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借词论文范文资料 与呼伦贝尔方言词汇中借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借词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28

《呼伦贝尔方言词汇中借词》:本论文可用于借词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借词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多民族长期共同居住、文化交流,必使外来词产生于语言中.呼伦贝尔方言受蒙、满、俄罗斯等多民族语言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给汉语方言词汇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汉语方言表达更加丰富,也使呼伦贝尔方言词汇呈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从呼伦贝尔方言中的借词出发,讨论借词的语音、结构、字形形式及词义变化,试为呼伦贝尔方言词汇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呼伦贝尔方言;借词;产生;形式;变化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184-03

萨丕尔指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物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很难指出有完全孤立的语言或方言”.①多种民族接触时,自然要从对方接收新事物、新概念,如果本民族的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词语表达,那么一般就将对方的词语直接音译或稍加改造,成为本民族的借词.呼伦贝尔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多种民族相互交流,必然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而语言的借用则是各民族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呼伦贝尔汉语方言中吸取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词语,形成呼伦贝尔方言的特色.

一、呼伦贝尔方言中借词的产生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呼伦贝尔这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自然环境、民族风情造就了其独特的语言特点.

呼伦贝尔市南部和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和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和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汉、蒙古、回、满、达斡尔、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等32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是呼伦贝尔市人口最多的民族.历史上,汉族虽晚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迁入这个地区,但同样为建设呼伦贝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多民族杂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呼伦贝尔地区是多种语言并行的,自然语言接触也就频繁密切了;从地理位置看,和俄罗斯、蒙古接壤,自然和两国经济来往密切,语言自然也会相互影响.多种语言长期接触、融合、渗透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呼伦贝尔汉语方言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借词比较丰富这一语言特点,为呼伦贝尔方言词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呼伦贝尔方言中的借词

从呼伦贝尔方言中借词的产生原因我们不难看出,呼伦贝尔地区长期混杂居住着汉、蒙、满等多民族,他们长期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语言相互不断地在渗透、融合;同时地处三国边界,和蒙古国、俄罗斯有频繁交往,从外语中吸收的词语也很多.这些借词一直活跃于呼伦贝尔日常口语中,不仅丰富了呼伦贝尔方言词汇,还使呼伦贝尔方言词汇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蒙语借词

呼伦贝尔地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蒙汉两民族有着长期的交流,在语言、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相互影响都比较大.在长期民族交流过程中,有很多蒙语词汇借用到汉语中,一直活跃于人们口语中,有些借词甚至已经进入到汉语基本词汇中,已生根发芽.

从蒙语借来的词多数是名词.有些已经进入汉语基本词汇中,如,胡同(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站(行途中停下休息的场所)、戈壁(大范围的沙漠地区)、哈巴狗(一种家犬)、哈达(蒙古人民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等等;有些借词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方言,如,那达慕(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勒勒车(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以牛拉动的交通工具)、苏木(一种介乎旗及村之间的行政区划单位即乡级行政区)、苏木达(乡级行政区单位的一把手)、嘎查(行政村)、嘎查达(行政村一把手)、草库伦(草场围栏的一种形式)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把式(蒙语愿意为“老师”,借用到汉语后表示老手、行家、本领、技能等多义);除此之外,在呼伦贝尔地名中借用蒙古语音译的专有名词比较丰富,如,海拉尔(蒙语“哈里亚尔”的音译,意为“野韭菜”)、室韦(蒙语为“森林”之意)、阿尔山(蒙古语“圣水”之意)、达赉湖(“达赉”蒙古语意为“海”,又称呼伦湖)、阿拉坦额莫勒(意为“金马鞍”)博客图(意为“有鹿的地方”)、额尔古纳(意为“以手递物、捧呈、递献”)等等.

(二)满语借词

满族和蒙汉两民族在历史上交流也很频繁.满语作为满族的母语已经从这个民族主体中消失,如今汉语基本上完成了对满语的替换.在两种语言存亡斗争中,满语作为矛盾对立面的反动,在学习汉语时把自己的语言融合于汉语中,影响汉语方言乃至汉语普通话,尤其在词汇方面比较明显.在呼伦贝尔方言中遗留不少满语词汇,至今人们也在频繁使用.满语借词中纯音译词比较多.

1.名词

波棱盖(膝盖)、胳肢窝(腋窝)、嘎拉哈(猪、牛、羊等动物的膑骨)、藏猫儿(捉迷藏)、旮旯(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老嘎达(排行中最小的)、疙瘩(处,地方)、萨其马(一种食物)、档案(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搭档(合作伙伴)、马褂(起源于满族骑马是穿着的服饰,短褂)、马勺(一种生活用具,带柄的炒锅)、今儿个(今天)、明儿个(明天)、后儿个(后天)、前儿个(前天)、扎兰屯(满语“扎兰”,即汉语“佐领、参领”之意;满语“屯”,即是“村子”的意思)、满洲里(“满洲”是清代满族的名称,后音译为满洲里,作为城市名)、牙克石(由满语“雅克萨”音译而来,意为“涮坍的河湾子”)等等.

2.动词

烧烤(炉灶烤肉)、巴不得(对某事物迫切希望)、恨不得(表示一个人的强烈愿望)、和弄(混合搅拌)、划拉(打扫、搜罗捞取)、埋汰(败坏别人的名声)、瞎掰(瞎说,信口胡说)、撒目(东张西望)、咋呼(吆喝;炫耀;一惊一乍)、摩挲(用手抚摩)、掰扯(说话,讲道理)等等.

借词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呼伦贝尔方言词汇中借词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借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外来词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