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钱玄同日记论文范文资料 与1917年钱玄同日记中藏书和交往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钱玄同日记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6

《1917年钱玄同日记中藏书和交往》:此文是一篇钱玄同日记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钱玄同有记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始记于1905年12月9日,终于1939年1月14日,距钱玄同逝世仅三天,日记前后长达三十四年.除1911年全年缺失以外,其余每年都有断续不等的记载.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去世后,日记和藏书一起由其长子钱秉雄收存,“*”中部份日记由鲁迅博物馆,有部分日记被查抄,“*”结束后虽得以返还,但缺了二册.2002年5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十二卷本,由北京鲁迅博物馆编 《钱玄同日记》 手稿影印本,但此稿本字迹较为潦草紊乱,对读者来说极难辨识.

2014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杨天石主编的 《钱玄同日记》 标点整理本,经过编者杨天石等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将 《钱玄同日记》 标点整理工作得以完成.杨天石在 《钱玄同日记》 标点整理本前言中写道:“钱玄同日记,是主要为写给自己看的.或为备忘,或为个人道德修养,或为情之所发,不能自已.这种日记率性操弧,一任本真.其记录世事、人情者固然可贵,即使纯记个人经历或感情,也可以从中见到一个赤条条的未经包裹的‘自我’.其价值不言而喻.”

钱玄同日记早于其他“五四”时期文化名人(如胡适始于1911年1月、鲁迅始于1912年5月),其史料价值很高,为我们留存了清末民初的许多珍贵的历史史料.

《钱玄同日记》1917年1月3日记:“季刚所编 《文心雕龙章句篇札记》,余从尹默处借观,觉其无甚精彩,且立说过于陈旧,不但 《马氏文通》 分句、读、顿为三之说,彼不谓然,即自来句读之说亦所不取,谓句读一义二名等此说已不免胶柱鼓瑟.又谓句读有系于文义与弃于音节之异,故如 《关雎》 首篇,论文义止二句,而毛公以为四句,据此以为句读不分之证.吾谓句读之学本非中国古人所知,伪毛亨以 《关雎》 首篇为四句,本不足讥,今乃引此等陈腐之论,以图打消句读者有分之说,不亦异乎!(黄君此说,与胡适之之 《论文字句读及符号》 直不可同日而语).”

季刚即黄侃 (季刚),《文心雕龙札记》 是他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钱玄同从沈尹默处借来读了以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立说过于陈旧”,尤其“句读之说”错误多多.黄侃在 《文心雕龙札记》 中揭示了“章句”的几个不同含义,章句既是阅读古书时离章断句的符号,又是汉代学者注释文本的一种体例,也是作为语言单位的章句.对此钱玄同有不同的看法,当然不是以公开批评的方式,而是写在了自己的日记之中,并同胡适的论断作比较.同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过的钱玄同和黄侃,都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又同是我国文字学的两位大师.

钱玄同在留学回国后,于1913年到北京,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附属中学国文、经学教员,后又长期在国立北京大学兼课.1914年秋,黄侃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至北京大学国文系讲授文学概论、辞章学及中国文学史等课.钱玄同、黄侃早年的关系较好,钱玄同当年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是黄侃介绍的,俩人还一起研究音韵学,是章门弟子中公认的小学文辞高手,深受老师章太炎器重.后来钱玄同和黄侃不和,一方面是由于性格的不同 (黄侃性情比较乖戾),另一方面是思想和学术上的分歧:钱玄同主张白话文,黄侃反对;钱玄同不无偏激地主张废汉字用罗马字,黄侃更是强烈反对.钱玄同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并成为得力干将,黄侃的思想则偏于守旧.

1935年10月8日黄侃在南京不幸病逝后,钱玄同曾在挽联中沉重悼念:“小學本师传,更铀绎韵纽源流,专致力沉思汗藻,如何不淑,吾同门遽丧此隽才!”又在回顾中这样写道:“弟与季刚己酉年订交,至今有廿有六载.平日因性情不合,时有违言.惟民国四、五年间商量音韵,最为契合.廿二年之春,于余杭师座中,言不和,竟致斗口.岂期此别,竟成永诀.由今思之,吾同门中精于小学文辞如季刚者,有几人耶!”

《钱玄同日记》1917年1月11日记:“余极无聊,至大学访蔡孑民谈话,拟托其购 《旅欧杂志》及昔年吴稚晖、李真民诸先生所办之 《新世纪》.余前所有之 《新世纪》,不能携归,留置日本,寄存未生许.辛亥革命未生扶病归国,行箧悉是他人之整理,致玄同寄存之物不知流落何许.前此因章师疑吴君为‘苏报案’之告密者,遂乃薄其为人.又因其时保存国粹之心理颇炽,而《新世纪》则输入欧化、排斥国粹,坐是又不以其报为然.由今观之,告密之事,早经多人证实其无,则吴君之行自无可议,至国粹、欧化之争,吾自受洪宪天子之教训以来,弃保存国粹之心理已有大半年矣.今日思之,《新世纪》 之报,即为吾国言Anarchism之元祖,且其主张新真理,针砭旧恶俗,实为一份有价值之报,故拟托蔡君代觅也.”

又1917年1月13日记:“致函孑民先生,托其* 《新世纪》 及 《旅欧杂志》.”

《新世纪》 是由留法学生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于1905年6月22日在法国巴黎创办的周刊,其主旨是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至1910年5月21日停刊,共出版一百二十一期.《新世纪》 周刊是辛亥革命前出版时间较长的政论性刊物,主办者吴稚晖等和孙中山一直都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民国创立以后,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等均成为国民党的中坚力量.而 《新世纪》 周刊提倡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也是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来源之一,1920年代初期,陈独秀的一篇 《论政治》 (刊于 《新青年》 第八卷第一期),曾引发无政府主义和早期共产主义间的一场论战.

从日记来看,钱玄同是很喜欢读 《新世纪》周刊的,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常阅读,归国时因行李是别人整理而未携归,他时时念着这本周刊,便托蔡元培代为购买,可见 《新世纪》 周刊当时很难买到.钱玄同在日记中对 《新世纪》周刊评价很高,称其“主张新真理,针砭旧恶俗,实为一份有价值之报”.同时钱玄同早期曾接受系统的经学教育,倾向今文经学,政治上尊崇清王朝.至1903年后,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钱玄同开始由旧学转向新学,由尊清转向反满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钱玄同受无政府主义、保存国粹、经学等思想影响,这在日记中提到爱读 《新世纪》周刊也是相吻合的.钱玄同早期的思想是有些偏激的,他在文中曾这样表述:“凡事总是前进,决无倒退之理.最粗浅的比例,如我今年三十一岁,明年一定是三十二岁,决无倒为三十岁之理.故在一九一七年,便当干一九一七年的事情.其一九一六年以前,皆所谓‘鉴既往来察来兹’,凡以明人群进化而已.”

钱玄同日记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1917年钱玄同日记中藏书和交往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钱玄同日记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钱玄同用的格式日记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