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世纪法国舞台论文范文资料 与十八世纪法国舞台上中国风尚勒萨日戏剧创作为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世纪法国舞台范文 科目:论文摘要 2024-02-15

《十八世纪法国舞台上中国风尚勒萨日戏剧创作为例》:本文是一篇关于世纪法国舞台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18世纪初叶的“中国热”、“中国风”,风靡法国社会文化生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支配了法国人的文化品味,并首先在法国戏剧舞台上,得到了强有力的文学回应.这在本世纪喜剧艺术界勒萨日等作家那里,得到了相应的展示.勒萨日在为巴黎圣—日耳曼和圣—洛朗两大集市剧院创作喜剧期间,一共写了三部有关中国题材的喜剧:《隐身阿尔乐坎》、《阿勒甘、水 、宝塔和医生》和《中国公主》.勒萨日这三部中国题材戏,在法国戏剧文学中塑造了最初的中国舞台形象,适时地向西方观众展示了包括外貌、言谈、举止、语言、风俗在内的中国人信息,为西方受众提供了中国视觉形象相对完整的摹本.

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中国风尚;勒萨日;戏剧创作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4)3-0030-07

18世纪是法国全面发现中国、倾慕中国的时期.对18世纪法国作家来说,中国不再像在16、17世纪作家那里一样,如晨雾弥漫、迷惑莫测的景观,而是一个可触摸到,遮之难蔽、挥之不去而富有魅力的存在和具象,崇尚中国成了那时代趋之若鹜的时风.这股“中国热”的历史潮涌,更激发了法国作家的想象力,使本来具有“神秘魅力”的中国题材更具吸引力.18世纪初叶的“中国热”、“中国风”,风靡法国社会文化生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支配了法国人的文化品味,并首先在法国戏剧舞台上,得到了强有力的文学回应:法国戏剧家竞相采集中国题材,一时间发展为18世纪上半叶法国戏剧舞台上的一种时尚.正如权威批评家实地考查所描述的,“中国风尚如此不可抗拒,似乎舞台上少了必须出场的中国人,就不称其为真正的戏剧或歌剧表演了.”①“中国人”纷纷登上了法国戏剧舞台,由此开启了戏剧领域的中法文学对话,并承担了施和影响的角色.这在本世纪喜剧艺术界勒萨日等作家那里,得到了相应的展示.

一、贴上“中国标签”的法国喜剧:《隐身阿尔乐坎》和《阿勒甘、水 、宝塔和医生》

勒萨日(Alain René Lesage,1668-1747)出生于巴黎外省一个公证人家庭,少年时代便沦为孤儿,曾到巴黎学习法律,并在包税局当过小职员,后来以写作为生,专事喜剧和小说创作.作者一些名作,如喜剧《杜卡莱先生》(Turcaret,1709)、小说《吉尔布拉斯》(Gil Blas,1715-1735)和《瘸腿魔鬼》(Le Diable boiteux, 1707)等,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②.他作为法国18世纪前期戏剧界引进中国题材的先驱作者,其几部实验性的代表之作,也渐渐为我国圈内学者、读者所知晓,近数年来引发了海峡两岸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关学者专攻、开发的兴趣,并取得了初步实绩③.勒萨日对中国题材的兴趣并非一日形成,据考,他在为巴黎圣—日耳曼(Saint-Germain)和圣—洛朗(Saint-Laurent)两大集市剧院创作喜剧期间,一共写了三部中国喜剧:第一部为《隐身阿尔乐坎》,首演于1713年;第二部剧名叫《阿勒甘、水 、宝塔和医生》④,1719年写就,1723年在圣—日耳曼集市演出;第三部是1729年在圣—洛朗集市上演的轻歌舞剧《中国公主》.

勒萨日最早涉足中国题材的“中国戏”,是1713年7月30日上演于圣—日耳曼集市剧场的《隐身阿尔乐坎》(Arlequin invisible)⑤,即《中国王宫里的隐身阿尔乐坎》(L’Arlequin invisible chez le roi de Chine),这是一部独幕九场(Scène)字板滑稽歌舞剧(vaudeville par écriteau),作曲者为吉勒(Gilliers).本戏一开场,舞台上的布景便是中国皇帝的寝宫,出场人物就是魔鬼阿斯魔歹和阿尔乐坎,后者是勒萨日时代法国和意大利喜剧中经常出现的“搞笑”的丑角.

此剧一开场,便让读者(或观众)“嗅到”了浓重的滑稽、怪诞的喜剧的味道.剧作家在此袭用了小说家成名小说《瘸腿魔鬼》里采用的技法,由获救的跛足魔王引领剧中主人公阿尔乐坎,飞越欧亚大陆,来到了东方帝国首都北京.和小说《瘸腿魔鬼》西班牙故事背景不同,此剧是勒萨日首次采用中国题材,但一如其小说“披着异国的伪装”,实际上所描绘的则“是法国的现实”⑥,作者在此采撷中国题材,亦是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现实生活的看法和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是“借东方佳酿,浇胸中块垒”的法国作家惯常技法.如此,由跛足魔鬼阿斯魔歹引领“善变”、“善闹”、善于“搞笑”的丑角阿尔乐坎,在中国皇宫(中国皇帝家),演练出勒萨日的首出滑稽有趣的喜剧:魔鬼阿斯魔歹首先带着阿尔乐坎参观了中国皇帝的寝宫,他们在那里看到了满室的奇珍异宝.一眼看到这些珍奇,贪婪好奇的阿尔乐坎便被“迷住”了,在阿斯魔歹的纵容、鼓舞下,就往自己的口袋里塞满了珠宝首饰,事毕后要求妖魔赐他隐身术.阿尔乐坎凭此“隐形”、“现身”的魔术,悄然潜入了中国皇后的卧房.剧作家在此引进、塑造这个“隐身”丑角的意图,显然不仅要让西方读者(或观众),到中国皇宫来,瞧一瞧满室的“千种珍宝”,还力图引领他的西方受众,到这座“奇异瑰丽”的皇宫深院,看一看到底有怎样的东方“奇遇”.

跟随舞台上阿尔乐坎“时隐”“时显”的身影和足迹,剧作者一下将读者(观众)的视线,推进到皇后卧房现场,让他们目睹到中国皇后背着皇帝幽会情人的场面,剧情由此步入 .隐身丑角阿尔乐坎,始终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始作俑者.我们看到舞台上的阿尔乐坎,在皇后私会偷情时,隐形登场,别人都看不见他.他走近那对情人,放肆地为所欲为,偷走水果、偷喝饮料.当鼓乐之声宣告皇帝驾到,众人慌成一团时,他则跳上宝座,咀嚼着他偷拿的水果.当皇后慌忙和皇帝晤面、交谈,欲盖弥彰时,他就隐形在他们身旁,对皇帝进行百般戏弄.如此这般,隐身阿尔乐坎大闹中国皇宫,就这样演绎出了一场吸引西方人眼球的喧闹而新奇的戏剧场面.

勒萨日的首部“中国戏”《隐身阿尔乐坎》,就这样在“贴心丫鬟”和“中国皇帝”的对唱中,以轻松、快乐的滑稽喜剧——闹剧收场.名曰“中国戏”,究其实,不过是贴上“中国标签”的法国、意大利时兴的滑稽闹剧而已.舞台上出现的中国人形象——“中国的伟大君主”及其偷情的皇后,充其量不过是剧作家用来讽喻、取乐的对象,他们在勒萨日喜剧舞台上登场亮相,充分体现了18世纪初叶法国文界趋之若鹜地描写中国的时尚,投合了法国公众要了解中国的迫切愿望,因而受到当时广大观众的欢迎.

世纪法国舞台论文参考资料:

新世纪周刊

结论:十八世纪法国舞台上中国风尚勒萨日戏剧创作为例为关于对写作世纪法国舞台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17世纪法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