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依赖症论文范文资料 与手机依赖症进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依赖症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31

《手机依赖症进展》: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依赖症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作为人们最普遍使用的电子产品之一,越来越多的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此同时,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而”手机依赖症”这一新生事物也堂而皇之地进入人们的视线,手机依赖也成为成瘾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主要就手机依赖症的研究及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手机依赖;发生机制 ;青少年; 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1-0062-05

1 手机依赖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1.1 手机依赖的概念

现阶段,国内外对其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概念界定.国内学者定义多是参考网络成瘾的概念,如师建国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1].韩登亮等将手机依赖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2].徐华等人从操作层面界定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3].而国外的研究报告则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主要在于强调心理和行为特征,如Lee 发现73%的受访者报告离开手机或面对不得不关机的情况时,他们会感到烦躁和不安[4];Katharine 的调查显示,53%的人会因为手机没电而显得异常焦虑[5],这些强调的是依赖的戒断症状;Bianchi 和Phillips 认为手机依赖的人难以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完成其他任务时会因使用手机行为而分心,并且产生更多的人际冲突[6];Merlo 认为手机依赖者通常会强迫性地检查语音信箱及短信,隔几分钟就会想去看看是否有新信息或未接电话[7].这些是强调过度使用造成的人际交往问题.尽管目前概念尚未明确统一,但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手机依赖属于“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的范畴,因为它不涉及任何物质摄入,是一种新型的强迫依赖行为[6,8]

1.2 手机依赖的临床表现

1.2.1 躯体症状 包括出现心悸、气短、身体疼痛、眼睛酸涩、视物模糊等,严重者会出现濒死干、头痛、头晕、手脚发麻等.

1.2.2 情感体验 手机依赖者患者一刻也不能离开开手机,时时感觉到手机的存在,因此而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隔几分钟就会想去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或新电话, 别人的手机响了也会急忙去看看自己的手机,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患者就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于出现幻听.甚至有时候会心烦意乱.假如手机信号不好或无法使用时,精力难以集中,心不在焉,好发脾气,烦躁不安,可以表现出焦虑不安、疲乏无力,漫无目的地徘徊;下意识寻找手机,不时掏出查看,情绪低落,满面愁容,垂头丧气,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干不下去,害怕失去和外界的联系,准备数个手机在身边等.

2 手机依赖的诊断及测量工具

对于手机成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来正式把它列为心理障碍之一,有研究者参照传统的用来界定物质成瘾(或依赖)的标准,即《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手册》(D - IV),并在过度使用手机者的研究基础上,给出确定此症状的6 项标准,分别是突显性、冲突性、兴奋性、耐受性、戒断性和复发性.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不少学者按照自己对手机使用成瘾行为的理解,编制测查工具用以诊断手机成瘾.现将比较常见的几个诊断工具归纳如下:

Bianchi 和Phillips 根据成瘾的相关文献,尤其是行为和技术成瘾的相关内容,并考虑了和手机使用相关的社会问题,编制了《手机问题使用量表》(MPPUS).该量表通过耐受性、逃避其他问题、戒断性、渴求性和产生消极的后果这5个维度来编制,共27题,采用10 点李克特式量表记分法.经测验,内在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达到0.93,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6].这是第一个关于手机问题使用的量表,随后该量表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研究者所借鉴采用了这个量表作为基本的测量工具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Woong Ki Park 根据成瘾的心理模型,用Horvath 编制的电视成瘾量表的修订版本来测量手机成瘾,该量表以D - IV 为基础,从依赖行为产生的7 个标准:耐受性、戒断性、无意识使用、减少使用、时间花费、用其他活动替代和继续使用来划分维度,采用5 点李克特式记分,共20 题,在韩国大学生中施测,从而建立手机成瘾问卷,该量表的Cronbach’salpha 系数达到0.85,具有较高的信度[10].

Koo 针对韩国青少年编制了一份包含20 个项目的《手机依赖量表》(Cell Phone Addiction Scale), 探索性因素分析后获得三个维度:戒断症状、社会功能失调、强迫性,总共能解释55.45%的总变异[9].根据该量表得分可以将青少年区分为手机依赖者、严重使用者、一般使用者,这为研究中被试的筛选和分组提供了方便.

Billieux 和Linden 等人编制了《手机的问题性使用问卷(PUMPQ)》,该问卷包含了30 个项目来测量手机的问题性使用的四个方面,即禁止性使用、危险性使用、财政问题和依赖症状.PUMPQ 的全部评分用来测量总体的手机问题性使用.所有的项目采用李克特式评分,分数从1 到4,分数越高表明对手机有越高的依赖性.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的指标,目前的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Cronbach’salpha等于0.89)[11].

徐华和吴玄娜等人根据D - IV 和相关资料中对物质依赖和行为瘾等的描述,通过个案访谈和前测,从行为(心理)耐受性、行为(心理)戒断、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等四个维度编制了手机依赖问卷,共13 题,使用5 点量表让被试者对条目进行自评,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该问卷施测表明,各维度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251、0.5907、0.4950、0.5272.并采用大学生对自身手机依赖程度的自评为效标进行效标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效标效度为0.578(P<0.01),并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也达到了显著的水平[3].师建国借鉴临床经验,在Young 的《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的基础上编制了手机依赖的诊断量表,包含9个项目,确定满足5个项目或以上为依赖[1].

依赖症论文参考资料:

手机依赖症论文

结论:手机依赖症进展为大学硕士与本科依赖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焦虑依赖型人格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