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信仰论文范文资料 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养成和践行路径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信仰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6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养成和践行路径探析》:本文是一篇关于信仰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向警予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诚追寻者、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向警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源动力,以救国救民的朴素理想为方向指引,经过学生时代对科学和真理的不懈探求,在一系列改良和革命的实践探索中最终形成.在此基础上,向警予同其他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一道,通过推进信仰的中国化和大众化,始终不渝地坚持信仰、维护信仰和践行信仰,并最终实现“为信仰向死而生”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向警予 ; 马克思主义信仰 ; 养成和践行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8)01-0080-12

向警予是新 主义革命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诚追寻者、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通过对向警予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和践行的基本梳理和解析,不仅可以约略揭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追求的一般规律和大概路径,而且有助于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崛起和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起来的中国 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召唤,是历史的选择.

理想目标:孕育信仰的动力之源

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1].可见,信仰不只是一种知识和观念,还体现为一种实践精神.一种信仰体系在提供给人们一种关于周围世界的解释的同时,也向人们提供一种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理想”属于信仰论的核心范畴,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信仰皆有自己的理想.[2]138可见,信仰具有目标导向,体现着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人们正是伴随着对理想目标的追求,而追寻和选定一种人生信仰的.当然,每个人最初的理想追求可能是朴素、简单而具体的,而最终选定的信仰体系中的理想目标是包含最初理想而超越最初理想的,是崇高、深刻而长远的.正如近代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追求,他们大多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而走上救亡图存的革命之路,在尝试多种救国方案而屡屡失败之后,最后选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核心范畴,它不仅仅要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目标,而且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至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卓越代表,向警予自儿时起即对国家沦亡之状耳濡目染,由此立下救国救民之志,并逐步走上探寻信仰之路.

向警予是最早的女 员之一,在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候补 委员,担任党 第一任妇女部长,由此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向警予出生于清末的一个富商家庭,相比于嗷嗷待哺的社会大众,她不用为生活所累,不必为衣食而憂.其父亲向瑞龄在年轻时依靠智慧和勤奋逐步崛起,成为溆浦当地财富和名望皆著的重要人物.向警予原名向俊贤,在家族中排行第九,幼时即得家庭和父兄的庇护和怜爱,但这位富家子弟全无骄纵蛮横的纨绔习气,从小知书明理,孝亲睦邻.难能可贵的是,向警予从小就没有贪恋荣华、坐享其成的思想,虽为女儿之身,却远离脂粉红妆,不仅以“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花木兰为心中偶像,而且儿童时代即习文练武,立志成为“天下第一伟人”.[3]12当然,向警予幼时这种思想特征既有时代背景的因素,也有家庭熏陶的因素,更和向警予卓尔不群的坚毅品质有着重要关联.对于一个处于社会主体话语之外的近代女性而言,敢于放弃固有的优渥生活环境而投入到跌宕起伏的社会激流当中,这本身就彰显了非同寻常的勇气和魄力.

理想是对未来的期许,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树立救国救民的人生理想,对向警予而言首先就意味着舍弃,舍弃所拥有的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再者意味着追寻,追寻高远的社会理想,实现国富民强.而这一切,正是向警予所遵循的人生轨迹.从儿时的英雄情结到少年时代的外出游学,再到青年时期义无反顾的教育改造实验以及“五四”之后始终不渝的革命生涯,向警予一直心忧大众,一以贯之地以改善贫苦大众的生活境遇为奋斗目标.这位“盗火者”其实本可以过衣食富足、吟风弄月的富家小姐的生活,但物质生活和物质享受在向警予的人生追求中从来都不是其目标,和其思想上的慷慨激烈、不断追求进步相比较,向警予在生活中始终朴实无华,从不为俗物所累,不为物质所困.青少年时代的向警予不仅具有他人所不及的家庭条件,而且本人天生丽质、俊秀端庄,又知书明理,成为新式女性的代表,为当地权贵所倾慕.向警予曾有机会成为当时湘西军阀周则范的第二夫人,但她视之为奇耻大辱,而且不畏权势,亲自登门拒婚,毅然表示将“以身许国,终身不嫁”.无论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舍弃,还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都闪现着理想主义的光芒,都是孕育信仰的重要力量.对于向警予而言,荣华富贵非其所愿,家国振兴才是其不懈追求.后来,这位坚强执着的女性为追求真理,踏上了勤工俭学、漂泊异国的艰辛之路,这种艰辛是物质上的,在精神上却充实而 澎湃,就在那种不平凡的信仰追求中,“向蔡同盟”建立,向警予既找到了真理,也找到了终身伴侣.可见,向警予是以对信仰的探寻,对理想的追求来规划自己人生道路的.

学业熏陶:信仰养成的前提和基础

信仰统摄人生的发展,它首先为人生提供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思想认识具有最大的明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信仰还为人生提供一种现实的生活目标和生活秩序,并嵌入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充实生活并深度影响人生的发展方向.[2]252-269人生即是一幕信仰大剧,没有信仰,人生即失去光华.信仰人人需要,但并非人人拥有.某种程度上,信仰也是一种能力,科学的健康的信仰塑造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和社会践行.

信仰是对人生价值确定性的不懈追求,信仰的获得是人的知识、文化、能力和社会阅历综合作用和最终选择的结果.信仰不是一个人和生俱来的思想文化标签,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思想源泉和价值滋养.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体现为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是一门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4]要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要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和方法,通晓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掌握辩证主义的思维方法.要掌握这一能力,需要通过辛勤不辍的学习来实现.同时,学习还能够培养分析和鉴别能力,以便在纷纭复杂和多元交错的信仰环境中找寻到真正值得追寻的科学信仰.向警予的学生时代正值具有启蒙价值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传统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国人正处于价值观和信仰的求索、冲突、选择和重塑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存在着“孔教”、宗教和“科学主义”的争论和对峙,而且即使是脱颖而出的社会主义思潮,在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之外也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修正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工读主义以及合作主义的区别.一时之间,思潮风起云涌,光怪陆离,为人们的信仰追寻和选择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形之下,更需要具备基本的鉴别能力,结合中国国情找寻到最具现实性和科学性的科学信仰.

信仰论文参考资料:

信仰的力量论文

结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养成和践行路径探析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信仰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马云解释信仰是什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