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农民工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于农民工回流问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农民工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05

《关于农民工回流问题》: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农民工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回流”渐成趋势,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工的服务模式及人力资源利用模式提出了挑战,对此有必要引起重视,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管理,做好农民工转移的服务工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 市民化 产业转移 回流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2)02-0064-04

[作者简介] 长子中(1975—),山西忻州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辑,研究方向: 三农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回流”渐成趋势,选择在本地或省内就业创业的人逐渐增多,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一、当前农民工“回流”状况

1. 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回流”步伐加快,多选择就地就近就业或创业.以劳动力输出大省河南和四川为例,2009年,河南省内转移1019万人,2010年为1142万人,2011年则达到1268万人.2009年四川省内转移900万人,2010年超过1000万,2011年则达到1150万人.“中农办”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8900万,增长了10.1%;出省农民工7400多万,下降了3.2%,说明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已经是一个趋势.农民工外出异地就业虽然总体上仍大于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但就近就业、返乡创业的回流趋势已经形成.

2. “回流”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加工业就业.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中西部地区转移了大量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这些产业成了吸纳“回流”农民工就业的主体.目前,“回流”的农民工大都在纺织、服装加工、制鞋业、玩具加工、电子配件加工、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行业和产业转移项目中就业.

3. 部分“回流”农民工选择了创业.目前,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工作.“回流”农民工中的一部分人,在外积攒了一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返乡创办了一些工商企业、农业企业等经济实体,吸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由普通务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由“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4. “回流”并非主要体现为大龄农民工、已婚农民工的“回流”.从以往情况看,由于劳动力市场门槛限制,4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大都被挡在了城市化大门之外,得不到工作机会,选择“回流”.此外,已婚农村劳动力因城市中子女上学、维持家庭生计等成本较高,也倾向于“回流”.但从目前劳动力市场“回流”情况看,这一因素表现并不明显,相反16~35岁的返乡农民工占了绝大多数.此部分人,因各方面的原因,主动用脚,选择了“回流”.

未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进程加快,一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势必加剧,必然会带动更多生产要素的流动,再加上在家门口就业的多种优势,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现象还将持续下去.

二、农民工“回流”的原因

1. 产业转移带动农民工“回流”.受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限制、生产要素高企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产业大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受此推动影响,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得以加速,产业层次得到提升,并带动大批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同时,中西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工业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给本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 打工者经济收益的地区间差距逐渐缩小或拉平,吸引农民工“回流”.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机会逐渐增多,人均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薪资竞争力不断提升,打工者经济收益的地区间差距逐渐缩小或拉平,农民在本地务工收入与沿海地区差距逐渐缩小,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在省内就业,农民工不再舍近求远到东部沿海打工.如湖南2011年在乡外省内就业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1887元,超过省外从业的农民工人月均1744元的收入①.同时,在外打工,各类成本较高,如生活成本、婚姻成本、子女教育成本、交通成本等都较高,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基本的特征是支付要素大(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环境恶劣、危险性大),获得性要素低(平均工资低、福利少、劳动保障缺乏、教育培训少、替代性强、发展机会少、社会声望低、可交换资源少),两相比较,农民工觉得还不如省内转移就业合算.

3. 务工便利性吸引农民工“回流”.相对人生地不熟,风险较大的异地打工,农民工在省内就地就近就业,消费支出低,社会支持网络较强,来去方便,有安全感归属感.同时,还能兼顾农业生产,照顾家中老小,享受天伦之乐,利于农民工恢复正常的家庭结构和生活状态,利于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

4. 就业外部环境改善吸引农民工“回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的稀缺程度逐渐显现,为企业“招工”成了各地政府的首要任务,甚至胜过了“招商”的迫切性.在此前提下,农民工就业的外部环境显著改善,各级政府部门、工业园区乃至用工企业,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园区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待遇不断提高,维护职工权益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同时,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有的开通了园区通往市县内各乡镇的公交车,兴建职工住房、夫妻房,解决务工人员子女同等待遇入学等,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也为“回流”就业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极大地鼓舞了农民工“回流”就业创业.

5. 城镇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容纳就业能力增强.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一些有着鲜明特色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明星乡镇.以这些乡镇为依托,城镇中小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这些企业获取材料的来源更为广阔,产品定位更加符合市场要求,资本有机构成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势头强劲.

三、农民工“回流”产生的若干影响

1. 农民工“回流”对既有人力资源利用模式提出了挑战.以往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地方政府更多注重资本空间配置,而忽视劳动力的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疏导和利用,在配置上存在自发性和分散性,农村劳动力资源长期处于一种内在价值被轻视的状况.随着用工持续紧张,农民工短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也对以往人力资源的粗放式利用模式提出了挑战,意味着不重视农民工,农民工就有可能对地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如何将之前粗放式的人力资源利用模式要转向精深的人力资源利用模式,将对政府提出挑战.

2. 农民工“回流”有可能对中西部现有大龄劳动力存在挤出效应.虽然当前中西部现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中西部地区尚有大量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受教育程度低、工作能力弱的40岁之上的农村大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大量外出农民工“回流”将对此部分劳动力存在挤出效应.并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有序引导, 农民工的社会集聚性可能会“引导”农民工自主、自发、盲目的潮水般“回流”,对省内农民外出务工和省内就业形成巨大的压力,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农民工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关于农民工回流问题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农民工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民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