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进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宏观经济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5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进展》:这篇中国宏观经济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决定着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质量.文章试图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述评.一方面,从文献综述中厘清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以及空间经济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围绕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全面提升的重点、难点和推进路径等核心问题,从文献综述中总结出一系列政策含义,讨论如何改变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从“结构失衡的增长”转向“结构协调的增长”需要何种新的增长机制,以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路径是什么,倡导经济内生增长由要素投入导向转向效率导向,依靠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全球化和空间效率提升,走高效工业化和高效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宏观经济质量;经济转型;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效率导向

一、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力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学术界基本一致的结论是要素投入型经济增长.资本增长率在1999-2007年期间达到13%,而在1979-1998年期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0%(王小鲁等,2009).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1978-1995年期间的0028~0038下降为1995-2005年期间的0010~0028(郑京海等,2008).这种没有明显技术进步的高投资高增长是以不良资产、高污染和高能耗为代价的,政府将承担经济增长的宏观成本(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稳定课题组,2005,200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旨在依靠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自主协调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方福前(2007)、钱淑萍(2008)、周叔莲(2008)、魏杰(2009,2011)、郎丽华、周明生(2012)等将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结构的特征归纳为“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其面临的资源需求约束日益突出,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紧张.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原因总体归为三个结构性因素:需求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过去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申广斯,2009;张旭,2010;魏杰,2011;栾大鹏等,2012),并导致产业结构偏重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李善同等,2008;朱光华,2009);过于依赖要素的投入,其产出的效率不高(王一鸣,2008,2011;葛扬,2010).

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及来源的核心指标.国外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增长理论中,Helpman(2004)全面综述了这方面的文献,所形成的一致性结论是:依靠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内是不可持续的;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实现的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国内关于TFP实证研究的视角和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本支持克鲁格曼(1999)的结论,认为中国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投入型增长(郭庆旺等,200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12);(2)考察改革前后中国TFP的动态变化:改革之前TFP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改革之后的TFP有明显的增长(王小鲁,2000;张军等,2003);(3)强调改革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快速增长(易纲等,2003),和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TFP呈下降趋势(王志刚等,2006;郑京海等,2008);(4)不是从中国总体去考察TFP的变化,而是从中国工业层次考察技术进步(涂正革等,2005;陈勇等,2007),以及省级地区层次研究TFP的变化(颜鹏飞等,2004;王志刚等,2006;傅晓霞等,2009;刘瑞翔等,2012;匡远凤等,2012).这些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中国TFP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贡献偏低.该方面的研究从省级地区层次和二或三位数的工业数据向地级城市和更细的行业层次延伸,不仅对TFP进行衡量和分解,而且考察TFP各构成部分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在衡量和分解TFP的方法上,既包括参数法又有非参数法.参数法还分为生产函数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非参数法主要指的是指数方法,例如Malmquist指数法.这两种方法都能对TFP变化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分解,但前者需要设定具体的生产函数,后者不仅不需要设定具体函数,而且还不要求完备的价格信息.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和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取决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的选择.迟福林(2010,2011)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升为第二次改革的主战场,并提出其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向社会公共需求转型,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型社会体制和政策体系;三是强调政府转型,尤其突出强调从生产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应当说,这三层含义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概括性,也和人们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直觉吻合(Poncet,2005;杨建龙,2010).但是,如果不能找出经济结构失衡和调整的内在体制性机制和核心问题所在,就不能对症下药.

吴敬琏(2011a;2011b)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始终不顺利的重要原因是体制性障碍仍未消除,例如,政府依旧保持对部分重要资源过大的配置权力,大部分重要生产要素仍由行政定价并导致价格信号严重扭曲;以GDP增长作为政绩的主要考核标准,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的收入结构,重要支出责任的过度下移,这些都促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在上述体制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追加的土地投入和资本投入为前提条件,其中资本或信贷资源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由于土地产权“并未落实到户”,农用土地转为城市商业用地时的增殖收益由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获得.由此导致了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愈来愈高,而劳动者报酬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占比却每况愈下.魏杰(2009,2011)的观点和此基本相同.

中国宏观经济论文参考资料:

宏观经济期刊

中国经济论文

中国工业经济期刊

宏观经济杂志社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结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进展为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