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嬗变论文范文资料 与媒介演进中价值观引导历史嬗变和当代审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嬗变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3

《媒介演进中价值观引导历史嬗变和当代审思》:这是一篇与嬗变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

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媒介环境.文章从媒介的演进考察各时期价值观引导的特征,并认为,由媒介的变革引发了价值观引导的变迁,其积极的影响表现为公共媒介的公共文化传播、从媒介主体到自我主体的证验和从面对媒介到面对人的回归,其消极的影响表现为持久和扩张的错位、去中心化以及价值观的“看”僭越了价值观的“读”.由此,文章认为,在当代媒介环境下价值观的引导应当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和媒介规制,培养读和思、听和说的书面、口语传统习惯.

关键词:媒介演进;价值观引导;媒介规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3)06-0148-07

一、媒介和价值观

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人在生产生活中和他人或群体的交往性,交往必然涉及信息的交流,无论是口头信息或是书面信息或是其他形式的信息交流都在生产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信息交流离不开媒介,所谓媒介,就是信息得以在空间上移动,在时间上保存的载体,是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 物,媒介包括个人和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 物(如电话)和用于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刊),前者称为私人交流媒介,后者称为大众传播媒介[1].媒介决定论学派的代表人物麦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他提出“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及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媒介决定论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哈罗德·伊尼斯(HaroldInnis)从文明的进程考察了媒介的文化功能和意义,他指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3]有研究者这样归纳伊尼斯在媒介决定论中的创造:“他把文明的生长、发展和衰落和某种传播形式及其所依赖媒介的发轫、流布和变异联系了起来,传播和媒介的作用被比作是‘密涅瓦猫头鹰’的翅膀,文明精神要凭借它才能飞翔.文明的发生伴随着新的传播和媒介形式的采用,文明的繁盛伴随着某些媒介形式之间的平衡,而文明的衰落是和帝国的形态密切相关的,帝国是传播及其媒介在一个文明中最终政治效果的表征.”[4]

文明的进程、文化的形态和媒介都是如此的息息相关,更何况作为文化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人的价值意识中抽象层次最高、最具普遍性,从深层本质和规律层面来反映人们的需要和要求,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根本性的、重大的问题的态度的价值思想或观念及其思想体系” [5].价值观总是在具体的媒介环境中生发,其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摆脱媒介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拟从媒介发展变迁的角度考察价值观引导的特征和规律.

二、媒介演进中价值观引导的特征

现代媒介的演进大致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的进路:20世纪前大众传播以纸质媒介为主;20世纪 20 年代至9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媒介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络传播时代来临;2008年起,微博等新兴媒介粉墨登场.本文依循这样的界分形式讨论媒介演进历程中的价值观引导特征.

(一)纸质媒介时代的价值观引导

纸质媒介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蔡伦发明普通用纸,限于本文题旨,媒介和价值观的讨论限于现当代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作为时间起点.广播出现以前,报纸、杂志是大众的主要文化读物,其特征是:(1)影响力辐射较小.五四运动期间,报刊图书的出版是思想论争的主要阵地,各种派别都通过出版物宣扬各自的理论.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发行量较低,以《新青年》的发行量为例,到1917年,《新青年》的发行量已由1915年的每期1 000份增加到15 000~16 000份[6],和现在的杂志动辄上百万册的发行量相比,这个时代出版物的影响力并不算大.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广大青年只有通过聆听阅读过《新青年》杂志的传播者采取某种讲习堂或集会讲演的二次传播方式接受新思想.但在当时媒介不发达的情况下,报刊图书出版物是唯一的宣传工具,各种社会思想通过出版物的发行得以扩展.(2)单向度的输入式引导.价值观的论争多采取杂志上发表论争的形式,即有学识的人士在当时影响力大的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这就决定了只有那些既有学问同时又了解青年需求的传播人士能够赢得受众,赢得当时的青年,如李大钊主办的《每周评论》、 主编的《湘江评论》等.如, 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抓住了大众的需求,同时又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述真理.这种媒介引导价值观的方式是单向的,能在主流出版物上发声的思想传播者毕竟是少数,广大青年受众被动式接受,评论和参和的机会有限.

(二)广播电视时代的价值观引导

20 世纪 20 年代,大众传播的媒介多了一样新生事物:广播.党和政府利用广播进行思想教育、价值观引导则可以追溯到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正式开播,这是中国 第一次通过电波向全国人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和革命事业.中国家庭电视机的普及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网络媒介时代到来之前,广播和电视是大众传播的源头,对价值观的引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广播、电视的普及性和时空的拓展性.广播、电视媒介的一大特点是可以针对任何听众,甚至是文盲也可以接受传播.从1940年到1949年的战争年代,广播的功能在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解放后至电视机普及前,广播成为了纸质媒介以外的第二重要的媒介,如“ ”时期,广播作为唯一的电子传媒成为宣传极“左”思想的舆论工具.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在中国城市家庭大量普及,电视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大餐,也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广播、电视媒介所涉及的空间无处不在,几乎只要卫星电视信号能覆盖的地方都能收看电视节目,从而拓展了传播的时空场域,使传播成为多样化、开放式的传播.(2)潜移默化的涵化效果.广播电视媒介对受众价值观的引导主要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涵化效应,即在电视引导下观众悄然形成了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大众有了除广播(电影)以外的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窗口.由于电视声光电技术运用给视觉听觉带来的强烈震撼,青年人对电视的热爱远远超过了收音机.电视节目内容从“霍元甲”到“加里森敢死队”再到“大话西游”,从单纯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引领到西方英雄主义的介入再到无厘头搞怪,青年们从思想到行为上开始竞相模仿,如男青年留长发、穿喇叭裤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电视文化影响的特殊景观.

嬗变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媒介演进中价值观引导历史嬗变和当代审思为关于嬗变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蜕变是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