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感知论文范文资料 与风险感知和风险治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感知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5

《风险感知和风险治理》: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感知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对于风险社会的治理而言,重要的莫过于了解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状况.我国的应急管理行政体系日臻成熟和完备,现阶段主要着力于深化机制调整和面向公众的精细化管理设计和执行.本文基于奥尔特温·雷恩的“风险感知”理论,从不同层面对风险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揭示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会和政府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问题的核心将围绕“人们如何感知风险”展开,主要探讨3个问题:一是风险的定义;二是需要关注风险感知的原因;三是基于风险感知的风险治理途径——风险沟通.

风险感知——

主客观交互的理性视角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中论述,现今的社会逐渐由“福利分配”向“风险分担”方面转型.由此,人类社会学家提出,风险治理的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多安全才足够安全”,而是“多安全才足够公平”.至此,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将不仅仅限于“安全”或者“不安全”,而是“怎样的安全水平能为人们所接受”.

雷恩的“风险感知”理论阐述了“风险”定义的逐步演变,以及风险相关的一系列重要概念.

每个理论学派都尝试定义“风险”,同时,每个理论学派都试图说服其他学派采纳自身对于风险的界定.事实上,风险的定义已经不重要了.这是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风险”的基本特征有3种: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矛盾性.

实际上, 基于“风险”的特性,最早的研究要追溯到英国心理学家伊萨克M·马尔克斯和美国心理学家兰多夫M·奈斯,他们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发现了人类发展中4种相对稳定的面对风险情境的行为模式,并将其归纳为4个基本方面:逃离、战斗、装死或实验.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4种基于动物性 的风险应对方式已经较难概括近代人们面对“风险”的行为模式.人们如何评价风险,并根据这种自身的评价再做出行为反映,已渐渐和风险本身的特性无特别的关联.比如,虽然人们清楚自己的居住地可能发生地震或者洪水,但是他们在灾难发生之后,仍然会回到原地居住等. 和此相对的是,人们对于风险的长期效应、不公正和不公平现象、个人的控制力等因素则格外敏感.如“邻避效应”中人们对于化工厂或核电站建设的态度,一方面,尽管大家都能理解建设项目对于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但不希望自己是承担 效应的主体;另一方面,公众对此类项目的危险性缺乏了解,因此个体很难对可能的危机情境做充分准备,导致个人控制力的不足甚至丧失,都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此类风险的感知.

公众会根据自身对于“风险”的构建和想象来认识风险,而围绕风险的各利益主体也会出于自身的利益点、经验对待风险.因此,常见的现象是:在专家尝试对风险进行最客观有效的评估和控制时,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反应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人们的行为不是根据“事实”或者由科学家提供的相关“风险知识”驱动的,而是其自身的“感知”.科学家的统计分析数据并不构成最具说服力的依据.

由此,心理学家们展开了对“风险”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研究,称为“风险感知”(Risk Perception).“感知”的概念源于认知心理学,指的是人们通过感官接受、处理和传递环境(包括生理和社会交往)信息的心理过程.

最早,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克、B·费希霍夫等提出了一种“定性评估特征”的概念,描述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2种风险感知模式:

风险相关模式(Risk Related Patterns),该模式下,个体感知到的“恐惧”并不因和风险相关的客观事实改变而发生变化.以交通类的风险感知为例,即使知道机动车事故死亡率远高于飞机坠毁死亡率,如果某人认为驾车遇到车祸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那么飞机失事,人们很难幸免于难.

情境相关模式(Situation Related Patterns),主要和风险所处的背景相关,在“日常饮食”情境之下,人们觉得只要自己愿意,就能够轻易地控制自己不吃危害健康的食物,比如甜食,饮酒等;而对于转基因、化学合成这类食品,有着高度的敏感性,这主要在于人们觉得这类食品处于公共机构缺乏监管的“失控”状态.对于同样的风险后果,人们的关注度可能完全不一样.

为了理解人们面对风险的不同感知模式,结合上述的研究成果,雷恩将风险分为以下5类:即时威胁型、听天由命型、挑战自我型、机会游戏型和潜伏危害型,见表1.

依照表1的简要概述可知,雷恩对风险的分类并未遵循传统的风险来源或者影响后果的分类法,而是一方面参考风险的本质特性,另一方面最大化地表现了公众在面对风险时的不同感知特征.这一创新对于风险管理者在真实面对风险管理时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对于“风险治理”而言,其管理的最终客体是“风险”本身,其难点在于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具有不确定性和丰富内涵的“人”,而所有的管理手段、技术方法也都需要通过人来实现.因此,该分类模型思想价值在于其试图找到可以叠加客观“风险”和主观“感知”两个纬度的分类法,在风险治理的相关问题探讨时,管理者能够更加直接地找寻到针对特定群体的风险治理方式.

风险沟通——

从风险感知到风险治理

雷恩的分类法将不同类型的“风险感知”人群进行了分类,同时也将这些特定的“风险感知”人群和某些具体的“风险”事件相连接,形成“风险沟通”.基于公众对于不同类型风险的感知,科学家们能迅速地发展出卓有成效的风险沟通方式,以缓解公众和专家对于“风险”认知差异而产生的张力.

对于即时威胁型风险,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之所以人们对于“概率”这种统计数字视而不见,是由于人们对于可预测的风险更容易接受.人们有一个心理预期,会有所准备,而只具有发生“概率”的事件,只能带来主观上的“未知性”,这种未知性会直接导致恐惧.例如,尽管客观上白天的事故发生率远超过夜间,但人们却认为夜晚更加危险.

对于听天由命型的自然灾害风险,因其完全超出个体或者组织机构的控制能力,当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时,人们倾向于选择逃离;而当事件发生频率较低时,则倾向于否认或者抑制相关想法.面对自然灾害,人们的应对姿态趋近于最原始的方式.

感知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风险感知和风险治理为关于对写作感知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游戏《感知》剧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