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华民族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中华民族观四重属性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华民族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3

《论中华民族观四重属性》:本文关于中华民族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为核心的党 深化了对“中华民族”的认识,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围绕“中华民族”展开了一系列论述,这些论述中蕴含的 “中华民族”观具有四重属性,即政治文化性、历史必然性、现实合理性、未来可塑性.明确 “中华民族”观的特性可以为新的历史阶段,党的民族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完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凝聚力量.

[关键词] ;中华民族;中国 ;民族国家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5-0063-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多次前往民族地区,深入少数民族同胞中间进行调研,并从中央层面围绕民族、宗教、统战、新疆以及西藏工作的相关主题召开工作会议,围绕党的民族工作展开了一系列论述.笔者在对这些论述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其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深化了对中华民族的认识,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的“中华民族”观是指以 为核心的党 对于“中华民族”这一客观存在的具体认识. 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中蕴含着其“中华民族”观,对其特性进行考察,能为新的历史阶段,党的民族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完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凝聚力量.

一、政治文化性: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统一体

“民族”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词,在西方语境中,它的原意更多的表现在政治属性上面,常常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构成“民族—国家”.“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在中国提出仅有百年,但它所蕴含的政治属性对于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有识之士为了摆脱亡国灭种的危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引进了西方的“民族”概念,并希望将中华大地上客观存在的历史文化意义上的各个族群整合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自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国家”建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后盾,中华民族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的政策制度体系的运转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具有和“美利坚民族”同等的政治属性.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未曾中断的古国,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文化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最显著的特征. 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文化感召,古人就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观点.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1](P.3)西方的“民族”概念进入中国后,无论学界,还是政界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都经历了一个从“全部照搬”到“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明显的是赋予了“民族”历史文化层面上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这个词就和中国传统的“族群”“族”等词汇有了相通的意义,因此,中华大地上生活的族群也可以用“民族”一词来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认定了56个民族,主要采用了“民族”概念中历史文化层面上的涵义.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是指祖籍或目前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以中国官方民族识别工作所认定的56个民族为基础,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因此“中华民族”是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统一体.

二、历史必然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渊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

(一)华夏族群内部融合奠定中华帝国基础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当代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发现远古人类化石遗址数以万计,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数以千计,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数以万计.[2](P.17)这说明了中华文明发源的多元性,对于传统中国来说,人群共同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习俗上.因此,根据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差异,大致可以将中华大地上的先民分为五大部分,即:华夏、东夷、南蛮、北狄以及西戎,其内部也是由许多具有文化差异的族群所构成的.

中华大地上独立存在的众多族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开始向统一的人群共同体发展,但是这种互动和融合还主要集中在五大族群内部.中国古代纪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这也标志着华夏人群共同體在经过内部的互动后,逐渐演变为一个新的族群即华夏族.华夏族群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壮大,其文化也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而成为了中华大地具有代表性的族群共同体.正是有了这个前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原地区,随即采取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对中原华夏族群内部进行社会整合,使得华夏族群在不断壮大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并走向统一.和此同时,来自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群在和“四方之民”交往的过程中,各族群在相互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中,华夏族群凭借其礼乐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四方之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四方之民”在这种影响下,也开始了民族共同体的整合过程.

(二)“五方之民”相互融合共建中华帝国

秦朝暴政,二世亡国,但是其开启了封建王朝整合“五方之民”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经历了从两汉时期到1840年第一次 战争爆发前后2000多年的历史.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强大,使得华夏族在和周边“四方之民”交往时,被称为汉人,汉族也逐渐成为了华夏族经过壮大和整合后的一个新的称谓,从此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汉族和人口较少的族群共存的民族格局. 指出,这种民族格局既是中国的特色也是发展优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各民族共同努力,开发了祖国的广袤国土、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秦汉雄风到魏晋风度,从盛唐气象到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谱写的华美篇章.[3](P.24)

中华民族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中华民族观四重属性为适合中华民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汉族不承认中华民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