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价值观概念论文范文资料 与文化变迁中价值观概念、结构和方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价值观概念范文 科目:研究生论文 2024-02-18

《文化变迁中价值观概念、结构和方法》: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价值观概念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 价值观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导向作用.研究从价值观的概念、结构、方法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以往价值观研究进行了分析.价值观的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中都存在差异,但仍可提取出具有文化普适性的本质.价值观的结构在早期存在较多的结构类型,并存在混淆和界定不清的问题,后期的价值观结构研究开始逐渐凸显文化特性.价值观的研究方法从早期哲学思辨方法、文化人类学的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发展到较高实证水平的测量法和实验法,目前正在向神经科学的脑成像法发展.未来价值观研究可在文化层次、社会层次和个人层次上,对现有研究进行继承和突破,揭示出价值观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内在机制.

关键词 文化变迁;价值观;行为导向;研究方法;价值观结构

分类号 B849:C91

价值观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课题,哲学、*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教育学,甚至神经科学都从各自立场出发对价值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哲学是对价值观探讨最多的学科之一,它着重探究价值范畴和价值判断观念体系的实质(王顺达,2014);*学着重探究价值观的评价、规范和导向作用,以使人们按照社会统一价值观规范行为(胡建,1999);心理学特别注重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心理过程、功能以及测量等问题的研究(贺荟中,连福鑫,2011);社会学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上探究某一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和价值观的交互作用(许欣欣,2005);文化人类学则关注人类价值观所蕴含的文化普适性和文化特殊性,以建立具有文化普适性的人类价值体系(张海钟等,2012);经济学试图从人类对价值的评价和需要、动机视角出发,将价值观视作决定人类经济行为的深层原因:教育学则主要强调价值观形成和改变对个体社会化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引导(傅永春,2013);神经科学是新加入到价值观研究队伍中的新兴学科,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从价值观、价值观结构等方面寻找价值观的神经实体证据,对价值评价、价值决策等相关过程进行神经活动分析,来发现个体价值观和部分脑区活动的相关关系(韩世辉,张逸凡,2012).可见,多学科的研究都对价值观研究作出了贡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变迁和文化融合都对当代人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Ⅱ向,价值观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面临着一些新的课题,这些新课题的完成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共同完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价值观的新变化和价值观研究的发展历史轨迹是否能有序衔接,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是否得到了完善?基于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文章从价值观的概念、结构和方法等基本问题着手,对价值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1 价值观的概念及其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价值观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价值观自身的特点导致价值观的概念、结构、研究范畴等问题一直较为模糊,直到Kluckhohn(1951)对价值观作出操作性的解释开始,价值观的概念才基本达成一致,他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自Kluckhohn对价值观的界定开始,是否“值得”逐渐成为了衡量价值观和相关人格特质的重要标志.Rokeach在1973年提出价值观是从一个人的希望、欲求、需要、喜爱、选择以及他认为值得要的、较合人意的、有用的、必须做的,直至社会禁止的、认可的或强制的一切,Rokeach将价值观视为一种信念,它既具有动机功能也具有评价性功能,同时还具有规范性和禁止性,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指导.在此基础上,Rokeach区分了终极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并从这两个维度上构建了价值观结构,并开发了价值观测量工具(周越,徐继红,2013).这些早期对价值观概念的讨论为西方乃至世界关于价值观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后续研究基本延续了这些经典概念的基本内涵.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很多学者也对价值观进行过界定,如,Super(1970)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想要达到的目标,此目标或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是一种联系,或是一种物质条件;Feather(1980)将价值观视为某种抽象结构,它既是过去经验的沉积或总结,也是个体从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信息输入的复制品;Hofstede(1984)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偏爱某种情形胜过其他情形的普遍倾向.可见,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概念既侧重对早期经典概念中心理成分的重视,又强调了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作用,如,Super和Hofsteded强调价值观心理成分的重要性,而Feather强调了价值观形成中过去经验的重要性,即强调社会环境对价值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期,Schwartz和Bilsky(1987)在总结以往价值观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价值观是信仰的观念,是关于值得的终极状态或行为,是超越具体情境的、引导选择或对行为及事物的评价和按照相对重要性的排列,并提出,“价值观是合乎需要的超越情境的目标,它们在重要性上不同,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或其他社会存在中起着指导原则的作用”.可见,Schwartz在价值观的概念界定上,既注重个体的心理成分,也注重社会因素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他强调“合乎需要的超越情境的目标”就凸显了价值观和社会情境的关系.

我国学者宁维卫(1996)在归纳总结国外价值观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价值观的7个核心特征:信念、终极状态或行为、稳定、选择、指导、观念的一致和社会制约,这对我们准确把握价值观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内地和港台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始对价值观进行研究,台湾心理学者杨国枢(1988)所开展的价值观研究侧重从不同社会文化中揭示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如,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和人之间交往,提出了面子问题、关系问题、缘分问题、人情问题、权力问题等.在后续的研究中,杨国枢(1994)明确提出华人社会价值观应被看作是一种偏好,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或目标的一种持久性偏好,这种偏好在性质上是一套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的信念,这一概念基本延续了西方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对价值观基本内涵的界说,强调价值观的心理成分.大陆研究者黄希庭是较早在大陆开展价值观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他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和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1989),和杨国枢的概念不同,这一概念更加强调个体价值取向的情感因素,侧重从符合和不符合自身观念系统,及其伴随的情感反应为出发点来考量个体的价值观,而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20世纪80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利益至上的价值多元混沌期.

价值观概念论文参考资料: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结论:文化变迁中价值观概念、结构和方法为适合价值观概念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个人价值观概念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