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金代论文范文资料 与唐宋古文金代传承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金代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3

《唐宋古文金代传承论》: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金代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内容提要:金代散文直接承继辽、北宋,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宗欧、宗苏、宗韩、宗庄等不同风潮,其间经历了对宋文、唐文乃至先秦散文传统的比较和选择,有一个由近及远、由儒学到多元的学习和扬弃过程.金代文坛的创作和南宋散文异轨而并驱,进一步稳固了唐宋古文范式,并共同将其传递到元代.

关键词:金代 古文 韩愈 欧阳修 苏轼

当代学者对金代散文的研究成果不多.周惠泉在《金代文学论》中专设一章评述道:“金代卜承辽和北宋,金文也接辕继轨,借鉴唐宋古文运动‘易排而散、去靡而朴’的积极成果,沿着反对浮华轻艳文风的健康道路继续发展.”“金代散文上继唐、宋,下开元、明,特别是对元初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推动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1王琦珍把金、元散文特点概括为“文擅韩欧”和“道从伊洛”2两个方面,这又是从古代散文发展内部观察到的真知灼见.《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金元卷》云:“在散文史上,金、元散文正处于由唐、宋顶峰下滑的阶段.其成就较唐、宋要低得多,但又和其他文学体裁同样有自己的特点,有值得称道的成就,成为贯通唐、宋和明、清散文的重要环节.”3可见,离开对唐宋古文的接受和传承这个立足点,是不能对金代散文的地位和贡献做出全面评价的,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对金代散文做些梳理.

“国朝文派”和宗欧风潮

金代立国初年,阿骨打就注重吸纳和笼络一些早已成名于辽、宋的文士,让他们来负责实用文字的撰写.辽国降臣韩昉和宋廷使者宇文虚中是这个时期两位杰出的文十代表.韩昉在辽国时已经官至乾文阁待制,人金后致力于朝廷文诰的撰写,自然将辽文的一些特点带人金初文坛.辽文有浓重的唐文特色,韩昉也是笔力雄劲.但是在他之后,宇文虚中等由宋入金的文士开始接掌翰苑,宋文的平易特色义迅速在金朝发展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后辈文人蔡松年、吴激、施宜生等人的努力,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将金代散文渲染增加上宋文的底色.

白熙宗皇帝和海陵王起,朝廷开始注重文教,辟馆兴学,金源文化渐成·脉到了世宗、章宗时期,金代散文的风貌更加完善.“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士南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当时儒者虽无专门名家之学,然而朝廷典策、邻国书命,粲然有可观者矣”1.个王朝总要建设自己的人才选拔体系,自太宗时代起,金朝的科举制度就渐渐建立,熙宗、海陵王、世宗时期皇帝对科举的重视更是鼓舞了文人散文创作的热情.《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御定全金诗七十四卷》提要云:“宋自南渡以后,议论多而事功少,道学盛而文章衰:张原文献,实并入于金.”2白金世宗时期开始,金源散文融合唐、宋,在雄健底色上辅以平易文风的特色也已经形成.大定(金世宗年号)以后,作家笔力饱满,直继唐宋诸贤.

蔡珪、王寂等人是金代文坛的第一代宗主.宋朝降臣蔡松年之子蔡珪,人称“国朝文派”之宗虽然蔡珪文集已经失传,不过元代郝经曾赋《书蔡正甫集后》一首,其巾云:“共推小蔡燕许手,金石瑰奇近世无.”“煎胶续弦复一韩,高古劲欲摩欧苏”3从巾可以想见其文章风貌

据《金史·章宗本纪》记载,明昌二年,“学十院新进唐杜甫、韩愈、刘禹锡、杜牧、贾岛、王建,宋王禹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秦观等集二十六部”4.此期以党怀英、王庭筠为代表的第二代国朝文士开始执掌文坛.他们更加明确地追摩欧阳修等人的创作,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党怀英,号竹溪先生,少年时师从刘瞻,和辛弃疾有同学渊源,党怀英在文风上最具有欧阳修的“六,风神”,稍后一代文坛盟主赵秉文在《竹溪先生义集引》云:“H公未第时,已以文名大下.然公白谓入馆阁后,接诸公游,始知为文法,以欧阳公之文为得其正,信乎公之文有似乎欧阳公之文也.”5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党怀英对欧公文风的追摩,是在文坛一种集体风气背景下的主动选择.元好问则继承赵秉文的评论说:“公(党怀英)之文似欧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6概括言之,党怀英的文风倾向于不尚虚饰、不求新异、重在达意、因事遣词、平易晓畅的欧文风格.

党怀英之后的文坛领袖足工庭筠.元好问在《王黄华墓碑》巾称赞他“为文能道所欲言.如《文殊院斫琴》《飞来积雪赋》及《汉昭烈庙碑文》等,辞理兼备,居然有台阁体裁”i-唐宋古文名家之中,欧阳修散文是馆阁文风的代表.细观王庭筠古文,学习欧阳修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据《金史·文艺传》记载,章宗对工庭筠的文章有过批评:“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朕不喜此,亦恐四方效之:”“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健,其人才高,亦不难改也.”2所谓的“句太长”、“语句不健”,如果细细追究,欧、曾文有之,而三苏及王安石则无此病.苏轼文风爽利、王安石文风峭刻,都无冗长问题.这反倒说明他在古文创作上的欧文偏好.

南渡文坛:由宗欧到宗苏

继章宗即位的卫绍王统治时期,金朝已经是内忧外患不断——内有权臣骄横跋扈,外有蒙古大兵威慑.金代文学的主题已经在悄悄转移.宣宗即位,蒙军进攻中原,金兵战败,宣宗不顾举朝的反对,听信败将的建议,将都城迁往黄河彼岸的北宋故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史称“贞祐南渡”.此后虽国势日颓,然而文风却由中期稍显靡弱的状态变为忧时伤乱.

金室南渡后的文苑领袖是赵秉文、杨云翼等人.他们在理论上以韩、欧并重,但是在实际创作上还是以欧、苏的平易风格为主,并没有韩愈的尚奇追求.

赵秉文在《答李天英书》中云:“六经,吾师也.可以一艺名之哉?贾谊、董仲舒、司马迁、扬子云、韩愈、欧阳修、司马温公,大儒之文也,仆未之能学焉.梁肃、裴休、晁迥、张无尽,名理之文也,吾师之.”.可见韩、欧二人在赵秉文的接受视野里,是从儒学先贤的角度上被并称的.在另一篇《答麻知几书》中,他阐述了对当时学术风气的不满和对韩、欧文的推崇:“足下所喜韩子、欧子之学,同为纯正,如退之《感二鸟赋》《上宰相三书》,亦少年未知道时语也.其后《谏佛骨》《南迁》,若和生死利害相忘者然.《过黄陵庙》求哀乞灵,恐死瘴雾中,亦学圣人而未至者.今人士子,以缀辑声律为学,趋时十没为贤,能留心于韩、欧者几人?”4赵秉文对士子的批评,颇有以嘉祐二年欧公革新文风的事迹为己任的味道.在文风建设上,赵秉文也有扭转大势的勇气在为党怀英撰写的神道碑中,赵秉文总结了对韩、欧文风差异的认识:“韩文公之文,汪洋大肆,如长汀大河,浑浩运转,不见涯涘.使人愕然不敢睨视.欧阳公之文,如春风和气,鼓舞动荡,了无痕迹,使读之不厌,凡此皆文章之正也.”5在韩、欧之间,他更推崇的是欧阳修.

金代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唐宋古文金代传承论为关于本文可作为金代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金代瓷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