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当代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当代文学转型思潮一个样本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当代文学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30

《当代文学转型思潮一个样本》:本文是一篇关于当代文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2016年8月23日,作为南国书香节“南方文学周”系列活动之一,《断裂的诗学》新书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二十多位学者、评论家和作家参会,围绕该书的研究主题、写作形式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断裂的诗学——1998年的文学、思想和行动》是闽籍青年学者曾念长的新著,日前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以1998年中国文坛的文学、思想及其行动为考察重点,深入而细致地描述了世纪之交中国文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诸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内在动力因素及其时代蕴含.广东省作协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蒋述卓在致辞中称,《断裂的诗学》富有见解和思想,值得加以研讨和推广.

文学研究必须直面碎片化时代

张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曾念长的这本书是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二度改写版本,已经不是博士论文.目前这个样子,我觉得可读性提高了,血肉更丰富了.我觉得选这个题目还是有意思的.我们的整个思维,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以后的 化、市场化和价值体系的碎片化,是没有准备的.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理论家对这种破碎、断裂的东西就特别敏感.曾念长选择这个题目,我直觉是可以做的.

以1998年作为切入点,前后延伸开来,我觉得这个想法也是可以的.但由这个原点出发,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这本书谈到了很多现象,包括“断裂调查”“盘峰诗会”等等.从第八章到第十章,是对这些现象的整合分析,也就是对“断裂的诗学”展开讨论,虽然还不够深入,但问题呈现出来了,我觉得不错,就是让今天的文学研究有能力来面对碎片化时代的一些重要命题.不管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这都是一个要重视的问题.

1998年不具有明显的历史节点性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国外传入了很多史学研究新方法,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就是选择一个年份,对某个历史节点进行剖面式分析,从中看到历史结构的内部.曾念长表现出了很大的抱负,很强的能力.问题就在于,1998年这个年份有一个什么样的节点意义?它提供了什么样的契机?能不能把它的意义可能性有效地诠释出来?这可能是问题的关键.当代文学史有很多年份具有历史拐点意义,或者具有断裂意义,或者具有深化意义,或者具有转型意义,或者具有层递意义.比如说1979年“现代派”开始崭露头角,1985年“新潮文学”登上文坛,1987年“先锋文学”赫然崛起,1993-1995年当代文学的二元价值分裂等等.

我个人认为,1998年不具有明显的历史节点性和阐释性,可能还不如1999年.1999年至少发生了“盘峰论战”,之后发生了深刻的裂变.1998年的文学事件可能相对而言并不是特别重大,或者影响深远.我觉得曾念长之所以选择1998年,可能跟他的文学阅读、成长、感受和经验有关系.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在1985年第一次读到《十九 主流》(勃兰克斯著),第一次爱上了文学研究.之前我是很鄙视文学研究的,认为文学研究索然无趣,但是当我读到了《十九 主流》,很多夜晚是失眠的,沉浸在它的诗意描述当中.他把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赋予一个波澜壮阔的修辞想象,应用了黑格尔式的“正反合”逻辑来设定历史总体性,其诗意就产生了.直到现在,我觉得我的思维方法深受《十九 主流》的暗示和影响.我曾经也有抱负,就是想写这样的书.能够呈现历史具体性,能够呈现现场感,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使我心向往之.我从曾念长的书里面看到了这样的努力.他试图把1998年的若干文学事件放置在一个承前启后的时间逻辑当中,赋予它“断裂”的意义,既有老式历史主义的眼光,也有新历史主义的意识.我从整体上非常认可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再加上他本人受过社会学研究的训练,对材料的综合、梳理以及阐释等多方面能力,都是能够在这书里面看出来的.

在一些具体的章节上面,我抱有一些意见和看法.比如第一章对食指的分析,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加上去的.因为食指被发现可能不是在1998年.在这之前食指已经被各种选本强调和突出了,而且在1994年,《诗探索》杂志有一个针对食指的专题.我不认为1998年对食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强加了一个所谓的“断裂”或者“再发现”.作为一部学术论著,我觉得这是需要推敲的,要避免预设先行,然后根据这个预设去罗列材料.但在总体上,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有启发、崭露才情和体现学术能力的著作.

1998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念长是我的老乡,是“闽派批评”在当下最具代表的新一代批评家之一.他目光敏锐,文字通达,其著述才情和见地兼具.《断裂的诗学》更是一部可读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才情之作.它以1998年为观察点,深挖各种文学事件背后美学和思想的嬗变、冲突甚至决裂.曾念长以小见大,并从别人不太留意的文字细节中分析出许多新的观点.这种以文学事实为基础的学术沉思,为我们辨识文学现场的诸多疑难提供了崭新的路径.1998年所发生的重要文学新变,念长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解读,尤其是他对不同文学事变背后的思想交锋所花的心力,是本书最有华彩的地方.经由念长阐释,1998年这个时间节点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一只很好的麻雀

邱华栋(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1998年的文学、思想和行动,这个主题很有意思,而且跟我有关系.这种切片式研究在新的历史学研究里面有一些很好玩的例子.我之前读过《乾隆一日》,好像也是博士论文改写的,研究了乾隆皇帝的某一天,非常平常,比1998年还要平常,但很好看.我觉得这种切片式研究是很有趣味的.曾念长这本书的写法挺不错的,是有才华的人才敢这么干和应该干的事.另外我看到,这本书还是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切入的,由此我想到了洪子诚的《问题和方法》这本书,里面专门讨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机制,文学是怎么生产的,怎么传播的,我觉得这种研究方法的信息量特别巨大.

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征稿

文学杂志排名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当代文学转型思潮一个样本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当代文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