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两税法论文范文资料 与大唐税改两税法如何跑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两税法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18

《大唐税改两税法如何跑偏》:本文关于两税法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从内容看,“两税法”新政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百姓负担;从战略上看,是用经济手段将各地的财政自主权收归*,起到对藩镇割据釜底抽薪的作用.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朝首都长安的大明宫.

户部呈来的大堆紧急奏札,令唐德宗还没享受完登基大典的喜悦,就不得不面临税制崩盘、国库亏空的危局.帝国的大厦表面光鲜,根基却在溃烂.必须改弦更张,换个活法.

在这堆奏札中,有份令唐德宗眼前一亮.宰相杨炎将其筹谋已久的税改方案,在这份奏札中和盘托出.经过半年多的君臣研议,唐德宗决定力排众议,不搞试点,直接颁行.

建中元年(780年)正月,这个名曰“两税法”的新税制,连同新皇帝的第一个年号一起,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

*重塑陜西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唐帝国的赋税收入,主要是以均田制为基础上的“租庸调制”来保障的.然而,长期以来的土地兼并破坏了均田制,自耕农大量消亡,沦为佃农或流民,使租庸调制形同虚设.安史之乱不仅摧毁了唐王朝的小农经济基础,而且随之而来的藩镇割据,使真正听话、按时给朝廷纳税的区域急剧缩小.开销日增,收入锐减,老百姓的税负越来越重,加上朝廷对地方失控,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富户勾结官府,利用税制缺陷,故意逃税,将税负转嫁到穷人头上.

按照宰相杨炎的思路,“两税法”就是针对这些弊病而去的,至少做了五方面创新:

其一,量出以制入.一反“量入为出”的传统财政原则,提出“先度其数而赋于人”.先对国家财政支出做预算,再据此核算与之匹配的财政收入.这种需求端导入的财政治理模式,开创了编制财政预算的先河.

其二,优化标的物.“以资产为宗”.就是按土地、财产的多少来确定应纳税额.“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计税简便易行,拓宽征税广度,体现公平公正.

其三,归并税和费.将繁杂的税费简化归并为户税和地税,以居住地户籍人口和财产状况分别课税.居无定所的商人,在途经州县纳税.有利于税制简化和税负瘦身,堪称唐代版“费改税”.

其四,税收货币化.规定除田亩税以谷物形式交纳外,其他类型赋税一律折合成钱币缴纳.推动农民将应税物资投放到市场上售卖,繁荣商品经济,提高货币信用度和流通效率.

其五,纳税定期化.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对于纳税人来说,只交一次即可.如有延误纳税等特殊情况,可由有关部门统筹协调.

缴税分两季,税种分两类,故名“两税法”.

两税法出台后,得到当时高层和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翰林学士陆贽就称赞杨炎“扫租庸调之成规,创两税之新制”.胡均《中国财政史讲义》称赞两税法“杜侵欺,均贫富,既可救一时之弊,而其简单易行,规模式廓,尤足以笼罩千年”.

从内容看,“两税法”新政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从战略上看,两税法是用经济手段将各地的财政自主权收归*,能够起到对藩镇割据釜底抽薪的作用.然而,新政的实施,不仅顶层设计要符合实际,还要得到有力执行.唐德宗治下的帝国官僚体系,能否将好事办好呢?

善政跑偏

贞元三年(787年)十二月,唐德宗在长安城外的新店打猎,偶入一农户家里.按说,天子驾临,百姓肯定受宠若惊,山呼万岁,甚至语无伦次.可是,这位名叫赵光奇的农民,却三言两语把皇帝搞郁闷了

赵说:“盖由陛下诏令不信于人,所以然也.前诏云‘于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两税而诛求者殆过之,后诏云‘和籴于百姓’,曾不识一钱而取之,始云‘所籴粟麦,纳于道次’,今则遣致于京西,破产奉役,不能支也.百姓愁苦如此,何有于乐乎等”

这位踌躇满志的皇帝万没想到,自己苦心推行的两税法,特别是三令五申 “除两税外,应有权宜科率、差使一切悉停”,非但没有给百姓带来福音,反而落得政府失信的恶名.赵光奇的抱怨,只是两税法在执行层面“跑偏”的一个缩影.

贞元十年(794年)五月,陆贽对两税法的制度缺陷给予了严厉批评:一是“不务齐平”,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税额;二是“但令本道本州各依旧额征税”,州府掌握征税自主权;三是州府各自为政,税负轻重差异较大;四是税收统计、解送工作混乱无序.四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为执行层面的胡作非为开了绿灯.

制度设计的问题,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首当其冲,就是逃税.“旧重之处,流亡益多,旧轻之乡,归附益众”,从重税区逃到轻税区.当地官府为完成征税任务,就把逃亡人口的税额摊派给没逃亡的人,导致许多纳税人家破人亡,加剧更多人的逃税冲动,陷入恶性循环.

货币化纳税,本是促进商品经济的有益举措,但给纳税人添了很多麻烦.农民不得不将实物运到京城附近,徒增运费,还要被迫客串商人,将实物变现,更要承受当时“钱重货轻”、通货紧缩带来的实物贬值损失.据统计,到元和十五年,铜钱升值5倍,也就意味着在税额不变的情况下,实际税负增加了5倍.

*政府曾想履行监管之责,治理乱象,却山高水长,鞭长莫及.

归咎人祸

最糟糕的是地方官的营私舞弊和任性加征.

实物变现,对纳税人来说,有“虚估”和“实估”两种价格.前者是*政府制定的保护价,高于当时市场价;后者是地方自行制定的官价,选取当时最低的市场价为标准.有些官府利用两者的价差,实价收购实物,再虚价卖给百姓,牟取暴利.

至于苛捐杂税,旧的归并了,新的又来了.建中二年(781年),朝廷有战事,开支巨大,便将商税从三十税一提高到十税一.两年后,朝廷又开征屋间架税和算除陌钱,前者类似房产税,后者类似交易税.

*带头出尔反尔,地方自然群起效尤.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剑南西川观察使韦皋先后奏请增加两税税额20%,分别获批.

自此,唐德宗自废武功,两税法的规则自他而兴,由他而毁.

贞元九年(793年),唐德宗大赦天下,宣布“诸司使及诸州府,除两税外,别有科配,悉宜禁绝”.如此话语,所有人只当一纸空文,呵呵而已.

此时,两税法的推动者杨炎,已经逝去十二年了.曾几何时,他位极人臣,深受皇宠;曾几何时,他成就斐然,风光无限.然而,他卷入了朝堂之上的派系倾轧,整死大批政敌,并将责任推给皇帝.说到底,杨炎只是技术官僚,做点设计,搞点权谋,缺乏宰相应有的大局观和政治敏感性.

建中二年(781年),轮到别人来整杨炎了.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的仕途也就到了头.流放路上,他感慨良多,以《流崖州至鬼门关作》寄托自己的情怀: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小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生度鬼门”,斯人已去.杨炎的个人悲剧,或许也是这场改革避不开的代价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

两税法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大唐税改两税法如何跑偏为关于本文可作为两税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摊丁入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