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非常时期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非常时期下人性扭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非常时期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02

《论非常时期下人性扭曲》: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非常时期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以《伤痕》为代表的讨伐文化大革命的“伤痕文学”.而二战以后,以《脸上的红月亮》为开端的日本“战后文学”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两种文学都反映了非常时期期间人性的扭曲和结束后所受到的伤害,但是这两种被害又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伤痕》和《脸上的红月亮》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被害情节的分析比较,可以窥探到社会环境给人所带来的不同性质的伤害,并进一步探求“伤痕文学”和“战后文学”的特征.

关键词:被害意识;人性;利己主义;伤痕文学;战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06-03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这场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日本文学界对战争进行反省的战后派应运而生.他们主要通过描写经历了战争的人们的精神世界,来揭示战争使人性发生的扭曲和给人们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和此相对,在中国文学界也有和之相似的文学思潮,这就是“伤痕文学”.1978年,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为开端,讨伐文化大革命的作品相继出现.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给当时人们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这也成为了“伤痕文学”的思想核心.无论是《脸上的红月亮》还是《伤痕》在内容上都是描写在非常时期下人性扭曲的作品,同属“被害文学”的范畴.但是从性质和表现上来看,这两种被害却又不尽相同.本文拟通过对《伤痕》和《脸上的红月亮》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被害情节的分析比较,来窥探社会环境给人所带来的不同性质的伤害,并进一步探求“伤痕文学”和“战后文学”的特征.

一、《伤痕》及主人公王晓华的被害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登载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广播剧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新华社、中新社也先后播放了该条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日记者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 ’罪恶的‘伤痕文学’.”仅仅是一篇短篇小说,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接下来,本文从被害方面来寻求其根源.

这部小说主要是围绕主人公王晓华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被害所展开的.还未初中毕业的她因对 将母亲打为叛徒的判断深信不疑,所以忍痛和母亲断绝了关系,和其他的青年一起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母亲分离的九年中王晓华一直都生活在孤独和悲痛之中. 被打倒后,她的母亲恢复了名誉.然而,母亲由于一直生活在那种压抑的环境中早已染上了重病.最后当王晓华再次回到家时,母亲却已经含恨而去.王晓华的被害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从她和母亲的关系来看

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对我们恩重如山,但是,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年仅16岁的王晓华却听信了别人的话误解了母亲,甚至和其断绝了母子关系.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无论是对王晓华还是其母来讲都是难以承受的.幼小的王晓华相信了“母亲是个叛徒”这样的话,并认为这是一个奇耻大辱.而只有离开母亲,才能让她摆脱这种耻辱.后来,当王晓华母亲得知了她生活的村庄后,就“衣服、吃食寄了一大包,可她还是原封不动地给退了回去.而且,她妈妈哪一次来信她连看都不看,都是随时收到随时打回”.由此可见,在农村生活期间的王晓华一直都在拒绝母亲对自己的爱.最后,当她终于解除了对母亲的误会并回家探望九年未见的母亲时,却发现和母亲已是阴阳两隔.未能再见上母亲一面,也成为了王晓华一生的遗憾.这场动乱使王晓华和父母骨肉分离,并最终丧失了至亲.

(二)从她和恋人的关系来看

在农村生活期间,王晓华曾一度忘记了自己心里的伤.但是,当她因为身份问题而未能成为团员,并且连累恋人苏小林的调动也受到了影响.因为自己而使心爱的人受到了损害,这对于单纯的王晓华来说是无法接受的.通过这件事,她也明白了,即便她离开了家,断绝了和母亲的联系,她仍然无法摆脱母亲带给她的枷锁.并且这个枷锁还同样会套住她的爱人.最终,为了苏小林的前途,王晓华选择了分手.失去爱情是她所受到的第二层伤害.

(三)她和他人的关系来看

当母亲被认定为叛徒之后,王晓华瞬间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和同学.她的家也搬到一件黑暗的小屋里.因为母亲的缘故,她不得不忍受着来自外人的嘲笑和异样的眼光.他人的轻视和嘲弄不仅加重了她内心的伤痕,而且也使她更加的恨自己的母亲.后来,当她来到农村之后,热心帮助她的人也有很多.节日里,她可以从一些热情地大伯大娘家里获得一点节日的快乐,但一回到空空无人的宿舍,她便感到有无限的痛苦压迫着她.由此可见,王晓华内心深处的伤痕始终未曾愈合.

二、《脸上的红月亮》及主人公北山年夫的被害

1945年,太平洋战争因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宣告结束.日本国内恢复了被压抑的 ,文坛复苏.1946年,由荒正人、小田切秀雄、平野谦创办的以战后文学为主导的同人志《近代文学》创刊,《近代文学》重视近代社会中的个人和文学的主体性,形成了“第一次战后派”.野间宏作为战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脸上的红月亮》是野间宏描述战争体验的作品.1947年8月,这部小说被发表在《综合文化》杂志上.该小说讲述了一个悲情的爱情故事.受战争的影响,很多相爱的青年男女未能实现长相厮守的美梦.在战争中男主人公北山年夫失去了心爱的女友,女主人公堀川仓子失去了丈夫.战后,两个内心带有伤痕的人相互取暖,产生了爱情.但是由于两人谁也无法从自己内心的痛苦之中走出而导致两人最终分手.作品错综地讲述了主人公北山年夫的战争经历及其战后痛苦的生活,控诉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主人公北山年夫的被害也同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北山年夫和母亲以及之前恋人的关系来看

北山年夫在战前过着极为平凡的生活,那个时候的他并没有珍惜母亲以及恋人对他的爱.特别是对深爱他的恋人,总是一副冷淡的态度.进入军队后,他和同期的新兵们接收了严酷的训练和刑罚.因为忍受着同样的痛苦,这些新兵之间,更能相互理解彼此的感受.从他们“进入部队之后,才知道了母亲的好.”的感想,我们也可推断出,北山年夫也正是依靠着对母亲和恋人的回忆,才忍受了现实的痛苦.

非常时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非常时期下人性扭曲为关于非常时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蒋介石说 非常时期什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