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孤儿创伤论文范文资料 与灾后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其认知神经机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孤儿创伤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1

《灾后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其认知神经机制》:关于免费孤儿创伤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孤儿创伤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灾后孤儿亲历双重重大创伤,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高发群体;同时,巨大创伤对其认知功能和行为模式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拟以灾后孤儿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PTSD发生发展及其认知神经机制”,具体如下:(1)采用序列研究设计,展开灾后孤儿PTSD流行病学调查,描述其PTSD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和时程特点;(2)展开横断研究,考察灾后孤儿认知发展特点,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其PTSD发生发展的心理行为机制;(3)采用眼动和脑电技术展开比较研究,考察罹患PTSD孤儿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将对今后的灾后孤儿安置及心理援助提供科学建议:为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制定心理干预的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力争为今后孤儿的创伤心理的诊断、干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客观的指标和方法.

关键词: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发展;认知神经;心理援助

分类号:R395

1.问题提出

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1908年至2008年的100年间,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十大重大自然灾难中,我国占有4起(udomratn,2008).自2008年以来,我国重大的自然灾害就达八起.5·12地震灾害留下了上千名孤儿.另外,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由于父母意外事故、病故等造成的孤儿人数超过57万人(陈雪峰,王日出,刘正奎,2009).这些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重大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不可预料性、严重破坏性和造成的重大伤亡性,不仅给遇难者的家属和亲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也给灾区乃至全国人民带来消极影响.如地震的突发性和毁灭性,造成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幸存者经历可怕的灾难场面,可能受伤,可能失去亲人,继而可能遭受心理创伤(Galea,Nandi,&VIahoy,2005).纵观灾难等创伤事件后的心理研究,很多都表明灾难等创伤事件对人们心理及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如认知发生偏差(Bower&Sivers,1998)、产生心理压力(Livanou et a1.,2005)、罹患抑郁、焦虑乃至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L PTSD)(Hsu,Chong,Yang,&Yen,2002).

对于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和抑郁是最普遍的三大临床问题,并且还会有共病的可能性(cafro&Belaise,2003).这是由于儿童缺乏较强的认知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心理防御能力低,对创伤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往往对突发性和破坏性的灾难事件的心理反应更加剧烈,更容易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因而成为灾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人群(Wiekrama&Kaspar,2007;Yorbik,AkbiyikKirmizigul,&S6hmen,2004).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经历灾害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不同.儿童PTSD患者症状和成年人不同,因此,其临床表现和诊断存在差异.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和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PTSD的表现也可能不同(Amef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

不同受灾类型(如:教室没塌自身没有受伤型、目睹老师或同学伤亡型、父母或家人死亡型、自身受伤致残型)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反应则差异更大(扶长青,张大均,2008).对于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而成为孤儿的儿童而言,他们不仅经受了地震的恐怖场面,忍受巨大的惊吓,还要承受失去父母的巨大悲痛,甚至可能从此要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双重的伤害无疑对其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对唐山地震中的孤儿研究显示,孤儿在遭受心理创伤之后的心理问题较多,表现为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恐惧、疲劳感、愤怒等心理和行为问题都显著高于同样经历地震的非孤儿(张本等,2000).这些孤儿在22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仍高达23%(张本等,2008).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震后孤儿罹患PTSD的可能性大于震后非孤儿(33.93%、22.22%),且差异显著,震后孤儿经常会有再度体验创伤或产生回避行为.灾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越高的个体,自我意识越差,罹患PTSD的可能性得分和自我意识量表存在显著相关(朱明婧等,2010;汪艳等,2009).同样,对所选样本而言,一年后的PTSD阳性检出率没有显著降低,说明PTSD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另有部分被试一年后由PTSD阴性转为阳性,提示PTSD的潜伏期存在个体差异(柳铭心,汪艳,张兴利,朱明婧,施建农,2010),这就需要展开追踪研究来探查PTSD的变化.

以上研究表明地震所导致的孤儿心理问题较多,并且是罹患PTSD的高危群体,因此有必要在创伤性事件后及时对孤儿进行筛查,并对易于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进行心理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所造成的心理伤害.PTSD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最开始由高强度的应激源引发,然后由很多认知和环境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保持.因此,对儿童和青少年PTSD的测量必须考虑发展因素和社会情境因素.相对于其他儿童,孤儿的家庭功能和依恋关系受损,其PTSD发生发展存在自身的特点,然而就目前能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国内外专门涉及到灾后孤儿的心理行为研究非常少.这就提示我们探索灾后孤儿心理和行为发展特点迫在眉睫.我们急需了解不同受灾程度、灾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孤儿的心理行为特点,这样才能为国家制定宏观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也才能为心理援助及其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对孤儿进行PTSD的筛查和诊断,并采用序列研究对不同灾害地区的孤儿进行长期PTSD的流行病学的追踪调查.这样不但能够及时为心理健康促进提供指导,还能考察干预方式的有效性,以及PTSD不同潜伏期儿童的特点,从而揭示创伤后不同阶段不同个体PTSD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孤儿创伤论文参考资料: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创伤外科杂志

雾都孤儿论文

结论:灾后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其认知神经机制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孤儿创伤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孤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