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社会政策论文范文资料 与型社会政策:我国社会福利的路径选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社会政策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16

《型社会政策:我国社会福利的路径选择》:本文关于社会政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我国社会福利政策虽然存在不同的模式之争,但总体上遵循从“补缺型福利政策”转向“制度型福利政策”的发展逻辑.然而,不管是“补缺型”社会政策还是“制度型”社会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权利”不断拓展的“权益”要求和不断增加的财政负荷.因此,必须推动以“再分配”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策向以社会投资或生产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型.

[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 福利政策 ;“补缺型”社会政策;“制度型”社会政策;福利国家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7)07-0054-14

我国应该选择何种社会福利模式,学界一直存在三种观点:“底线公平的社会福利”(景天魁,2004)、“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王思斌,2009;代恒猛,2009;张映芹,2010)和“普惠性社会福利”(郑功成,2008;王春光,2011).纵观三种类型的福利观,它们尽管在福利资源供给项目和发展政策方面有所差异,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强调权利享有的平等性和福利资源供给的公平性.从社会政策类型而言,它们遵循从“补缺型福利政策”转向“制度型福利政策”①的发展逻辑.诚然,这一逻辑总体上符合近代以来社会政策的发展规律,然而,自从人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不管是“补缺型”社会政策还是“制度型”社会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权利”不断拓展的“权益”要求和不断增加的财政负荷.因此,必须推动以“再分配”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策向以社会投资或生产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型.

一、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及其反思

(一) 从“补缺型”社会政策到“制度型”社会政策

“补缺型”和“制度型”是传统社会政策的经典划分,最早由威伦斯基(Wilensky)和勒博(Lebeaux)提出.“补缺型”社会政策强调家庭和市场的作用,认为家庭和市场是保障个人需求的正常福利结构,只有在市场和家庭供给无效时,国家和政府才向个人提供不超过维持生存最低标准的援助.在该模式下,接受福利的往往是社会的弱者或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暂时性、替代性是其主要特征.“制度型”社会政策则强调国家和政府在福利供给中的作用,认为社会福利不再局限于特殊的群体(如穷人、病人、残疾人等),而面向全体公民开放,向个人提供福利、满足人们的福利需求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在该模式下,社会福利开始成为公民的一项正当的社会权利,不再是具有“人道”性质的仁慈或施舍[1](P145).威伦斯基和勒博对社会类型的划分之所以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以“类型化”的方式概括了社会政策在历史阶段的实践形态,“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逻辑的产物”[2].

1601年,随着“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补缺型”社会政策率先在英国建立,这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开始萌芽.一方面,它拓展了传统社会福利供给的路径(社会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另一方面,国家有限干预社会福利开始合法化,“政府开始越来越多地负责公共健康与教育,负责管理矿山与工厂的工作条件,负责防止对妇女和儿童的剥削”[3](P24),所有这些举措,都极大地缓解了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补缺型”社会政策的弊端开始凸显:其一,“补缺型”社会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救济而不是积极的预防,这意味着即使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国家也无法保证增加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面对大规模的贫困,“补缺型”社会政策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其二,“补缺型”社会政策将国家提供的服务视为施舍、恩惠,而不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受助者往往以失去尊严为代价;其三,当人们对诸如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基本社会服务需求日渐上升时,“补缺型”社会政策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制度性”社会政策是伴随着福利国家的形成而确立起来的,相较于“补缺型”社会政策,它对实现社会权利的价值在于:一方面,保障每个公民的社会需求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公民陷入生活困难时,有权请求国家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公民不仅有权要求获得最低生活保障,而且有权要求过体面的生活.

(二)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一度进入“黄金时期”,不仅经济高速发展,而且还形成了完备的福利制度体系和福利文化理念,大部分人认为,随着政府对社会福利的承诺日益制度化、体系化,社会福利作为社会的第一道防线,终将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制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剧烈的经济衰退,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受到来自各方的强烈批评.新认为,福利国家“制造出来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福利国家不但不能有效地调和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反而加剧了冲突,甚至还阻碍了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有效发挥.换言之,福利国家不仅导致经济趋向衰退,使得经济产生“超负荷要求”,而且也未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同时还导致福利者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国家不堪重负.一方面,在工业社会后期,那些已经建立起的福利国家,开始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一是福利开支的不断增加使得国家财政难以为继.以英国为例,“社会福利开支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内增长了2.7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由原来的144%上升到29.4%.进入80年代后,这一比重继续升高,1983年的社会福利支出高达527亿英镑,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4](P107).二是不断增加的企业成本也降低了这些福利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不管是政府直接提供的社会服务还是间接提供的财政福利和职业福利,这些福利开支大部分最终由企业雇主负担,势必由于财税负担和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而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5](P246). 三是高福利国家往往会出现“福利依赖病”.完善的社会保障在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寄生其中的“食利”阶层,他们依赖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福利,安于现状,懈怠于找工作,不仅致使社会丧失活力,而且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正如批评者所言,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6](P14).另一方面,工业社会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很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的社会需求.在一些发达国家,虽然经济高速发展,整体福利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有部分群体并没有在经济发展中获益,贫穷、失业、暴力、犯罪、吸毒现象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严重失衡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更加严重,特别是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带来相应的社会发展,反而使财富分配与社会收入发生严重倾斜.扭曲发展不但体现在贫困、匮乏、医疗和住房不良等资源再分配上,而且还体现在影响资源分配的权力、地位和机会不均上,在许多国家,数量较少、地位较低的族群往往受到歧視,无法拥有正常的就业机会.

社会政策论文参考资料:

大一形势和政策论文

时事政策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形式和政策论文怎么写

形势政策论文格式

社会心理学论文

结论:型社会政策:我国社会福利的路径选择为关于社会政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社会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