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情绪管理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闻和情绪管理政府管理一个新问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情绪管理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6

《新闻和情绪管理政府管理一个新问题》:此文是一篇情绪管理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早在五十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就提出,现代社会是焦虑的时代;同时,他还将这种焦虑的产生归因于人们缺乏自我感,是人们寻求社会认同过程中发生异化的结果——因为“我是你所希望的我”,我就不是我了.今天,作为现代社会病症的焦虑情绪仍然在蔓延,但焦虑的产生却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从而使社会呈现复杂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社会公共舆论空间,进而影响和主导了国家的社会和政治议程.现代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信息社会和舆论社会,其中 和消极的信息对个体和社会整体的心理状态具有更为直接和明显的影响.从世界舆论结构和舆论的影响来看, 新闻在数量和影响方面仍处于迅速增长和扩大的过程.因此,对在很大程度上由 新闻所主导的公共舆论空间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崭新问题.对于处在急剧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中国社会而言,在情绪管理和塑造国民健康心态方面则面临着更为急迫的挑战.

中国人独爱 新闻?——人类共有的“ 倾向”

2010年,美国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一份有关亚太各国网民客户习惯的报告引发了中国社会热烈的讨论.这份报告称,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 产品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 评论,超过全球41%的平均水平,并且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 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随后,一些国内媒体也作了相关调查.《中国青年报》针对这一结果所作的调查显示,41.3%的中国网民明确认同上述调查结果,41.9%的网民认为批评性的言论更有价值,35.6%的网民认为 评论多表明中国网民维权意识增强.(《中国青年报》2010年8月3日)

虽然美国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仅限于商业消费领域,但由其所引发的讨论却已经将中国网民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新闻的关注以及对 评论的热衷等现象和问题纳入了讨论范畴,谈论的问题也转换为“中国网民偏爱坏消息”、“中国网民为什么喜欢 新闻”、“ 新闻证明中国人的存在”,等等.从美国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对亚太各国的比较来看,由于从结果所能看到的信息比较有限,特别是不能看到同一指标在不同国家的分布情况,对这一结果所作的解读可能是过分解读,但也可能掩盖了更多的问题.

仅就尼尔森报告所反映的商业消费领域而言,产品和服务同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也是最容易产生个人直接体验和感受的领域,而和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意见则很容易受到一些 观点的影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常常受到周围其他人的影响,而 意见会导致最大的态度变化——不仅仅是从好变为不好,也会从不好变为更差.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这种影响将持续存在.就中国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现状而言,消费者有比较普遍的 评价是非常正常的,也和中国目前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的现状相吻合.

对产品及服务的 评论经由网络的传播就成为 消息或新闻的一部分,并衍生为对有关所有 消息或评论的讨论.“坏消息就是好新闻.”新闻传播中的这一经典命题直指人们对于所谓坏消息或 新闻的偏爱.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就是这一含义的一种生动表达.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表明,人们似乎更关心 消息,在很大程度上和人的心理有直接关系,即人脑中的“ ”倾向使得人对不好的消息更为敏感,反应也更为强烈.有关人类 倾向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人类的生存依赖于人们规避各种危险的技巧和能力,因而人脑发展出了使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注意到危险并对危险作出反应的系统.在这种意义上,人们热衷 消息或对坏消息更感兴趣,可以理解为就是为了及早做好准备以规避可能的风险.人们喜欢在网络发表一些 评论,则可以理解为提出危险预警,或只是就个人不愉快经历或遭遇的一种心理宣泄.

作为情绪工作者的媒体:坏消息就是好新闻?

在现代社会,新闻是现代社会公共情绪的重要来源,媒体通过新闻的生产完成其影响和塑造情绪的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民族心理的界定者、社会性格的塑造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媒体已经从传统权威手中接管了塑造社会思想和心态的关键权力.

对媒体而言,满足人们的“ ”倾向(或坏消息倾向)的心理需求已成为新闻机构确定和评价新闻价值(具体而言是新闻市场价值)的重要标准.于是,新闻受众都普遍面临 新闻爆炸的共同问题,而由地方性媒体发布的新闻尤甚.越是地方性的新闻,和人们切身利益的相关度也越高.这也可以解释今天常见的 新闻转载率往往高于其他新闻的现象.

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表明,和积极和正面的消息相比,人们的态度受 消息的影响更大.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培育健康、良性的公共情绪和普遍健康的社会心态,而充斥 消息的不受约束的新闻报道不仅无法满足人们预知风险的需要,还容易使人们时刻处于风险应急和处置状态,心态焦虑不安,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并对社会现实产生强烈不满,对未来缺乏信心,甚至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产生疏离感和对立感.

充斥社会公共舆论空间的日益普遍的 舆论倾向,使社会文化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抨击)文化的特征,并使健康的政治文化面临两方面的严重风险.其一是谴责倾向,其二是强调冲突的绝对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实现社会协商并达成妥协的可能. 舆论的怀疑基调和尖刻的情绪渲染,不仅无助于塑造前瞻的和包容性的政治文化,也从根本上背离了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抑制基质的基本属性——不是抑制焦虑,而是唤起焦虑.

通过新闻报道抑制社会焦虑和倡导社会积极价值并不需要过滤或隐匿 消息,毕竟 消息是真实社会全景的一部分,而且 新闻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正面价值.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迁过程中,各种新旧问题交织出现,加之新闻报道的日益开放和透明,使得 消息大有充斥各种媒体的趋势.真实的社会和客观的新闻报道一定会始终伴随着这种 新闻,但有信誉和值得尊重的媒体需要把握不同新闻的平衡,并通过新闻报道和分析发挥抑制社会焦虑的积极功能.因此,专业的、对社会友善和负责任的媒体需要具备如何发掘和充分利用 新闻的正面价值的宣传技巧和传播手段.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社会极端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值得认真反思.譬如,在近年中国城市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拆迁纠纷中,媒体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野蛮拆迁并维护被拆迁人的权益,但是媒体不适度、不恰当的关注甚至介入有时则可能使限于谈判困局中的被拆迁人似乎处在了“骑虎难下”的境地,甚至还在围观者的众目睽睽下成为“悲剧英雄”.这些悲剧的发生,拆迁方固然难辞其咎,但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也的确值得认真思考.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社会, 新闻对于发现社会问题,揭露时代弊病,纠正政策偏差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不端行为,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新闻界也因此而在 政治的发展过程中赢得了社会尊重和信任.而一旦“揭丑”成为新闻界的唯一工作,甚至为揭丑而揭丑时,新闻界就很难再为情绪的公共领域提供建设性的输入,甚至成为催化、孕育消极和乖戾情绪的介质和温床.

社会不是完美的,均衡、全面的新闻报道就必然包含大量的 消息,问题的关键在于媒体如何向公众呈现平衡的报道和一个真实的社会全景.作为重要的情绪工作者和公众舆论的重要塑造者,媒体不能只提供人们想要的新闻,还应提供人们真正需要的新闻.因此, 新闻不应主导新闻报道,提供 新闻更不应成为媒体吸引社会关注并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同时,媒体还承担着教育公众的责任,媒体需要思考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使社会公众特别是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一代从中发现自己的榜样和楷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提升社会整体满足感和幸福感,使积极、健康的乐观情绪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在高度情绪化和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媒体是否能够为政治创造一个使个人或情绪因素服从于理性审视和检讨的公共空间,对于任何社会都至关重要.

情绪管理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情绪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结论:新闻和情绪管理政府管理一个新问题为关于情绪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控制情绪的经典诗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