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真情无限论文范文资料 与真情无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真情无限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6

《真情无限》:本文关于真情无限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一连几天,我如饥似渴、神情专注地读完了肖复华的新著《柴达木笔记》.书中的故事,有的让我掉泪,有的让我发笑,更让我勾起对柴达木的无尽思念.

用复华自己的话说,朴实是为人之本,感情是为文之本.复华是有感情的人,是敢讲真话、敢于实事求是的人!

他对柴达木有感情.称得上是真正“懂得柴达木”的人,是将“生命之灵的交响曲唱给心爱的柴达木”的人.在复华的笔下,柴达木是那样的美妙、神奇,那样的令人向往.只有到了柴达木,才会体察到“宇宙无穷,太空浩渺,莽莽苍苍,雄伟无岸”;才能看到那犹如“狮面熊身、虎啸龙吟、仰面痛饮、醉卧沙场”般和“千奇百怪慑人魂魄”的“雅丹地貌”;才能目睹“碧波涟漪,水雾腾腾,时而可见莽莽丛林在雾中缥缥缈缈,时而可见炊烟缭绕的村舍在时近时远,如雾中看纱,又如纱中看雾”的“海市蜃楼”;才能欣赏到那“象块块蓝色的宝石,象只只蓝色的翡翠鸟”而“恬淡宁静、不动声色的大大小小的湖泊.”也只有到了柴达木,才能领略到一日间不同时段、各具特色的壮观美景:早晨,“赛什腾象是天地间伫立的一幅水墨画,线条清晰,泼墨凝重,黑白得当,横空出世”;傍晚,“夕阳如血似火,燃烧在阿尔金山的山颠,浩浩天宇,色彩鲜明,浓淡有致”;黑夜,“星星点亮了灯,月亮升起了帐,雪山映在星光月色之中”.《柴达木笔记》中描述的柴达木,是这般令人陶醉.

他对油田有感情,对石油有感情,对井架有感情.他十七岁由北京到柴达木,“开始在井架下做一名石油工人,一做就做了十二年,从十七岁到二十九岁”.他记述最初当修井工的情景:“每天上井,钢铁对钢铁,一身油一身汗一身风沙”,下班后,“脱光了身子,屁股沟子里都是油.先倒一盆水,洗手;再倒一盆水,洗脸;再倒一盆水,再倒一盆水,等洗遍身体的各个部位,一大桶水洗光了,浑身还是油乎乎刺痒痒的,钻进被窝里,没一个礼拜,就把我妈在北京给我缝的新棉被滚得油腻腻脏兮兮的”.他还记述:“修井时钢丝绳曾砸碎过我的铝盔、卡瓦曾砸破了我的眉骨等但我从不记恨井架”.他称井架“是一面翻飞的旗帜,是一尊高耸的雕像.每一座井架,都永远响遏行云,永远摇撼心魄”,“永远崇尚激情如火、胸怀如天、坚定如山、广博如海!”他称“能真正走向井架的男人,才是真男人.”他“把看井架当作朝圣般庄严而神圣”.他想永远和与井架相伴的工人在一起,“永远和井架在一起.”以至于在他离开井架近三十年重新看到井架时,他的眼睛代表他的心去抚摸、去拥抱井架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以及井架下正在劳作的工人弟兄.他看呆了,“一时仿佛想起许多许多,但又好象什么也没想;一时仿佛看到了许多许多,但又好象什么也看不到”.“只有泪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如井涌般流淌等”.他与油田“相依为命,青春同在,共赴生死二十八年”,“在戈壁滩上刻下了永远抹不去的生命痕迹”.他“愿化作一滴石油,直至生命终止的那一天!”复华与油田、与石油、与井架感情之深,令人震撼.真不愧他是青海油田锻炼、成长起来的第一位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他与柴达木石油人有感情.他怀念和他一起住在“大戈壁滩上小如蚁穴的七排土窝”里的师傅、战友、徒弟,包括那位设计澡堂子的“*”技术员.他没有忘记师娘给他缝的布裤子,没忘师娘给他煮的鸡蛋醪糟,没忘在他住医院时师娘给他送的饺子;他没忘那个干了一辈子修井、两个儿子继续干修井,他教他识字、他和他一起摔跤、打拳的徒弟鲍连云;他没忘那个用自家的白糖熬好面糊糊、挑着铁桶给他们送到井场的女炊事员高师傅;他没忘那个参加过抗美援朝、转业后到柴达木、50多岁还干修井、临去世前只想吃一碗猪肝的韩师傅;他没忘那个从10多米高的井架上摔下来还高呼“*万岁”,伤愈后继续修井、以后又调到更远的采油队还是修井、48岁牺牲在油井旁的徐师傅;他没忘那个1971年从部队转业、在井架旁倒下时儿子还不满周岁的刘正恒;他没忘那个建国后第一批到柴达木、以后被打成*、复职后重返柴达木,然而仅工作了三年却患肝癌去世,当时儿子才11岁的潘师傅.他念怀老的,也惦记小的,关爱年轻的.象代师傅的女儿代小凤、党主席的儿子党满仓、李俊鹏的儿子李立、白文华的女儿白亚萍等.这些“在柴达木生长的孩子,刻印在骨子里的艰苦和痛苦,将不息地滋养出他们的独立与自强.”复华在《柴达木笔记》中写的这些事,都是真真实实的事;这些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由于他是满怀大爱之心去写,满怀火热之情去写,因而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他侠肝义胆,同情弱者,总是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注那些有着这样那样一些困难的人.“生不能来柴达木,死也要和柴达木在一起”的黄先训的大女儿黄嘉明要从北京到冷湖为父亲扫墓,他专程去柳园火车站接她.他从柴达木调回北京的第一件事,是去清华园看望陈贲的夫人——八十三岁的黄沛文老人.曾任青海石油地质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后调华北油田的万国璞去世后,万国璞的妻子刘翠红把丈夫在病榻上写的三万多字的手稿交给了复华,他又是那样深情地、逐字逐句地把老万的手稿作了认真的整理.他不也正是日本作家水上勉说的“作家是要为普通的、无名的人留下墓志铭”的那种人吗?《柴达木笔记》中还有这样一幅照片:复华与一位农民的合影.这位农民叫赵玉英,她和丈夫一起,远离家乡一千多里,翻越祁连山,进入柴达木,到了原来的冷湖油田老基地,在一片废墟上搭一顶单帐篷,每天捡砖头,为的是给两个孩子挣点学费.我想,那种见利忘义、贪得无厌的人,那种只顾自己肥吃大喝、花天酒地而不顾他人死活的人,那种对苦难者、对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者而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人,是绝对不会和这样一位捡砖头的善良的农村妇女一起照相的.

他厌恶*嘴脸,憎恨势利小人.《柴达木笔记》中这样去描写镜子:“照着日升月落,世态炎凉,人生百态,一生沧桑,而从不曾有过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张冠李戴,粉饰歪曲”.《柴达木笔记》中还写道:“地位可以不同,人格平等;财富可以不同,尊严平等.”多么铿锵有力!正因为如此,他才百般敬仰第一位在油沙山发现油沙的地质家周宗浚先生.他知道周宗浚*后期在某油田因遭人侮辱、歧视而戒烟的故事,他特意在周宗浚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里到油沙山,“给先生带去一包中华烟放在油沙山的心里”;正因为如此,他才把在柴达木每次为献身者扫墓都当作是“远离世俗世侩,抖落铜臭附体——净化自己心灵、检验人格尊严的洗礼.”

在我读着复华的《柴达木笔记》、写着这篇读后感的时时刻刻,我一直在惦念着复华的健康.我知道,他从今年初到现在,先是在第一家医院住了十多天,在喉咙里两次取切片,作病理检查;后转到第二家医院,在春节前十天作了半喉切除手术;再后来转到第三家医院,整整五十天作了六个疗程的化疗.至今已经一百六十多天了,他的气管一直切开着,脖子一直肿着.他艰难地去吃每一粒饭,去吸每一滴水;艰难地去吐每一个音,去说每一句话.在将近半年与病魔作斗争的*夜夜、分分秒秒,他要忍受多大痛苦,战胜多少磨难?他的妻子周宏,要付出多少心血,承受多大心理压力呀?我与复华众多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一样,为复华祈祷,愿苍天保佑,让复华早日摆脱病魔,恢复健康!

(作者系青海油田退休干部)

真情无限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真情无限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真情无限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真情无限周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