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汉简论文范文资料 与汉简所见河西边郡盗贼考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汉简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5

《汉简所见河西边郡盗贼考论》:本论文可用于汉简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汉简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内容摘 要:本以防御匈奴为第一要务的汉塞戍吏却担负着“备盗贼”的治安职责,这缘于河西边塞的“盗贼”不仅包括匈奴,也有境内的叛逆者、盗窃者、贼燔者、边塞当地斗伤、贼杀人者,中原内地因犯罪而隐匿于此的亡命者,更有戍守边塞的吏卒兰越汉塞逃入匈奴者.河西边郡盗贼的活动空间广阔,分布地域广泛,复杂性、偶发性、不间断性和危害性极大是其突出特征.汉朝政府灵活调整策略,赋予戍边军吏“备盗贼”之职,凭依着汉塞整体性的军事防御构建,充分发挥汉塞既是抵御外族侵扰的最 防线,又是汉朝境内维持社会治安的最后一道屏障的二重功用,使戍吏肩负起军事防御和境内治安管理的双重角色,有效地化解了边塞盗贼带来的国防隐患问题.

关键词:汉简;河西边郡;盗贼;汉代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2)04—0117—08

《晋书·刑法志》载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理论被后世统治者奉为圭臬,防治盗贼成为维护统治秩序的首要任务.汉代,从京畿到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大都兼有逐捕盗贼的职责,并且在郡县地方行政系统中还设有门下督盗贼、门下贼曹、贼捕掾、游徼、亭长、求盗、备盗贼尉[1]等等的专职吏员循禁盗贼,纠案奸宄,维持地方稳定.而和此同时,在出土的河西汉简中,本以抵御匈奴为职事的边塞军事系统的士吏、候长、候史、令史等候官属吏也都具有“备盗贼”的职责,这为传世文献所不载.这里的“盗贼”何所指?笔者结合汉简记载和相关史籍,就河西边郡的“盗贼”构成及其治理举措略陈管见.

一、戍吏“备盗贼”寻义

汉代边塞防线主要是抵御匈奴等外族侵扰,维护边境安全的一道屏障.在出土的河西汉简中常见军事系统的低级官吏以“备盗贼”为职,这和传世文献所载治理盗贼的地方官吏截然不同.汉代戍边吏卒本以抵御匈奴寇略为第一要务,为何被赋予“备盗贼”的社会治安职责?在此,略举几例简文,以便分析:

(1)状辞:居延肩水里上造,年卌六岁,姓匽氏,除为卅井士吏,主亭燧候望、通烽火、备盗贼为职《合校》456·4①

(2)守候史以迹候、盗贱(贼)为署,昂迹见隆出所部大薪举满刻时毋长吏□

《敦》190②

(3)赵氏为甲渠候长,署第十部,以主领吏迹候、备寇虏、盗贼为职,乃十二月

《居新》EPT68·165③

(4)上造,居延累山里,年卌八岁,姓周氏,建武五年八月中除为甲渠斗食令史,备寇虏、盗贼为职,至今月八日客民不审《居新》EPT68·16—17

(5)●状辞曰:公乘年五十二岁,姓陈氏,建武三年九月中除为甲渠士吏,以迹候、通353烽火、备盗贼为职,至今年六月中598《居新》EPF22·353、598

(6)●状辞:公乘居延广地里,年卅二岁,姓孙氏,建武六年正月中除为甲渠城北候长,以通烽火、迹355候、备盗贼为职,至今六月361《居新》EPF22·355、361

例(1)、(5)、(6)均是状辞内容④.从其完整的记载可以发现,“迹候、通烽火、备盗贼”是低级戍吏的职责所在.例(2),根据其他相类简文记载,“贱”当为“贼”之误.例(3)、(4)所记官职不同,但其职责相同.综合上引六例及其他同类简文的记载,表明“备盗贼”是候官下属的士吏、候史、候长、令史等低级官吏的基本职责.迹候,又称迹候望,是指边塞吏卒通过每天的日迹活动,伺候敌情.通烽火,是候望吏卒根据敌情执行烽火品约规定.从简文的表述来看,“迹候望、通烽火”是手段、是方式,“备盗贼”是终极目的.汉代边塞上最大的威胁是匈奴人,因此,简文里的“盗贼”似乎是特指匈奴.果真如此吗?这和传世史籍和汉简中以“胡”、“虏”、“胡虏”、“寇虏”对匈奴的称呼不相一致.汉代边塞地区建鄣列燧、屯田戍守本为防御匈奴寇抄而置设.但《汉书·匈奴传》记载,谙熟边事的郎中侯应对元帝陈述匈奴事状中,其第四条:“设塞徼,置屯戍,非独为匈奴而已.”预示着边塞上的迹候望、通烽火并非只是针对匈奴人.紧接着第八条:“盗贼桀黠,群辈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则不可制.”[2]“亡走北出”意指逃往匈奴统治区域.此处所言“盗贼”显然不等同于匈奴.又,上引例(3)、(4)中,“寇虏”和“盗贼”并列出现,也印证二者应当有别.可见,就汉简文字记述而言,“盗贼”并非特指匈奴.

那么,河西汉简中的戍吏所防备的盗贼究竟是哪些群体呢?首先就“盗贼”词义做简要梳理,这对厘清汉代“盗贼”含义有重要意义.“盗贼”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广泛的见于历史文献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如今的“盗贼”含义已经和古代有很大的差别.但在秦汉时期,“盗贼”更多的是以“盗”和“贼”两个单义词而出现.“盗和贼作窃盗者和强盗的称谓使用,在我国出现较早,并被历代沿用,因此他们被广泛地使用于历史文献之中.”[3]何谓“盗”?何谓“贼”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盗,私利物也.从欲皿者.”《玉篇·部》:“,亦作涎.”“皿,饭食之用器也.”王筠《说文解字句读》释为:“私有所利于他人之物也.”[4]《左传·文公十八年》:“窃贿为盗.”孔颖达疏曰:“窃人财贿谓之为盗.”《正字通·皿部》:“盗,凡阴私自利者皆谓之盗.”引申为将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据为己有,主要侧重于财产方面.《晋书·刑法志》注引晋代著名律学家张斐《律表》:“取非其物谓之盗.”“非其物”表明盗的外延有所扩展,不只是局限在财产上.秦汉时期“盗”的方式比较广泛,“盗则盗窃劫略之类”[5].汉代《盗律》有“劫略、恐猲、和卖买人”、“受所监受财枉法”、“勃辱强贼”、“还赃畀主”[6],等等.但是就盗字基本意义而言主要是盗窃之意,泛称盗窃之人或盗窃的行为.

汉简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汉简所见河西边郡盗贼考论为适合汉简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居延汉简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