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协同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协同育人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协同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30

《基于协同育人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该文是关于协同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本文为德州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028)

【摘 要】 专业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基础课和专业课联系的纽带.本文针对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教学方案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思路和措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推进协同育人重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管理机制,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开源节流保障经费支持.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程;协同育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专业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基础课和专业课联系的纽带,[1]为学生在专业发展中培养创新思维打下基础.汽车是客户需求复杂、产品组成复杂、产品技术复杂、制造流程复杂、制造管理复杂、售后服务需求异质的一类机电产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课程间的渗透、交叉、组合,树立综合育人、协同育人的大机械学科理念,建设各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群,构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汽车专业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及基础课程的组成和作用

汽车工程学院现有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方向)、汽车服务工程、能源和动力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三个本科专业(方向)和汽车检测和维修、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两个专科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较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并能从事交通运输、新能源及传统汽车相关企业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以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计划的实施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群而展开,该课程群由电子电工基础、机械基础、汽车构造基础等相关课程组成,是专业发展的基石.随着学校推动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三对接”要求,课程群建设中的大量问题急需解决.

2、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仍以专业类别单独确定,专业基础课设置突出多而全,自成体系,专业间难于协调;课程间缺乏沟通、课时不足时由主讲教师自由裁减,经常造成讲授内容重复或知识衔接错位甚至知识点空白,无形中割裂了知识内在联系,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2](2)实践教学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受内容及计划进度的约束,实验项目课时有限,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践环节多采用以专业大类为基础平台,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固定内容,无法照顾到专业实际,导致对有些环节无法开设或因课时不足而重点不突出.(3)教学运行过程中条框约束多,计划执行程式化,缺乏活力.(4)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缺少学生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完善环节设计.(5)课程评价标准不规范,尤其实践教学部分考核体系不完整,执行时随意性强,评价结果不能真实体现被考核对象的参和程度、能力水平,有时有失公允.

二、基础课程群建设的思路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各专业进行充分调研,明确发展定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然后根据专业差异,将平台课程之外的内容设计成知识单元或项目模块,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项目化管理方式融合知识结构,以专题讲座或以实践项目形式根据专业特点加以拓展应用.

课程群建设的重点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融合相关知识结构,其中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和衔接以及教学考核标准、方式和权重系数的确定是难点.

三、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探索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教学条件,经充分酝酿,课程群建设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厚基础、宽口径”教育理念的“龙头”,[3]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的核心,汽车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都围绕“应用性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展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环节在学生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获得上,这就首先要求规划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规划建设课程平台时指导思想上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只有打破条框约束,才能创新思路.具体实施中就要突破专业、课程界限,注重课程间的渗透、交叉、融合,例如在确定汽车构造课程内容时把传统的重点部分发动机模块和电气系统剥离出来,这部分内容和发动机原理、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整合,根据专业情况开设,新能源汽车方向添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电机驱动等内容,这样构造课程重点仅为车辆底盘结构和车身部分,可大幅减少授课学时,专业通用性强,重点突出,也利于以项目训练的形式强化实践环节;另外一项实施重点工作就是把机械原理、机械制造、金属工艺、材料及热处理等课程相关内容整合,开设《机械制造导论》,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突出实践性,课堂讲授为辅,现场实地教学为主,利用自主探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角色转换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先期组织实施的项目主要是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典型齿轮加工、轴类加工和车身成型加工项目,分别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德州恒力电机、富路车业等企业展开,保证其具有机械制造专业代表性,实现了“综合育人、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改革.

2.推进协同育人重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综合育人、协同育人的大学科理念,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措施如下:将实践教学从课堂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设计方案,统筹安排实践科目,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行实践教学场所开放式管理,教学内容项目化管理;学院层面制定目标要求、质量标准,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规划执行;参和实践教学的人员单独编组设岗,独立考核,明确责任目标、考核标准以及奖惩措施;抽调教学研究人员立足于机械学科工程实践特点和实践教学内在规律规划实践教学项目,制定项目规范,探索考核方式方法,实现机械基础课程和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效对接.项目實施中大幅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利于实现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体现了实践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展现了综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优势.

协同论文参考资料:

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结论:基于协同育人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协同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俄语字母: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