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实证论文范文资料 与马克思哲学视野中公共性概念的规范性和实证性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证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3

《马克思哲学视野中公共性概念的规范性和实证性》:此文是一篇实证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对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公共性概念本身所蕴含的规范性和实证性两重维度及其关系尚待澄清.从规范性维度来看,马克思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从实证性维度来看,马克思强调历史地揭示人的客观本质.人的本质的实现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也即公共性的实现.既然人的本质的实现是社会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结果,所以公共性也必然实现.正因公共性的实现具有客观必然性,公共性才应当成为实践的价值原则.公共性概念的实证性维度是其规范性维度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性;规范性;实证性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5-0071-005

对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探讨在学界渐成热点,许多学者从基本原理、政治哲学或学的角度作了很多探讨.尽管成绩斐然,但很多研究并没有澄清公共性概念本身所蕴含的两重维度:价值规范性和科学实证性.也有学者将公共性概念与马克思的社会性概念类比,并将公共性看作社会性的进一步展现,但没有意识到社会性本质上是一个实证性概念,因为社会是一种实体.公共性固然包含实证描述的维度,但其本身蕴含着强烈的价值取向,因为公共性不仅是对社会的现象描述,而且也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价值追求.公共性概念所蕴含的实证性维度与规范性维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界要么对此存而不论,要么将两者等而视之.但是,对此问题的解答涉及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哲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如何理解价值哲学和如何运用价值哲学的问题,也涉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意涵的问题.故而,本文将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致力于使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的公共性的研究进入正确路径.

一、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规范性维度

从道德等价值规范性的维度理解人类社会是人道主义的理论路径.阿尔都塞提出:“就理论的严格意义而言,人们可以和应该公开地提出关于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问题.”[1]225此观点甫一提出就引起了巨大争议.有学者赞同,认为将马克思看作人道主义者是矮化马克思的思想的做法.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科学,但也包含人道主义的关切,只不过它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而是始终探讨着革命的、实践的、关心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人道主义.实际上,这项争论涉及的问题是: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者吗?马克思的思想与人道主义是什么关系?

人道主义,尤其是近现代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通常从道德角度批判资本主义,即以社会的应然取向批判社会现实.对社会作出应然判断的规范性的道德,往往来自道德原理的抽象演绎,无法提供改善无产阶级状况的现实方案.

马克思向来反对仅仅从道德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在马克思看来,道德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因为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2]2.不是一个时代的道德原则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及其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马克思当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正义、不道德的,但这种道德上的不正义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原因.马克思所强调的批判首要的是历史的批判,要从“凡是现存的,就一定要灭亡”的客观的历史规律来批判资本主义.[3]222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灭亡,并非由于其违反了某种道德原则,而是由于其发展必然使自身与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矛盾.

马克思所强调的批判是革命的实践行动,话语批判要一定要导向实践批判,“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4]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4]16.在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中,批判实现了由话语向行动的转化.道德谴责只能是实践批判的辅助力量,而不是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

马克思之所以批判资本主义,是由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非由于道德原则的自我实现,而是社会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道德原则也要回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上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来解释,而不能依据道德的纯形而上学演绎.[5]简言之,凡能促进社会进步的,才是有道德的.这也意味着,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够取代资本主义,其道德上的高尚完美并不是主要原因,而其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力、最合乎人的本质要求,才是根本原因.

马克思的理论是否如阿尔都塞所言,是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呢?非也.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存在一个“认识论断裂”,大概可以1845年为界,将马克思的思想分为两段:前半段是仍未脱离费尔巴哈人本学视野的人道主义,而后半段则是历史科学.这个“断裂”的文本标志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两个文本体现了马克思由人道主义转向历史科学的过程,根据是此后的马克思基本放弃了使用“人的本质”概念.后半段的马克思的科学思想又被看作是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思想.阿尔都塞认为,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思想抛弃了将人本身看作是历史的主体的看法,转而将生产关系看作是历史的主体.而且,阿尔都塞从根本上否决了“人的本质”概念的意义,因为生产关系也不能化简或还原为现实的或具体的人的关系.

阿尔都塞的论据颇为可疑.如果仅局限于“人的本质”的字句,的确在1845年之后的著作中很难再找到相关论述.但如此对待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核心之一的“人的本质”概念又过于简单化了.马克思之所以抛弃了“人的本质”概念,有可能是由于这个概念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澄清,接下来的理论任务在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展开.正与阿尔都塞的判断相反,这一概念不仅没有在马克思1845年之后的思想探讨中消失,而且在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

如果马克思在1845年之后就抛弃了“人的本质”概念,那么如何解释1848年《宣言》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又如何看待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社会?这些都是超越实证科学的哲学话语.这些话语不是关于生产关系的实然描述,而是关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抽象规定.所以,可以说阿尔都塞对“人的本质”概念的理解偏狭了.不能因为1845年之后马克思基本不再使用“人的本质”的字句,就得出马克思抛弃了人的本质的概念及其相关思想的结论.马克思之后的研究是要在哲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为人的本质的实现找到经济的、政治的实现路径和历史发展规律上的论据.

实证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公共性概念的规范性和实证性为关于实证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实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