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胡适论文范文资料 与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内涵、成因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胡适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1

《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内涵、成因影响》:本论文为您写胡适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 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针对实业教育与时代脱节的状况,力图以学制改革确立职业教育地位,主张职业教育要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需要、适应地方发展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胡适职业教育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进化呼唤下的产物,美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是它的主要理论渊源,同时其自身的求学经验也为之提供了有益启发.胡适推动建立了适应“时势之需”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普及,也开启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 胡适;职业教育思想;社会进化;理论渊源;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1-0073-05

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的先驱人物,非常重视国家教育发展.在美国求学时,他就立下了从文化教育入手,再造中国文明,挽救国家的宏愿:“今日教育之方针,在于为吾国造一新文明[1].”1916年,胡适在日记中记下人生抱负:“从根本下手,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等适以为今日造因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赖教育,故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2]胡适学贯中西,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仅就其职业教育思想做一研究.

一、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内涵

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他主张从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需要、适应国民生活与地方发展需要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改革实业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一)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需要

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呼吁改革实业教育,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应有地位.一战爆发使欧美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商业企业得以大量创立发展,因而急需大量产业工人,但当时的实业教育却不能适应新事业的需要.1912—1913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時政府修订的“壬子癸丑学制”重视发展实业教育,却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造成普通教育高速发展,实业教育却不断萎缩的局面.到1916年,全国中小学(包括幼稚园)达12万所,在校生达390.4万多人,分别比1912年增加38.9%和37.1%,而实业学校数虽然增至525所,在校生却下降至3万人,实业学校学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的百分比,由1912年的1.08%降到1916年的0.77%,也即从1912年的1∶92下降到1∶129,比值缩小了近30%[3].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实业教育,但没有得到国家和社会的真正重视,实业教育没有地位,极不发达.因此,改革国家教育制度,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发展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成为当务之急.1922年,新学制(史称壬戌学制)在这种背景下得以酝酿制定.

新学制草案由胡适主稿,充分体现了胡适依据国情、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思想.新学制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沟通,加大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的比重,标志着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4].新学制规定职业教育的实施分为“完全职业的与由普通而渐趋向职业的”两个路径.所谓“完全职业的”,即设置独立的职业学校和专门学校;“由普通而渐趋向职业的”是实行综合制,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在普通教育中契入职业教育的元素.这种综合制的特点,打破了以前职业教育只是学制中一个旁系的次要地位的制度设计,提高了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制度中的地位,使职业教育与各级普通教育及至大学教育互相融通,在各个层次上兼顾了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使学生发展有较大选择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发展方向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普及.

(二)造就实用人才,适应地方发展需要

胡适在留学时期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在《非留学篇》里对属于职业教育范畴的专科学校的办学方向作了清晰界定,认为专科学校的设立应该根据地方发展需要,他特别举例说明:“如江西之景德镇,可设瓷器专科学校,萍乡、大冶,可设矿业学校”.他认为专科学校有三大目的:一是在于造成实用人才;二是在于研求新法以图改良本行实业;三是在于造成管理之才[5].可以看出,胡适主张职业学校应该立足地方所需,造就实用人才,促进地方发展.

但当时很多学堂的办学方向却脱离实际,无视社会需求,生搬硬套教育部规程,开设不切实用的课程.对此,胡适感到痛心疾首,批评这是“亡国的教育”[6].为使学校办学与地方实际情况相适应,在学制改革中,胡适为职业教育发展做了系列“弹性”设计,即“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力”[7].在弹性的标准下,“职业学校之期限及程度,得酌量各地方实际需要情形定之”[8],“学校种类加多了等职业教育多至六种以上,年限有一年至六年的不同,内容有完全职业的与由普通而渐进趋向职业的两大类”.显然,由于这种“弹性”规定,使得学制系统从表面上看起来有“五花八门”的缺点,但胡适认为这个“五花八门”的特性是适宜国情的.他说:“中国这样广大的区域,这样种种不同的地方情形,这样种种不同的生活状况,只有五花八门的弹性制是最适用的”,“新学制的特别长处在于它的弹性.”[9]显然,新学制的“弹性”设计,就是引导学校重视地区差异性,根据当地实际办学,提供实用的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

(三)根据学生天性所长培养人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实业教育的初衷是实现富国强兵,辛亥革命以后,欧美教育思想得以逐步引入中国,以人为本,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思想开始代替实业教育的观念.胡适呼吁“不管男女,受教育都要学一种手艺,一种专门技术,能人人有饭吃”“务期人人有职业”,这样就不给国家社会增加负担[10].

胡适主张青年人应该学有技术而为社会服务,但具体选择学习什么样的学科,胡适认为“选科与择业是一件事”[11] ,应该选择自己天性所擅长的专门学科和职业,以自己所能贡献社会:“吾所贡献于社会者,惟在吾所择业耳.吾之天职,吾对于社会之责任,唯在竭吾所能,为吾所能为.”[12]正是在此逻辑下,胡适主张学生择业首先是个人标准,而后才是社会标准,因为个人标准是根据个人兴趣、性情接近哪门学科,适于哪一行业来制定的.胡适认为社会行业是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是多方面的,而一个人绝不可能会做每行的事,顶多会二三行,普通的都只能会一行,如果迎合社会需要,放弃个人兴之所近,成功的往往很少.所以胡适认为学校应该根据青年的天性培养人才,使他们的知识能力有创造性,能应付新的问题、新的环境,绝不能与学生个性智能背道而驰,为某种环境,某种家庭去设想.他提醒人们:“教育之宗旨在发展人身所固有之材性.目之于视,耳之于听,口之于言,声之于歌,手之于众技,其为天赋不可放废之材性一也.岂可一概视为小道而听其荒芜残废哉?”“教育之方法首在鼓舞儿童之兴趣,今乃摧残其兴趣,禁之罚之,不令发生,不可谓非千古一大谬哉!”[13]

胡适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内涵、成因影响为适合胡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胡适打牌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