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政策建议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建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政策建议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6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建议》:本论文为您写政策建议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具有将商业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面临的高交易成本内部化的制度优势,适应了我国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我国农村金融实现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两条腿走路”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本文分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针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改革之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现状;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12-0023-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2.05

一、引言

构建一个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是适应我国农村地区多元化、多层次金融需求的必然要求.事实表明,尽管经历和新中国年龄几乎相同的长时间发展,我国农村合作金融远未达到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理论上存在对农村合作金融生存土壤的质疑,实践中部分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保持消极态度.2014年初,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2014年 一号文件),在强化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三农”职责的同时,突出对新时期我国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肯定了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系统中的作用,显示了党 、国务院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有了新的重大政策导向,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将是当前农村中最有生命力的金融事业[1].因此,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方兴未艾之时,研究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构建我国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和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新型”,是和过去曾经失败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相对应.这两类机构因政府干预过多,忽略了社员的主体地位,最终轮为政府的金融工具,导致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状况难以为继,最终导致农村合作基金会被清理关闭,农村信用合作社则向商业化、股份制方向改革,已丧失了真正的合作金融性质.

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经济原则,结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指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为解决自身信贷约束难题,以入社者的股金为资本,实行 管理、为入社社员提供资金互助而自愿联合组建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其特征主要有:一是社员是合作金融的“主人”,即合作社成员具有客户和所有者的双重属性;二是信用合作社实行一人一票制度的 管理,而不是按股权进行 ;三是信用合作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占用费(利率)一般比商业性金融、民间借贷低,体现合作精神;四是盈余用于公共积累,一般不进行分配.

三、我国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

(一)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能有效地降低农村融资交易成本

商业性金融机构往往看重借款者的抵押品、信用状况等显性因素,而这正是农村低收入群体所缺乏的,导致了商业性金融服务这部分人群的交易成本过高,不能有效地服务农村经济.我国农村的信用特征主要表现为熟人社会信用,即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信用,从信息角度上讲,属隐性信息.新型农村合作性金融的制度优势在于其运作正是基于农村熟人社会信用和声誉约束,不需要抵押品和显性信用信息,通过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将单个农户面对各种商业金融组织产生的大量交易费用内部化,极大低降低了融资的交易成本,从而能够实现良性发展[2].

(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时代要求

我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特征明显,如何将分散、弱小的小农经济引向市场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劳动、技术和信息进行联合的专业生产合作社大量涌现,作为政府大力鼓励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论是其在产业链上的纵向发展壮大,还是其在业务经营中的赊购和赊销,都为合作金融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不仅形成了农户生产的互助合作关系,而且还形成契约和信用共同体,增强了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使得农村经营体制和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和农民的致富提供了重要的组织载体,极大适应了我国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3].

(三)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是缓解农村融资困境的关键环节

从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看,主要依赖商业性金融机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社等)向广大农户提供信贷资金.但商业性金融是以盈利为目的,注重是风险防范和盈利追求,这和农户贷款小额、分散的高风险、高成本显得格格不入,实践中也显得困难重重、停滞不前,导致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有些地区农户信贷服务甚至呈现弱化趋势.要改变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亟需增加金融组织和制度供给来提高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化程度,打破农户面对银行机构市场交易地位低下和银行面对分散农户市场交易成本高的瓶颈问题.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借助其在资金上的互助合作以及作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回归农村的 作用,从根本解决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信贷约束问题.

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基金会被取缔至2006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开展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工作之前(2003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市场化全面改革),这段时间我国正规、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处在一个空白发展阶段.之后,随着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银监会“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同时试点,我国新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才开始出现.此后,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纷纷出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动力既有来自于民间的自发组织,也有来自于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的主动推动,由于外部推动力度和主体综合能力的差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形式呈现多元化.根据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否纳入银监部门或地方政府统一的监管框架范围,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分为“正式”、“准正式”和“非正式”三种类型[4].

政策建议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形势和政策论文

政策论文

大一形势和政策论文

时事政策论文

形式和政策论文怎么写

形势政策论文格式

结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建议为关于政策建议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政策性建议与政策建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