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敦煌飞天论文范文资料 与从北凉追溯至宋元时期敦煌飞天形象的演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敦煌飞天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6

《从北凉追溯至宋元时期敦煌飞天形象的演变》:这是一篇与敦煌飞天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飞天”形象起源于敦煌莫高窟,是印度佛教文化在传入中国后的,与中国道教、文化、政治碰撞的产物.对我们来说,“飞天”形象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因为它是莫高窟众多壁画形象的一种,更是历史长河里,文化和艺术不断积累演变的瑰宝.本文研究了“飞天”形象从北凉至隋唐时期发展蜕变、历经辉煌,而在唐后期至元明清,随着政治和宗教的影响,逐渐没落,开始呈下坡式发展的形象演变之路.

关键词:飞天;莫高窟;壁画形象

敦煌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名城,是亚欧文化和东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枢纽.佛教传入中原,在北魏的大力提倡后,做到以蓬勃发展,敦煌成为佛教传播发展的沃土.

据考究,“飞天”形象最早是印度佛教文化的产物,印度将化身到天界的神仙称为“天”,“外国呼神亦为天”,这句引自玄奘法师的《金光明金疏》的话也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一部分人认为敦煌飞天,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外艺术形象融合的产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而更倾向于是紧那罗和和乾达婆的结合体,没有性别,可男可女.乾达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它周身遍布香气,故而又称香间神.他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礼赞,栖身于花丛之中,飞翔于天空之上.紧那罗同理,意译为“天乐神”,又称妙音神,它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但却不能飞翔云霄.所以飞天形象中衣带飘扬、载歌载舞、翩迁起舞的形象也就有据可循了.传说中,乾达婆和紧那罗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是一对甜蜜恩爱的夫妻,一个善歌,一个善舞,成双入对,和谐自然.

后来佛教将这二位天神化为已用,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法师《音义》载曰:“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但是在佛经记载中,飞天形象似人非人,头上还长着角.与敦煌壁画上飞天的婀娜多姿,相去甚远.

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

而现在传世的敦煌飞仙却已在中外文化碰撞交融后,乾达婆和紧那罗合二为一,复而杂糅进道教羽人、中原升仙概念,沿着丝绸之路东传的佛教,飞天开始在敦煌洞窟上蹁跹起舞,历经十朝千余年,在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了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所承载的意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一、追源溯踪,男性飞天占据大半江山

最古老的飞天形象当属西域式飞天,也是高昌飞天传入中土后的最初形态,基本是椭圆脸型大眼睛白鼻梁,穿着大裙大巾,与西域龟兹地区的飞天形象分外相似,不同的是衣着装束.

敦煌石窟始建于北凉期间,那时候洞窟大多是对西域洞窟的模仿.那个时候的飞天是什么样子呢?浓眉大眼,鼻梁高耸,眼窝深嵌,异域风情较为浓厚,毫无疑问,是以男性形象最先问世,并且姿势动作平仄僵硬,舞蹈动作单一,大多飞舞形象以“U”型呈现,如图1所示.

二、佛教东传,女相飞天初见端倪

北魏时期,佛教东传进入古老的中国.印度的佛教艺术也不免入乡随俗,呈汉化趋势.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形象,大体上还保持着印度式或西域式飞天的特色,但有一些飞天形象,在道教和佛教作用下,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圆润风雨转变成秀骨清像,保持了北魏时期,雕刻作品的基本特点,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协调.部分飞天头扎圆髻,顶覆圆光,身材比例纤细修长,有些飞天腿长直达腰身两倍.它们飞翔的姿态婀娜多姿,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早期壁画中的飞天,笔法简朴直率,不做繁琐的细节描述,下笔直取本质,韵律感十足,及其生动传神.

三、佛道融合,男女飞天好不热闹

北魏至北周时期,佛教西传正式入土中原,进入了敦煌地区.这个时期,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相互融合,出现了“三合一”式飞天.有头顶圆光、肤色黝黑的西域式飞天,有造型清秀、阴柔婀娜的中原飞天,还有佛道融合的男女混搭式中原飞天.

中原式飞天,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道教式飞天失去了原本飘逸的羽翅,转变为裸露上身,脖系项圈,腰围长裙,肩披彩带.

西域式飞天顶部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5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伎乐飞天.

四、逆风翻盘,婀娜多姿少女飞天

隋朝立国短短三十余年,隋文帝杨坚与隋炀帝杨广均崇圣佛教,在这时期佛教如日中天.莫高窟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建了百余个洞窟,是莫高窟这座历史遗迹中最闪光的一部分.此时敦煌飞天数目骤增,满窟皆画飞天,敦煌飞天艺术出现高峰,与朝廷大力倡导画飞天也有重大关联.据史籍载隋炀帝特别喜爱飞天,他在宫中曾让匠人为其创造“活动飞天”,在大门上挂帷幕锦幔,装饰木雕飞天,经过机械传导,飞天可上下升腾俯仰,卷动锦幔上升.

隋代敦煌飞天的绘制达到鼎盛.飞天不仅绘制精美,色彩斑斓,而且无拘无束,任意飞翔,表现出一种动感和生命的活力,已完全摆脱了西域画风的影响,以中原技法取而代之.飞天创作生动,布局多为群体,首尾銜接,各有姿态.飞天基本上为中原式女性造型,或面相清瘦,身材修长;或丰肌丽质,婀娜多姿,眉宇含情.飞天的动态多变,俯抑斜正,腾飞俯冲,不拘一格.有的洞窟四壁,环窟绘带状飞天一周,有天宫栏墙纹为界线,以飞天代替过去的天宫伎乐,如莫高窟244、390窟,这是隋代飞天变化的特征.还有一种特殊形态,莫高窟276窟有反弹箜篌(音:空侯,古代传统弹弦乐,形似竖琴)飞天一身,在莫高窟反弹琵琶图形甚多,反弹箜篌仅见此例,反弹乐器有悖于人体自然规律,实属想象中的艺术造型.

敦煌飞天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从北凉追溯至宋元时期敦煌飞天形象的演变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敦煌飞天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敦煌飞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