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科研能力论文范文资料 与近10年我国体育硕士生科研能力缺失原因进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科研能力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1

《近10年我国体育硕士生科研能力缺失原因进展》: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科研能力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体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课题来源.近10年涌现出大量关于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在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了一批有意义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造成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硬件设施投入和利用不足、培养体系不完善、学生科研实践少和教学科研管理效果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其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5)01-0078-0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教育、学习及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和谐发展高级人才的过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学术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体育硕士研究生在学术水平方面的要求是在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专业方面的要求是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训练、管理和开展有关活动的能力,同时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阅读专业方面的外文资料也是基本要求.通过对全国近十五座各等级城市近三十所院校的调研分析表明,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明显缺失和不足,归纳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硬件设施投入(实验室建设和常规运行投入)不足;二是培养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欠合理、导师团队建设水平不高、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较少;三是学生科研实践少,主要体现在缺乏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方法较落后和较少参和科研实践工作;四是教学科研管理效果较差,包括学校培养过程监督和考核制度不够严格和完善及受宽松毕业要求影响学生自我提高意识较差等.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整体水平和培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创新能力整体缺失的现状普遍存在.因此,使研究者了解和掌握近年来有关影响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缺失原因的研究进展势在必行,通过综述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和方向,以期为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提供方向并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1 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硬件设施建设

1.1 实验室建设

体育硕士研究生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专业,其中除体育人文社会学属文科类外,其他三个专业尤其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验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实验室建设成为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不可缺少的硬件条件.体育院校通过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使实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实验设备仍没有被合理充分利用,导致出现实验室利用率下降和投入和产出比不合理等问题.目前,如何在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是一些体育院校需要探讨并解决的重要课题,并且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研究成果可以为这些院校逐渐拉近和优秀体育院校的距离发挥重要作用.

1.2 实验室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运行

1.2.1 常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运行硕士研究生基本依靠常规教学过程了解科学实验设备仪器和掌握使用方法,然而在常规教学中,仪器设备造价较高和实验材料昂贵等现实问题导致学校实验室运行效率较低.因此,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科研基本功形成的重要时期,不能明确了解实验仪器设备和扎实掌握使用方法,这将严重制约在开展科研实践工作过程中实验法的使用.

1.2.2 科研实践过程中实验室运行充分利用实验条件是提高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目前,体育院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实验条件,但在实践环节中有效利用设备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大多数设备归属个别学科个别导师管理和使用,导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利用不合理;二是实验过程中缺乏专职指导人员,各学科实验室基本采取导师负责制,没有配备充足的实验指导员,直接影响研究生实验能力提升;三是既有实验室提供实验项目有限,不能提供特定实验研究交流时间和平台,不能更好地形成多学科交流,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仅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开展重复性研究和体育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缺失有直接关联,因此,鼓励硕士研究生运用实验法开展科研实践并积极参和导师课题研究工作,不但能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而且在实践中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目前,针对实验条件合理调配和有效使用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实验室科学管理及实验室和科研课题对接的相关研究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2 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

2.1 课程设置

2.1.1 课程设置的依据、目的及重要性 教育部2009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对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即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专业素养.课程设置是依据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少量化、偏重研究方向或较少反映学科前沿等问题将严重束缚普通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其从事科研、求职及实际工作能力.

2.1.2 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按照一级学科来设置专业基础课,合理分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按照不同培养类型设置课程,增加跨专业、跨学科、交叉综合课程和通识课程学时,从而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并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学习”能力的目标.江西师大体育学院在专业课及选修课课程安排上尽可能涉及到体育的各个领域,在注重研究生专项技术和基础理论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在科研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而杨剑等建立“大学科平台”模式下“宽口径、厚基础、高能力”“本、硕一体”的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使其更趋于系统化;同时,重点建设“大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课程考核和评定办法,其中基础课实行“课程标准化考试”,考、教分离,专业课采取“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开放性考核方法和手段,具体体现在总学分中课程占60%、能力占40%(各二级学科有所区别),激发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其中大量阅读课外文献也作为考核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和研究中充分体现了培养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相结合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院校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二者比例为84%:16%,课程相对局限于一个学科领域,更多突出了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和专门化,不能充分满足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课程设置深度和广度不够,和本科学习中课程无较大差别;和体育科学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社会急需学科的课程开设很少,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目前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较弱及创新能力缺失现状,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科研实践还需进一步探索,以寻求适用培养目标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深入的研究应突出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检验研究成果,使科学研究同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科研能力论文参考资料:

科研论文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提纲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医学科研论文

护理科研论文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结论:近10年我国体育硕士生科研能力缺失原因进展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科研能力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科研杂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