转换和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为关于本文可作为马克思哲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