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乡土中国论文范文资料 与乡土中国形象艺术建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乡土中国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1

《乡土中国形象艺术建构》:关于免费乡土中国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乡土中国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在江苏青年作家群中,叶炜算得上勤奋的一位.两年前推出长篇《富矿》,最近又在《作家》发表了长篇新作《后土》①,着实让人惊讶他的创作精力和创作能力.叶炜的创作个性是非常明显的,敦厚、质朴、不事张扬的性格和所处的苏北鲁南的地域风格似乎十分契合,造就了其小说创作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作为一位70年代后期出生的作家,叶炜在《后土》中用罕见的执着融入性地贴近乡村,感受节气变化,关注人世变迁,观照人和土地关系的改变,表现出一种极其亲切和具体的乡村经验,这在同代际的作家创作中是少见的.而且,叶炜以自己的话语方式成功叙写了一个鲜活、丰富的乡土世界,以对“乡土中国”形象的艺术建构来实现自己的精神回归,表现出对乡土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坚守.而这些,或许正是当下的许多乡土小说家需要思考的,正如丁帆指出的那样:“在中国当下的许多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的心目中,‘乡村经验’是模糊的、悖反的,显然,这和他们的价值观念的游移是相对应的等”②因此,叶炜及其小说《后土》的意义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对这部小说的解读,我们首先从它关于“乡土中国”形象的艺术建构开始.在我看来,这也是走进叶炜小说世界的入口.

一、“乡土中国”形象的还原和想象

进入《后土》的小说世界,我们会发现,叶炜带着热烈而沉郁的情感,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形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叶炜关于乡土世界的艺术想象使得对于“乡土中国”的形象还原实际上演变成一种艺术的建构.从整体上来说,小说在对“乡土中国”形象的还原和建构的主题话语中,言说了作家对乡土的热爱和执着,展现了普通乡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沧桑变迁,同时在反思的叙事语境中丰富和拓展了“乡土中国”的主题内涵.可以说,《后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叶炜对于乡土文学价值的独特理解,建构了一个魅力独具的乡土文学世界.

小说中的“麻庄”显然是“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或象征.从叙事的表层来看,小说是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时序推进的,惊蛰、夏至、大暑、立秋、白露等节气名称冠于卷首,对应于叙事时空的不同变化.这使得麻庄的图像在寒来暑往的变换中一一展开,一草一木都在时光的流转中带着季节的温度成为真实可感的场景元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乡土叙事的现实感和历史感,为整个小说的叙事定下了一个基调.在乡村图景温情的叙述话语之中,实际上推动小说叙事前行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变革之中麻庄的跌宕起伏.小说以麻庄基层政权的工作为中心,以王远、曹东风、刘青松等不同时期的村干部的活动为经纬,用极其细密的针线编织了麻庄的历史和现实的纷繁图景.在这个图景之中,麻庄的人性、精神、 以及变迁之中的温暖、无奈、悲凉和希望占据了小说主题的重心.

首先,麻庄是一个美丽温暖而富有有生命力的乡土世界,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积淀而成,是一方百姓物质和精神存在的乐土.这是叶炜着力表现的“乡土中国”形象的重要一面,也是他眷恋乡土的心灵源泉.麻庄山水相依,土地肥沃,一直是村民们丰衣足食、繁衍生息的家园.这里的土地、天空、河流、树木、庄稼是独特而神秘的,散发着麻庄特有的历史气息,村民们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宁静和温馨.我认为这是叶炜小说中极为重要的乡土价值观念,也是“乡土中国”形象的内涵之一.人物形象当然是麻庄世界的核心组成,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小说建构“乡土中国”形象的主要方式.叶炜采取了一种“泥塑”的艺术方式,聚焦人物的精神特点,鲜明有力地塑造了刘青松、曹东风、王远、翠香、王傻子、刘秋明、刘建设、如意、刘非平等一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和麻庄的历史和未来融汇在一起,成为“乡土中国”鲜活的形象符号.刘青松正直、善良、热情、宽容,能力强、威信高,历任砖厂厂长、队长、村长;曹东风脑子灵活,善于协调,富有魄力,从一个外来户最后成为麻庄村书记.王远是曹东风的前任,老练沉稳,经验丰富,他施救刘青松落水女儿苗苗、离开麻庄时的复杂情感都让读者记忆深刻.翠香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敢爱敢恨,是麻庄典型的女性形象.不难看出,小说中这些人物形象都代表了麻庄乡土世界的一个侧面,或者说是这个乡土世界中的某种象征因素.譬如,刘青松是麻庄乡土世界中当下主要的形象代表,王远的形象是麻庄变迁中一种历史印迹的象征,曹东风和翠香是乡土世界开放性形象的代表,刘非平则代表了麻庄乡土的未来形象.正是因为这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麻庄才是一个永远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乡土世界.

其次,麻庄的乡土世界也充斥着苦难、丑恶和人性的沦落.麻庄不是世外桃源,也不都是田园牧歌般的恬静,相反,它饱经沧桑,历尽苦难,也滋生着令人哀叹和心惊的乡间乱象.小说采取了原生态的人物塑造策略,并不遮蔽人物身上存在的诸多阴暗、丑陋和堕落的精神层面.譬如,刘青松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偷生二胎,并和翠香有染生下一个儿子;曹东风在利益面前自私狭隘,善用心机;王远利用权势贪污公款并和多名妇女发生关系,最后黯然离开麻庄;还有孟疯子逼迫如意就范,如意的男人王忠厚砍杀孟疯子,教师高翔奸杀少女花花等真是一幅令人哀叹不已的乡村丑态图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感到这种图景和上述美丽、温暖的图像相溶相生,杂糅并存,并由此生成了乡土世界的原始、混沌的精神景观.实际上,在叶炜的小说中,这种斑驳的精神景观已经成为关于乡土世界的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还原和构建“乡土中国”形象的一种重要图像.

表现原生态的、斑驳陆离的乡土世界的努力,并没有妨碍叶炜以丰富想象的方式来建构“乡土中国”形象的艺术效果.很显然,在叶炜的艺术想象中,麻庄是神秘的,是有灵性的,男人们是强健有力的,女人们有着旺盛的生育能力,因而在沦落的图景面前他没有唱乡村的挽歌,在温暖的图景面前他也不是乡土世界的理想主义者.尽管这种想象存在着让读者谨慎审视的风险,但我觉得正是这种想象使得小说对乡村丑陋图景的呈现指向了对美好、温暖乡土图景的探寻,同时也表现和突显了作家对“乡土中国”的审美旨趣.叶炜对“乡土中国”形象的还原和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乡土世界中人和土地关系的独特而深刻的反思.

二、人和土地关系的反思

对人和土地关系的反思是叶炜在《后土》中体现的一种创作姿态,小说对“乡土中国”形象的建构也是在这种反思的话语系统中展开的.当然,关于人和土地关系的思考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们更加注重了对人和土地关系的审视.文学意义上人和土地的关系的反思和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意义上对二者关系的关注方式显然是不同的,文学主要通过艺术想象的手段来建构文本世界中的人地关系.叶炜在自己的艺术想象中呈现出麻庄世界独特的人和土地关系,而且把这种关系提升为乡土世界中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观念.这也是叶炜小说建构“乡土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维度.具体来说,《后土》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完成了乡土世界中人和土地关系的反思和建构:

第一,人是属于土地的,而不是相反.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叶炜的小说轻易突破了自然、文化保护之类的乡土文学叙事,而是用一种文化想象的方式确立和强调了人是隶属于土地的观念,人在土地面前更多的是接受、适应和感恩.《后土》开篇便叙述了一个麻庄由来的神话.麻庄的第一位先人逃荒到此,遇到了一块土地神变成的石头,其实这块石头是奉玉帝之命在此等候麻庄先人的.先人按照石头的说法在上面建造了一座土地庙,在西北方建造了村庄,麻庄由此诞生,“土地神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麻庄,保佑着麻庄人每年都能五谷丰登,保佑着麻庄女人们都能生儿育女.”在这个神话叙事中,麻庄的建立不是靠先人们对土地的开垦和征服,突显的不是人对土地改造的力量;相反,它突出了土地固有的一种馈赠和拯救的力量.我们注意到,即使在经济变革发展的时代,唯一对麻庄土地产生损害的也只有一个砖厂,“现在,全镇都在搞经济,天天把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挂在嘴边.各村都争着上报村财政发展的数字,争着搞各种村办工厂.为了不落后,麻庄上马了村办砖厂.”砖厂内竖着烟囱,制砖需要不断地“吃土”,这和麻庄的土地观念是相悖的,正如曹东风看着砖厂的心情一样:“在他的正前方,耸立着一根直指天空的大烟囱.当初建这个烟囱的时候,村里懂风水的裴瞎子整天围着砖厂转悠,看来看去,看得后背直出冷汗.他说这烟囱一旦竖起来,对麻庄的风水是一个很大的破坏.烟囱耸立在麻庄的东边,挡住了东来的紫气不说,还破了麻庄的地脉.而且,这个烟囱和土地庙太近,对土地爷造成了巨大的压迫.总归,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最后,曹东风、刘青松关掉了砖厂,就地改造成了鱼塘.后来王东周、刘非平回乡创业,项目定位发展文化旅游和绿色农场,以保护麻庄这块“福地”.这种人和土地关系的观念成为叶炜小说关于乡土世界的基本理念,在这个理念中构建的乡土世界因此也就打上了一种平静的、融洽和祥和的色彩.

乡土中国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结论:乡土中国形象艺术建构为适合不知如何写乡土中国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乡土中国读书笔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