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上海大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中德育资源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上海大学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7

《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中德育资源探究》:本论文可用于上海大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上海大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20世纪20年代国共酝酿合作时期的上海大学,曾是一所仅仅存在不到五年的高校,起落兴衰皆和家国梦紧紧相连,在中国现代教育史、革命史、 党史上留下了短暂却瑰丽的篇章.上海大学校史中蕴涵丰富的德育资源.对老上海大学(1922-1927)“红色学府”的校史进行梳理研究,是重要的德育途径.

关键词:德育资源;上海大学;校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教育,德育为先.校史就是一笔宝贵的德育资源财富,它能穿透历史而长久地抵达人心,影响一代代青年学子.校史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史中有引领师生成长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宝贵德育资源.校史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精神的教育,进行校史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弘扬大学精神的过程,以史育人、以史鉴今, 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以大学精神为灵魂的校史有着显著的育人功能,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德育视野下校史教育的意义

20世纪20年代国共酝酿合作时期的上海大学,仅仅存在不到五年,聚集了一大批爱国人士和著名学者,亦吸引了数千爱国进步青年前来求学,在五卅运动的腥风血雨中奋勇向前,起落兴衰皆和千秋家国梦紧紧相连,在中国现代教育史、革命史、 党史上留下了短暂却瑰丽的篇章.一所承载希望的年轻高校——新上海大学对老上海大学(1922-1927)“红色学府”的校史进行梳理研究,开展老上海大学校史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

1.发扬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了构筑“中国梦”的精神元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留下了数不清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老上海大学诞生在革命的隆隆炮火中,“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鼓舞了上大师生不断前行甚至为国捐躯,这便是当时青年的爱国情怀,是历史维度中的“中国梦”.前辈们的“中国梦”和今天青年学子的“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2、追根溯源,弘扬爱校荣校的“上大梦”

老上海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的地位,和目前对上大的研究状况并不相称.因种种原因,老上大的校史知者甚少,有关名人在上大的记载也显不足.老上大和新上大,同名但不完全同源.相比年代悠久、没有断过校史的高校,上海大学的校史教育、校史研究工作可以说刚刚起步.新上海大学于1994年5月由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合并组建而成.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能主动承担起梳理老上大历史、发扬红色传统的历史使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意义.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和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前列.师生爱校荣校之情必将为学校积蓄发展力量,为社会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人才.

3.搭建桥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校史资源不仅包括历史史料、遗迹资源,也包括校友及校友后代等“活”的资源.在开展校史教育过程中,邀请著名校友及校友后代返校,宣传杰出校友事迹、优良品格和艰苦作风,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友及校友后代相聚在新上大,让新上大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家园,亦是对革命先烈的尊敬和缅怀.著名校友及校友后代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为学校长足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高校和社区、中小学、部隊联合共建精神文明单位,为社会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高校共建“上海高校校史育人联盟”,有利于巩固思想教育群众基础.

二、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中的德育资源

“武有黄埔,文有上大.”有关上海大学(1922-1927)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并不多见,如《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红色学府——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史料》、《上海大学和现代名人(1922-1927)》、《革命时代中的上海大学(1922-1927)》等.这些专著和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和还原了老上海大学的校史校情,展现了名师贤达和青年学子的风采.因有许多重要史料保存在台湾、校史曾有半世纪之久的断层,老上海大学校史的研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德育视野下对大学生进行校史教育,不必像史学研究一样全面细致,但应做到坚持一定的原则方向,把握重点历史事件和核心人物,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精神,弘扬大学精神和人文理念.学校讲解校史、开展校史活动的内容,应大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校史沿革

上海大学(1922-1927)诞生于上海闸北青云里一栋普通的老房子里,这里曾是私立东南高等师范学校的校址.1922年10月23日,于右任出任上海大学校长,这一天后来被看作是老上海大学的校庆日,直到1927年4月12日被国民党封杀,上海大学始终和风起云涌的革命史联系在一起,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典范.黄旭初在《我在上海大学的一段经历》中写道“上海大学是 培养干部的学校.”在讲述上海大学的发展沿革时,应瞄准“红色学府”的定位,演绎教育和革命的双重乐章.

2.人文精神

阐述上海大学的核心人文精神,重在对“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办学宗旨的理解.邓中夏曾在当时的上海大学校刊《上海大学周刊》上发表《上大的使命》一文,文章开头即写道:“如有人问我们的教职员:‘你们为什么要办上大?’我敢断定至少十分之久的教职员会这样回答:‘为建国’.如有人问我们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进上大?’我也敢断定至少十分之久的学生会这样回答:‘要建国’.”[1]可见来到上海大学任教、求学的师生,不论出身,不问家乡,都有一个强烈的共同理想,即“建国”.施蛰存在《上海大学的精神》的散文中说,上海大学的学生“秉着刚毅不拔的勇气,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到这上海大学来,不是来享福,不是来顶大学生招牌.她们是能忍苦求学,预备做建造新中国的工人的.”[2]这些史料文献足见广大师生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于右任、邓中夏、瞿秋白等人的努力下,学校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如开创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占领大学讲坛的先河,组织开办各类社团、演讲等.和平年代向新时期的大学生传达前辈们的建国梦,对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着重要意义.

上海大学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小论文格式

大学论文网

大学论文题目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结论: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中德育资源探究为关于上海大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上海的大学排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