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饮食文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中国当代市民小中饮食文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饮食文化范文 科目:期末论文 2024-04-09

《论中国当代市民小中饮食文化》: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中国当代小说中关于市民文化的书写,真实地反映了普通市民的衣食住行、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其中,饮食文化尤其成为作家表现的重点,从而体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池莉、王安忆、陆文夫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武汉、上海、苏州市民的饮食特色和饮食文化,于日常生活细节中彰显普通市民的饮食追求.

关键词:市民小说;饮食文化;审美情趣

中国当代小说中关于市民文化的书写,真实地反映了普通市民的衣食住行、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在的众多小说中,衣食住行成为体现人们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从而折射出普通市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形态.在百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普通市民的衣食起居和幸福指数越来越得到作家和读者的关注,民以食为天,因此,热衷于市民小说创作的作家,诸如陆文夫、池莉、方方、王安忆、刘震云等,更是乐此不疲地在他们的小说中展现不同地域丰富的饮食特色和饮食文化,成为中国当代市民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引人入胜.

一、池莉和武汉市民的饮食文化

池莉是武汉人,生于斯,长于斯,深为武汉人而自豪.从小到大看惯了武汉市民的日常起居,民风民俗.平凡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穿衣吃饭是池莉汉味小说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视角,无论是特色小吃还是普通的家常饭菜,无不透漏着武汉饮食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池莉对饮食文化很有研究,并且在她的小说中描写生动,表现到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武汉话题·二十七则》里,池莉不惜用大量笔墨来描写武汉的小吃,对武汉的传统小吃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油糍、小罐鸡汤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这些小吃今不如昔的退化现状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

在池莉的小说中,关于武汉传统小吃的介绍随处可见,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作者借小说中的王老太之口对武汉的小吃做了精辟的总结:“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启恒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洑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1]这些小吃代表着武汉人的饮食喜好,是武汉城市的直接代表.很多小吃经济实惠,符合普通市民的消费要求,成为武汉人的骄傲.

除了武汉的传统小吃,普通的家常饭菜也是池莉津津乐道的对象,在《烦恼人生》中,下班回家的印家厚,对妻子准备的家常小菜深感欣慰:红烧豆腐和汆元汤,一叠绿油油的白菜和一碟橙红透明的五香萝卜条.普通的家常小菜处处透着生活的温情.在《来来往往》中,池莉对吉庆街的家常小菜的描写令人垂涎欲滴:“菜是康伟业时雨蓬两个人一块儿点的,他们点的凉菜是凉拌篱篙,凉拌田螺,糖醋藕片,红油虾球;热菜是爆炒鸭雜,红烧鱼籽豆腐,白椒猪血,臭干子堡,干煸刁子鱼,紫菜苔炒腊肉;蒸菜是两阳三蒸:粉蒸带皮腿肉,粉蒸青鱼肚膛和粉蒸茼蒿;汤是砂锅炖的腾汤,腾汤里面是一定要炖进枸杞、红枣、党参和米粉的.康伟业和时雨蓬点菜点得兴高采烈,恨不能将吉庆街的家常美味一网打尽.”[2]由此看来,家常人生离不开人们对特色美食的追求,追求中尽显着武汉市民的文化性格以及他们精明务实的品质.池莉将这种人生追求世俗化了,更加体现出一位作家对于普通市民衣食住行的终极关怀.

二、王安忆和上海市民的饮食文化

上海市民的饮食特色处处体现着讲究和精致,久居上海的王安忆将这种讲究和精致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小说中,开启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别具一格的美食传说.王安忆有着执着的上海情结,倾心于描写上海市民的一日三餐,以日常生活的细节揭示人生的真实.在《“ ”轶事》中,王安忆眼中的上海生活是这样的:“这里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样富于情调,富于人生的涵义:一盘切成细丝的萝卜丝,再放上一撮葱的细末,浇上一勺热油,便有轻而热烈的声响啦啦地升起.即便是一块最粗俗的红腐乳,都要撒上白糖,滴上麻油.油条是剪碎在细瓷碗里,有调稀的花生酱作佐料.它把人生的日常需求雕琢到精妙的极处,使它变成一个艺术.上海的生活就是这样将人生、艺术、修养全都日常化,具体化,它笼罩了你,使你走不出去.”[3]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市民对于饮食的审美追求.

在《长恨歌》中,为消磨时光,王琦瑶和严师母等邻居聚在一起,聊天、打 、吃下午茶.严师母对于饮食的追求充分体现着讲究.打牌闲聊过后,待莲心汤煮好,严师母便差保姆去买蟹粉小笼,并嘱咐保姆一定坐三轮车回来,一则免得乘公共汽车挤漏了汤水,二则到时小笼包子还烫着嘴.天晚了,严家师母就会叫保姆烧个八珍鸭,这可是过年才吃的哦.王琦瑶对于日常饮食的追求则以精致见长.买一只鸡,片下鸡脯肉留着热炒,然后半只炖汤,半只白斩,再做一个盐水虾,剥几个皮蛋,红烧烤鼓,就有了四个冷菜.这种对于饮食的讲究和精致堪称一种境界,就像周作人的《喝茶》一样: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这种生活的情趣和王安忆小说中所表现的一样,处处体现着普通市民的饮食观念和人生形式.

三、陆文夫和苏州市民的饮食文化

陆文夫被称为美食家,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描写苏州饮食文化特色的小说,他的这些小说被称为“糖醋现实主义”,尤其是他的小说《美食家》发表之后.陆文夫对于吃颇为讲究,是一个文化食客.这就使得《美食家》中的朱自冶无时无刻不追求着吃喝的最高境界:喝茶要选门石路的茶楼,那里的茶楼有考究,茶楼上有几个和一般茶客隔开的房间,摆着红木桌、大藤椅,自成天地.沏茶的水是天落水,茶叶来自于洞庭东山,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宜兴出产的紫砂壶泡茶,别有一番滋味.

《美食家》中,陆文夫非常细致地介绍了苏州的传统菜肴,如松鼠鳜鱼、笑蓉鸡片、蜜汁火腿、雪花鸡球、蟹粉菜心、菊花鱼、*蹄膀、剔心莲子羹、桂花小圆子、藕粉鸡头米等.除此之外,还有家常炒菜,如白菜炒肉丝、红烧鱼块、大蒜炒肝、豆腐干,辣白菜,兰花豆等.这些菜肴来自于民间,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浸泡,深得苏州人的喜爱,体现了苏州市民的饮食观念.

此外,陆文夫还兴致勃勃地介绍了颇具特色的“头汤面”“酱方肉”“糟鹅”“天下第一菜”(锅巴汤)“鲃肺汤”“活炒鸡丁”“石湖船菜”等菜肴的特色和做法,其中有的详细介绍了名称来历和有关的传说,令读者大开眼界.因此,陆文夫和苏州市民的饮食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美食家》是一幅真正的苏州美食画卷.

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集中了各民族烹饪技艺的精华,综合了多种文化现象.由古至今,在文学作品中传扬中华优秀的美食文化已经成为作家的自觉地责任.池莉、王安忆、陆文夫对于普通市民的饮食文化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描绘,丰富了中国当代市民小说的文化内涵,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池莉.池莉文集2[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2]池莉.池莉文集3[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3]王元化.九十年代反思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饮食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华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2000字

结论:论中国当代市民小中饮食文化为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国饮食文化八大菜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