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话剧论文范文资料 与一部早期话剧史的重要文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话剧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8

《一部早期话剧史的重要文献》:此文是一篇话剧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中国,话剧是外来的戏剧形态.

早期话剧的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是外国教堂和新式学堂里学生们演出的“新剧”.特别是1907年春,中国留日学生组织了演剧团体“春柳社”,演出了根据法国小仲马小说改编的《茶花女》,随后又演出了根据美国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的小屋》改编的《黑奴吁天录》等.春柳社演剧,仿照日本新派剧的做法,以口语对白为表演手段,并带有写实的布景.学界遂以此作为中国话剧诞生的标志.

实际上,当时国内并无“话剧”的提法.春柳社与新式学堂里的演剧形态均被称作“新剧”.1928年,戏剧家洪深在新剧同仁们聚会时,建议将英语Drama译为“话剧”,代替“新剧”.由此,“话剧”才作为西方式戏剧形态的专门术语,渐渐在业界和社会上通行开来.

“新剧”是中国的早期话剧.在1928年“话剧”这个专业用语通行之前,“新剧”已流行将近三十年,1914年沪上朱双云撰写出版的《新剧史》便是证明.其“新剧春秋”部分,便以上海“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于己亥年(1899)耶稣圣诞节“节取西哲之嘉言懿行,出之粉墨,为救主复活之纪念”为新剧之端倪.次年(庚子,1900),上海南洋公学“因年假余暇,私取六君子及义和团事,编成新剧,就课堂试演”.这都在1907年春柳社演剧之前,可惜作为幕表式的演出,没有剧本留存.

事隔百年,以“新剧”为发端的“话剧”已通行全国,成为与传统戏曲(时称“旧剧”)并行的戏剧形态.全国性的高等戏剧学府——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都主要从事话剧教学与研究.追根溯源,当初不起眼的、几乎被人遗忘的《新剧史》,业已成为早期话剧史上不可多做到的重要文献.

朱双云何许人也?《新剧史》是部什么样的著作?

朱双云(1889—1942),世居上海.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朱双云以一般成绩毕业于师范学堂,担任小学教员.但他喜欢论辩与表演,热衷于社会活动.在新剧寥若晨星的情况下,他发起“开明演剧会”,提倡社会教育,最终成为鼓吹移风易俗的新剧活动家兼编剧、导演、演员、剧评家.1913年(癸丑),25岁的朱双云已有多年“新剧”的实践经验.在艰难困顿中,他“退而著书自娱”.也就是说,《新剧史》是朱双云25岁时的著作.

其友人陈治安在该书“跋言”中称:此书“为友人朱双云生平做到意之作,费旬年记载功夫始成之.内中所载纲目,为海内外所仅见”.朱双云则在该书“自跋”中称:“双云草此,仅有三日,等不得已耳,岂所愿也.”由于他该年秋天将随同郑正秋倡办的“新民社”去汉口*剧务,因此“意将暂为搁置,而期诸他日”.但排印者不准备等待,于是现存《新剧史》补入了报刊上的相关资料.至于朱双云的三日之工,则主要是“《春秋》万余言”,以及“《传记》十四篇、《派别》一章、《轶闻》十四则、《杂俎》十六则.均剪自《戏世界》报者也.”(参见本书“补遗碎言”及“校勘记”)

至于当时出版界和文坛上对《新剧史》的评价,可以参见书中的十篇“序”.其中涉及“戏剧”、“新剧”的基本观念,以及对朱双云为“新剧”、“新剧家”写史立传的赞赏.如:

关于“戏剧”,天笑生(报人、小说家包天笑)在“序一”中引用西方《天演论》(即进化论)的观念,强调戏剧的进化:

戏剧乃复合艺术之圣品.

人生实为哲学,等眇悟人生,实斟哲学.

世之进化也,本作波折之线.等唯此蹶兴,即循此进化轨道而行.

百年前这种关于戏剧是“综合艺术”的观念;戏剧应表现“人生哲学”的观念;戏剧发展的不平坦途径;以及戏剧将沿着进化的轨道呈“波折状发展”等,学术理念颇为超前.

关于为“新剧”和“新剧家”立传,叶小凤“序二”称:

大哉伶乎!吾将与汝宣天地声色之秘,铸朝野风典之章.

清亡之后,皇帝绝迹.玄鸟朱雀之谀,赤鸟铜凤之忏,诞不足道.等礼失求野, 意在斯乎?

其他如:

海上新剧家,有一技之能、一艺之显者,靡不为之传(序三);

新剧之起,实胚胎于十年之前,而做到有今日之蒸蒸焉、猛然骤进之趋势者,盖非偶然耳(序四);

方今新剧大昌,业造登峰(序五);

西术东渐,剧学大伸.窃芝居之残剩,造时世之聖神(序六);

是史也,虽谓之新剧之指南也可.(序八);

今之人莫不曰戏剧可以补助教育所不及,新剧尤甚(序九).

可知,民国时期新剧之兴,乃历史潮流使然.经过十年左右的历练,兴起于草野文化人之间的、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新剧已成气候,因而值做到为 “有一技之能、一艺之显”的“俳优”之辈——新剧家们立传.

先父周贻白(1900—1977)经历了新剧的文明戏、幕表戏时期.民国时期曾在上海与田汉、欧阳予倩从事话剧、电影创作.后来主要着力于中国戏剧史研究.他在1945年永祥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戏剧小史》中,曾列“文明戏与话剧”和“中国戏剧前途的展望”两个章次,涉及皮黄剧、新剧、文明戏的来龙去脉.后来,在1950年脱稿的《中国戏剧史》(三卷本)“凡例”中,他写道:

话剧为另一系统,近年虽颇呈兴盛,但于中国戏剧无所渊源.本书不以列入,庶免另出线索,自乱其例.

俟有余时,当另为一书阐述之.

关于“新剧”,他在1945年的《中国戏剧小史》中作如下阐述:

当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一班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因濡染了当时盛行于东瀛的欧美文化,颇醉心于日本的所谓“新派戏”.这种新派戏的来源,实即欧洲Drama的原有形式,因当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一般锐意革新的志士,都以这种戏剧形式,用作宣传工具.著名的浪人芝居,即属此类,故亦名为“浪人剧”.

话剧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一部早期话剧史的重要文献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话剧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话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